貯藏醞化:呵護普洱茶的第三次生命

貯藏醞化:呵護普洱茶的第三次生命

眾所周知,普洱茶屬於後發酵茶,其生命經歷了茶樹種植、生產加工和貯藏醞化。如果說,茶樹種植是普洱茶的第一次生命,生產加工是普洱茶的第二次生命。那麼,貯藏醞化是普洱茶的第三次生命。

雖然普洱茶品質的形成,與其茶樹原料和製作工藝有很大關係,但仍離不開貯藏醞化。普洱茶經過後貯藏醞化以後,其香氣更醇,滋味更佳,有越陳越香的特點。因此,有人把普洱茶的貯藏作為一個生產環節,可見貯藏之於普洱茶的重要性。

普洱茶的品質受貯藏溫度、溼度、光線、通風等因素影響。

貯藏溫度對普洱茶品質的影響

相對恆定和適宜溫度,是普洱茶貯藏的首要條件。從專業貯藏角度來說,普洱茶的貯藏溫度在20℃-25℃最為適宜,因為這個溫度區間酶的活性最佳,低於20℃會減緩普洱茶轉化,高於25℃會加快普洱茶轉化。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地大物博,南北溫差很大,很難找到這種恆定適宜的溫度。一般來說,南方溫暖溼潤,普洱茶的轉化較快;北方寒冷乾燥,普洱茶的轉化很慢。下面為2012年中國主要城市平均溫度(見下表)。

中國主要城市平均溫度(2012)

貯藏醞化:呵護普洱茶的第三次生命

從上表可以看出,東北地區6、7、8月份是適宜溫度,大部分月份都低於20℃;華北地區5、6、9月份是適宜溫度,7、8月份高於25℃,其他月份低於20℃;西北地區5、6、7、8是適宜溫度,其他月份都低於20℃;上海至武漢長江中下游地區5、6、9是適宜溫度,7、8月份高於25℃,其他月份低於20℃;廣州4、10月份是適宜溫度,5、6、7、8、9月份高於25℃,其他月份低於20℃;昆明5、6、7、8月是適宜溫度,其他月份都低於20℃。

貯藏溫度對普洱茶品質的影響,只是轉化快慢的問題,對普洱茶品質的影響不大。但如果是高溫高溼,就容易使微生物繁殖,加速黴變。可見,溼度對普洱茶品質的影響更大。

貯藏溼度對普洱茶品質的影響

溼度對普洱茶貯藏品質的影響最大,業內普遍認為普洱茶的貯藏溼度最好是在60%-70%之間。低於60%,轉化速度慢,高於70%,轉化速度快。但由於各地自然環境、地形地貌及氣候條件差異較大,溼度也千差萬別(見下表),影響了普洱茶的轉化速度。

中國主要城市平均相對溼度

貯藏醞化:呵護普洱茶的第三次生命

從上表可以看出,北京(北方地區)的平均適度低於65%,廣州(南方地區)的平均適度高於70%,昆明(雲南地區)的平均適度在65%-70%之間。由於各地適度差異較大,導致普洱茶品質的差異,於是出現了北方倉、南方倉、雲南倉等說法,即使是廣東華南地區,也因為地區的適度差異,產生了諸如廣州倉、東莞倉、深圳倉等說法。由此,控制好各個地方的貯藏溼度就很有講究,也非常重要。

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受發酵說的誤導,認為普洱茶的轉化有微生物參與發酵,需要一定的溫溼條件。因而有人主張存茶要有足夠的溼度,認為溼度超過80%都可以,甚至有人通過人為加溼來達到快速轉化,產生所謂的“溼倉茶”。但無論如何,人為加溼的“溼倉茶”固然能加速普洱茶的轉化,但卻帶來黴變的不良後果,影響茶的口味,達不到越陳越香的效果。

通常情況下,普洱茶曬乾後保存在茶葉中有9%左右的細胞水分,外部添加的水分不僅不會幫助普洱茶向好的品質方向轉化,而且還會讓普洱茶產生黴變。根據實驗結果,普洱茶在45%至65%溼度值時茶香釋放最佳;超過70%後,空氣溼度會將茶葉釋放的香氣大量吸收,加速普洱茶香味的釋放,不利於越陳越香;超過80%後,微生物會加速繁殖促使普洱茶發生外分解發酵,導致黴變變質。因此,普洱茶的貯藏溼度控制在65%以下最佳。

貯藏光線對普洱茶品質的影響

光線的本質是一種能量,普洱茶後期貯存陳化其本質是生物化學反應。普洱茶的內含物質在微生物、氧化酶、氧氣等的共同作用下,使得茶葉中原有物質發生反應,產生一些新的對我們人體有益的物質,如茶多酚轉化為新的茶多酚二級代謝物,茶黃素、茶紅素,茶多糖的含量升高。

普洱茶存貯時,其內含物質的反應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狀態中,而光線作為一種外部能量,會使得反應條件發生改變,從而破壞普洱茶各種物質轉化反應的平衡,進而使得反應發生變化。反應產生的物質自然也隨之改變,如原本應該產生的茶多酚二級代謝物,卻因光線的影響變成了一級代謝物等,都會使得普洱茶的滋味和功效發生直接改變。

化學上將這種反應稱之為“光化學反應”,普洱茶在光線下的反應屬於“光氧化”。光線能夠促進茶葉中的植物色素、脂類、醇類、部分氨基酸等物質氧化,而植物色素影響茶湯的色澤,脂類會影響茶葉的味道,醇類物質影響茶葉的香氣。

如果是經過一段時間陽光暴曬後的普洱茶,茶葉色澤變化明顯,品飲時往往香氣渙散,有些味道會發酸(茶葉中脂類物質快速氧化酸敗所致)。而且如果照射時間過長的普洱茶,茶香還會產生“日光臭”和酸味,

所以從光線的角度看,普洱茶存放最好避光,因為光線具有很強的穿透性和氧化作用,紫外線會影響酶的活性。不避光的普洱茶,如果擺放在自然光、燈光的室內會有明顯的異味,如果放在有陽光照射的地方三個月後就會有異味,而且還會快速跑香。

對於家庭存茶來說,最好用紙箱存放,如果存茶的房間有窗戶,以加上窗簾遮擋陽光即可。房間所用的燈具,不要用有色光燈如部分有色熒光燈,紫光燈和紅光燈尤其要避免,發熱量較大的白熾燈、石英燈也要避免,而且不能長時間連續性開燈照射。

對於茶葉店來說,茶架上最好少放茶品儘量避光。

貯藏通風對普洱茶品質的影響

關於通風問題,目前存茶界分歧比較大,有人主張密閉有人主張通風。對於主張通風的人而言,通風有利於空氣流動,有利於散掉茶葉的異味和黴味,同時也有利於茶的轉化。對於主張密閉的人而言,認為通風容易使茶葉變壞,採取但求轉化慢、就怕轉化壞的策略,把茶葉密封包裹的嚴嚴實實。

事實是這樣的嗎?我們來看看不同地區對於通風的作用。

在珠三角地區,常年高溫高溼、降水豐富、溼氣很重,開窗通風,水汽侵蝕,茶葉極易黴變。如果遇上回南天,不僅要密閉窗戶,還要用抽溼機,如果這時候通風無異於毀茶。

對於北方地區,雖然溫度、溼度低、降水少,也不適宜通風。通風時間長或頻繁通風,茶葉容易跑香,茶氣流失,甚至茶的轉化都會受到影響,內質和滋味會變得單薄。

因此從通風的角度來看,密封過度,雖然有利於藏香藏氣,但不利於普洱茶的氧化和發酵。通風過大,雖然有利於普洱茶的氧化和發酵,但卻不利於藏香藏氣,達不到越陳越香的效果。

目前比較普遍的做法是,茶葉半密閉,環境以密閉為主,並依環境變化不時通風,具體做法是茶葉不開箱密集堆放,窗戶裝上窗簾,保持室內的茶香味和相對乾燥,防止發黴變質,並根據天氣狀況不時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