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日本最著名的文艺片导演岩井俊二,陈可辛监制,周迅主演,这样的“神仙阵容”令很多人对《你好,之华》抱有极高的期待。上映后豆瓣刚开画时评分7.8,目前降至7.3。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然而,看完电影之后,很多观众都会有一个疑惑:电影名字为什么叫“你好,之华”?真正的灵魂女主,明明是成年之后并没有正面出场的之南。电影就是从她的葬礼开始演起,在回忆交织中还原了她的故事。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假如按照顺序来,电影讲述的是,中学时代的之南是风云人物,转校来的尹川喜欢上了她,可之南不起眼的妹妹之华却喜欢上了尹川。后来之南和尹川上了同一所大学,成为恋人。

再后来,之南突然嫁给了所有人都不知来历的张超,而张超是个爱家暴的渣男,尽管之南为他生下一双儿女,可还是因为长期抑郁症而自杀。

尹川则成为一名作家,三十年来始终爱着之南,还以她为女主角写了一部小说《之南》。

周迅饰演的之华,其实是一个“线索人物”,因为电影呈现的老中青三代的爱情故事,都是由她串联的。去参加三十年同学会的之华被错认为姐姐之南,尹川追上来和她交换了微信。之华的老公看到尹川的告白微信,一怒之下摔坏了之华的手机,于是之华开始以之南的名义给尹川写信。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三十年了,她也还是没有忘记尹川。

我个人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之华的人设。

中学的时候,她明明知道尹川喜欢的是之南,却在怂恿尹川给之南写情书并答应帮忙转交后,偷偷藏下情书。

成年之后,明明已经结婚生子,可在初恋尹川再次出现的时候,她还是偷偷和他联系,即使知道丈夫很介意这件事。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严格来说几乎可以算是出轨了。但在一部文艺片中,大家对此似乎都很宽容。

宽容还体现在一些只靠留白其实没有办法自圆的逻辑。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岩井俊二的故事人设、台词和拍摄手法都太日本了。

比如孤独落拓又造型邋遢的中年作家尹川,是日本影视和文学中常见的形象,也是他个人的投射,但是放在中国的电影中,并不会收获太多共鸣与喜爱。

从整个故事来看,尹川的人设也显得很单薄。

尽管尹川后来找到之华后说他一开始就认出她不是之南了,但在观众看来,这更像是一种“找补”:如果认出来这不是之南,那么为什么要给她发微信告白?

可是,如果是三十年来一直爱着之南,他又怎么能够将之华错认为之南?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故事中还有许多看上去没有交代清楚的地方。

比如最开始之华的丈夫看到尹川发给之华的告白微信后,反应十分过激,令人差点以为他也是个家暴男。可是从后面的剧情来看,明明是个对家庭还不错的男人。

这个角色的人设有些断裂了。大概增加摔手机这样一个异常的暴躁行为只是因为,岩井俊二想要通过之华的手机被摔毁来引发写信这件事。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而之南的人设似乎也是模糊不清的。为何她会放弃深爱自己的尹川,嫁给来历不明的张超?仅仅是因为张超长着胡歌的脸——帅吗?

可是,婚后的她一直被张超家暴,又为什么不选择离婚?

从后来张超与尹川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的是,虽然张超是个十足十的渣男,因为自己的人生太失败就转而将怨气发泄到妻儿身上,可是,他确实知道自己是个混蛋,甚至会因为不敢面对之南的眼睛而离开。他未必是不肯松手的人。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之南被张超家暴了这么多年都好好活着,张超离开后,之南反而自杀了,所以她是斯德哥尔摩吗?

整部电影,正像是自我沉浸在这种悲惨人生中不出来的之南,有着一种自我沉浸、外人很难进入也无法唤醒的氛围。

大概这本身就是岩井俊二的风格。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这样一部中国版的《情书》,换成日本演员日语台词都毫不违和。只不过,岩井俊二把自己一贯的风格搬到中国来,却没有考虑国情,看上去太水土不服了。比如,最奇怪的,是故事发生是东北。

倒不是说地域歧视,只是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风格。你能想象一群东北人在东北发展出这样一段文艺的故事吗?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而且,引起整个故事的最大冲突,是张超家暴之南。之华、之南的形象本身就很南方了,周迅是浙江人,演之南中学时代的是重庆姑娘邓恩熙。但在电影中她是个东北姑娘,还有父母和妹妹,这样一家东北人,会看着女儿被一个来历不明的家伙家暴?

当然,如果按照现实来考虑的话,可能父母一开始就不会同意那样一个天之骄女的宝贝女儿嫁给他。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整部电影中唯一一个最像东北人的,是东北演员谭卓,可恰恰因为像东北人,反而显得跟这部很不东北的文艺片不是那么的搭。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故事的氛围确实是很冬天的,但岩井俊二对大连不熟悉,并没有拍出大连真正的美。所以,其实没有必要一定要安排具体的地名,反而显得多余。

最大的亮点,是张子枫的演技。今年17岁的她,同时饰演了之华的女儿飒然,和中学时代的之华,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演绎得都特别到位,充满少女的灵气。凭借这部电影她提名了金马奖最佳女配。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而最打动我的一个点,则是当尹川找到扈老师家,之华发现是尹川,赶紧关上门,想找支口红画一下。然后扈老师找到之华的婆婆留在他家的口红。

可以想象,即便是已经苍老到稍微做一下动作就会闪到腰的婆婆,也会学英语,也会给喜欢的人写信,在喜欢的人面前,也想涂上口红变得更美一点,因为她的心里,依然在憧憬着美好人生。那种憧憬,和年龄无关。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人生有太多种选择,但愿我们的选择,最终不会令自己后悔、令他人惋惜。

所以为什么叫《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大概是因为,之南是在这个发生于北方的故事中唯一朝南而行、看上去好像走错了路的一个人。所以她早早的逝去,对于她,是再见,之南。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平凡的之华似乎从小就生活在太过优秀的姐姐的阴影之中,或许她也曾真的希望可以像姐姐那样闪闪发亮引人注目。在整部电影中,她是所有人的配角:婆婆和扈老师,之南和尹川,飒然和她暗恋的男生,晨晨……

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可是,正是如此平凡的一个“配角”,串起了这么多暖心的故事,也就成为最暖心的“主角”。她在与尹川的书信往来中,被错当成之南,每次收到的信,开头都是“你好,之南”。但即便平凡如之华,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与心情,也渴望并且值得被温柔问候:你好,之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