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文 | 县豪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巴里·詹金斯电影剧照

巴里·詹金斯是好莱坞目前最炙手可热的黑人导演。他于1979年11月19日出生入美国佛罗里达迈阿密,四舍五入,也算是一位80后导演了。

说起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说起他的成名作《月光男孩》,恐怕热爱电影的人都知道。

《月光男孩》作为奥斯卡历史上首部荣膺最佳影片的同志题材电影,在欧美世界获得诸多赞誉,而影片在摄影、台词、人物运动等各方面体现出的“王家卫风格”,又使这部影片在华人地区备受瞩目。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巴里·詹金斯手拿奥斯卡小金人

如今,2018年,巴里·詹金斯携电影新作《假若比尔街能够讲话》再度强势进入美国颁奖季。9月9日,这部影片率先在多伦多电影节亮相,引起广泛关注。

这部具有诗意片名与柔情故事的佳作,根据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同名原著改编,讲述上世纪70年代纽约哈林区,年轻的黑人姑娘身怀六甲四处奔走,为自己的黑人丈夫洗刷强奸案冤屈的故事,而片名中出现的“比尔街”,在美国恰好是黑人文化聚集地区,象征着黑人文化与白人世界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假若比尔街能讲话》海报充满一种黑人蓝调音乐气质

目前,内地观众自然还无缘得见此片,但无可质疑的是,巴里·詹金斯是美国最会处理黑人爱情故事的导演,这从他的上一部作品《月光男孩》即可窥端倪。

对于巴里·詹金斯导演的《月光男孩》,不同于北美影评人压倒性的好评,内地影迷对它的态度略显复杂:一方面认为它被严重过誉,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因为“政治正确”,它无愧于2017奥斯卡最佳影片。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月光男孩》海报

奥斯卡的“政治正确”是一种很微妙、但也很清晰的元素,它可能的含义是:通过对少数群体的关注,彰显自己无差别的人文关怀,体现美国主旋律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毕竟,在电影技术上,美国走在世界前列,在电影思想上,它自然也需要保持No.1。

2013年最佳《逃离德黑兰》、2014年最佳《为奴十二载》、2016年最佳《聚焦》,对于奥斯卡来讲,都是比较典型的“政治正确作品”。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逃离德黑兰》海报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为奴十二载》海报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聚焦》海报

《月光男孩》的“政治正确要素”就是它最醒目的两个标签:黑人+同性恋,而这两个标签,也构成了这部电影的两种底色:黑+蓝。

影片110分钟的时长中,除了65分钟处的一名男性白人警察、83分钟处的两名女性白人餐厅顾客之外,再没有任何白人角色了,在主角喀戎童年、少年、青壮年的三个成长阶段中,陪伴他、以及构成他生命世界的,全部都是黑人,可以明显感觉到,导演有意建造这样一个“全黑世界”,仿佛其它人种并不存在,那么这种“全黑”的意义何在?

它能有效地提纯每一个情节的浓度。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月光男孩》中的拥抱

比如,喀戎在童年及少年时期,因为身形瘦弱、性格内向,都遭受过同龄人的霸凌,尤其是少年时期,出现在他校园生活中的恶霸“辫子男”,称之为噩梦也不为过。辫子男也是一名黑人,黑人霸凌黑人,使“霸凌”这件事本身,由人种或阶级之间的矛盾,被抹平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对喀戎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人性之恶”,也不再如一般同题材影片(如《为奴十二载》),受困于肤色、阶级等具体的基因或社会因素,而是跳脱出来,聚焦于人这一个物种本身。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月光男孩》校园恶霸辫子男

当然,从现实角度来讲,影片之所以“全黑”,可能是因为喀戎所生活的地方,是黑人社区。

电影的另一种底色,蓝,指的就是其中的同性恋元素。Blue其实比传说中的“基佬紫”更能映衬同志这一群体,因为它有两种特征,其一是冷静、克制,其二是忧郁、伤感,这两种特征,都是因为就目前的现实而言,同性恋并未自异性恋的“笼罩”中突围出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世界。

在《月光男孩》中,“蓝”的这两种特征被表现得尤其节制。不像大多数LGBT电影(比如《断背山》、《卡罗尔》),“同性”构成题材的全部,无论爱情的美好与痛苦、社会的排斥与认同,“同性”都是其中最值得被发声的艺术元素,这部影片却将“同性元素”完全溶解于喀戎的成长中,使人觉得“同性”在其中并不重要,“同性”的真正面目,不过是普遍意义上的爱情,或者是普通人成长中那一阵疼痛的悸动,以及对初心的细致呵护。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断背山》海报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卡罗尔》海报

对于喀戎的同性恋情,影片甚至克制到这样一种程度:仿佛用剪刀剪出了这段恋情的几块碎片,作为必要的拼图,嵌在喀戎的成长中。

一次亲吻、一只在海边沙滩摩擦的手、短裤上的一块精斑、两次靠肩、一次老友般的聊天,以及这样一句台词:

你是唯一一个碰过我的人,唯一一个,在那之后,再也没有了。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月光男孩》沙滩上的手

这种爱情的发端,必然是源于喀戎的基友凯文的魅力。在喀戎被霸凌时,凯文的那句“别起来”,已足够体现凯文性格中的软弱与温柔,而这正是可以温暖喀戎的,至于凯文的外形之魅力,则在他抽烟的“王家卫式镜头”中被体现出来。

凯文的抽烟,虽然不如西班牙男模乔·科塔加伦那在汤姆·福特电影《单身男子》中那么颠倒众生,但那种沉醉于烟火中的迷情,已足够装饰喀戎的春梦。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乔·科塔加伦那在《单身男子》中的抽烟镜头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月光男孩》安德烈·霍兰德饰演的凯文抽烟镜头

所以,无论是“黑”,还是“蓝”,都不是《月光男孩》的核心命题,而只是喀戎生命的底色而已,影片的核心,是喀戎的成长,一种不区别于任何人种、任何爱情、任何阶级、任何环境的人生。

这部电影无关黑人,无关同志,只是人生。

从这个角度讲,影片打了“政治正确”这张王牌,却又在与这张王牌划清界限。

喀戎的母亲是吸毒者,“教父”是毒品贩,“恋人”是忽远忽近的英俊厨师,自己最后也成为毒品贩,这样的人生,无论如何也该是动荡不安、极具戏剧特征的,然而《月光男孩》的用力却极为轻盈,它将喀戎的所有挣扎、痛苦都摁进了角色本身的灵魂之中,留给观众看的,只是童年、少年、青壮年三段时期的普通人生,偶尔有点激烈冲突,但都被影片本身的风格消融,变得不那么刺眼,难以成为影片将留给观众的核心印象。

当年(2016)的佳片中,不乏这种淡化冲突、只是静静呈现生活本身的电影,比如德国的《托尼·厄德曼》、韩国的《酒神小姐》,它们要么全片没有任何配乐,要么将痛苦不堪的人生表现得如春雪般轻盈,它们都和这部《月光男孩》一样,生活本身是影片的唯一主题。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托尼·厄德曼》海报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酒神小姐》海报

喀戎的成长生活,有深埋在内心的痛苦,也有偶尔的温暖(比如“教父”女友的那句台词:记住,在我的房子里,只有爱和骄傲),无论痛苦、温暖,都是生活底下的潜流,你能看见的生活面目,是一种具有韧性的平和。

因为童年及少年的被霸凌遭遇,喀戎在青壮年时期,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个健壮而刚强的人,但当他最终与自己的母亲和解、与昔日的基友再叙彼此的人生,他才发现,自己始终是那个站在宝蓝色(又或者冷白色)月光下的清瘦男孩,而这种随时随地的“回归”,正是影片要传达给观众的主题:

你,是你人生的所有意义,也是使你的人生充满意义的唯一因素。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月光男孩》中的吻戏

所以,《月光男孩》不过是讲了这样一段人生而已,而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往往并不宏大,加上表现方式的轻柔,使得这部电影难以通过视觉透穿观众的心灵,但如果能站在“人”这一个足够洁净的唯一角度看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它是那么动人。

最后,童年的喀戎在月光中回首,无尽的夜晚、无尽的海面、无尽的温柔、无尽的黑蓝,似乎都荡漾着片中的这样一段台词:

我曾经也是个野孩子,又小又矮跟你一样,常常在月光下光脚奔跑,有一次,我跑过一位年迈的妇人,我边跑边叫,像个傻子一样,这位老妇人叫住我,她说,跑来跑去追逐月光,月光下的黑人男孩是蓝色的,你是蓝色的,所以我要叫你,blue。

这个80后黑人导演,把黑种人的爱情拍绝了!

《月光男孩》喀戎在月光中回首前的镜头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