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本《德道經》校正今本《道德經》:天長地久,長生無私

心本《德道經》校正今本《道德經》:天長地久,長生無私

前言:心本《德道經》的編寫,主要依據高明先生的著作《帛書老子校注》。高明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採用歷史文獻學對上百種世傳版本進行勘校,同時結合歷代名家註釋,得出一個結論: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甲、乙本,是至今後人篡改最少的版本,世傳眾多版本經後人篡改已經嚴重失真,世傳王弼本(王本)《道德經》最接近帛書《老子》原貌。

第七章

甲本: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聲(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輿(與)?故能成其私。

乙本: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繁體字聖的上半部分}(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輿(與)?故能成其私。

王本: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校正結果(緣由詳見《帛書老子校注》原文):

1、甲、乙、王本皆為“故能長生”,今本中“故能長有”為謬誤。

2、王本“後其身”應訂正為“退其身”。

3、王本“非以其無私邪”應訂正為“不以其無私與”。

王弼注:自生則與物爭.不自生則物歸也.無私者無為於身也.身先身存.故曰能成其私也.

心本《德道經》第七章整理如下: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

白話文翻譯:天和地之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沒有自私自生的想法,因此能夠長生不老。因而聖人身退反而身先,置身度外反而身存。不是和天地一樣無私嗎?因而成就其私。

心本《德道經》校正今本《道德經》:天長地久,長生無私

故事說明:

偉大的人民領袖毛澤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類解放事業奮鬥終生,他雖然離世近半個世紀,但是卻永遠活在人民心中。他曾在文章《為人民服務》中說: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⑵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精兵簡政”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採用了。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人民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鬥。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過,我們應當儘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今後我們的隊伍裡,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裡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託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

通過以上故事可知毛澤東思想與老子的思想有很多相似之處,正是毛澤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無私的胸懷成就他的偉業,這和老子說的“

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一致。

心本《德道經》校正今本《道德經》:天長地久,長生無私

心得體會:

1、長生不老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願望,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帝王為了求取長生之術費盡心機,可惜都沒能實現,反而過早離世。老子通過觀察自然,發現世間天地能夠長久存在,因此思考天地存在的原因,從而得出一個結論:天地長久是因為天地無私和不自生。那麼人如果能夠無私和不自生,是不是也能長生不老呢?這種思考方式就是老子說的“道法自然”,從自然中尋找答案,從而效法自然。

2、老子在本章中談到樸素的自然辯證法,天地無私成其私,聖人身退卻身先,置身度外卻身存,這種辯證法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觀察自然思考而來。

3、本章老子依然用天地無私成其私進一步闡述道的存在,道無形、無為、無思、無聲,可是天地萬物皆在道的作用下存在,以無成就有,以無形成就有形,以無為成就有為,以無生成就有生,這種辯證關係是世間永恆存在的真理。

綜上所述,老子在本章用樸素的辯證法闡述了尋求長生的奧秘,以天地和聖人為例子,要想長生,就要像天地和聖人一樣無私無生,凡事不能以“我”為中心,反而成就了“我”,不能以“長生”為中心,反而成就了“長生”,毛澤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如同長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