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0年登陸火星,我國和其他國家的探測計劃都怎麼樣了?

火星是除金星外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赤道平面與公轉軌道平面的交角非常接近於地球,這使它也有類似地球的

四季交替,同時,火星的自轉週期為24小時37分,這使火星上的一天幾乎和地球上的一樣長。所以,火星也一度被認為是潛在的第二個地球。早在1600年,人們就開始通過望遠鏡研究火星並對火星進行觀測。大約每隔2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火星衝日,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在衝日期間會達到極近值,通常只有不足1億千米,而在火星發生大沖時,這個距離甚至不足6000萬千米。

預計2020年登陸火星,我國和其他國家的探測計劃都怎麼樣了?

後來,人們陸續開始發射火星探測器到其表面採取土樣分析並探測火星表面的各種氣候情況,也試圖通過登陸來解開火星大氣和水的謎團。而發射火探測器去火星的最佳時機就是火星衝日的時間,這個時間距離最近,固然花費較少。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30枚探測器到達過火星,它們對火星進行了詳細的考察,並向地球發回了大量數據。同時火星探測也充滿了坎坷,大約三分之二的探測器,特別是早期發射的探測器,都沒有能夠成功完成它們的使命。

預計2020年登陸火星,我國和其他國家的探測計劃都怎麼樣了?

很久之前,蘇聯對火星進行了探索。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先後發射了五顆火星探測器。然而,可能由於火箭推力等原因,前兩顆探測器未到達地球軌道,第三和第五顆則因為在地球軌道飛行時火箭因故障未能成功啟動,最終墜入大氣層。只有第四顆衛星到達了火星軌道,但隨後便與地球方面永遠失去了聯繫。隨後美國也發射了若干顆火星探測器,如水手號、維京號等。美國由於經濟因素,發射了更多的探測器,經歷了更多的失利,但最終,美國還是實現了火星著陸,並進行了一些探測工作。其作用更多的是為之後飛往火星的探測器提供資料,讓其在設計上更好的適應火星環境,也有更加準確合理的探測方向。

預計2020年登陸火星,我國和其他國家的探測計劃都怎麼樣了?

2003年,美國將兩顆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它們就是勇氣號機遇號。勇氣號的主要任務是探測火星上是否存在水和生命,並分析其物質成分,評估火星上的環境是否有益於生命。機遇號則更多地開展對火星岩石、地質分析和地表描繪等工作。這兩個火星探測器同屬於火星探測漫遊者計劃,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機遇號,直至目前,仍在使用。而勇氣號由於輪胎陷入損壞,修復無效後作為靜態觀測點,並於2011年徹底失聯。探測器的設計壽命僅為90天,但兩者均運行了數年,尤其是機遇號達到了5000多天,這簡直就是奇蹟。

預計2020年登陸火星,我國和其他國家的探測計劃都怎麼樣了?

中國火星探測計劃也是箭在弦上。邁入21世紀後,我國航天事業進步飛速,尤其是探月計劃成功後,我們掌握了一定的星體表面降落的相關技術。已具備一定的火星探測器研發實力。目前又屢屢實驗長征五號等大火箭,為了能夠達到推送如此遠距離探測器的目標。目前的探測計劃包括螢火一號衛星,螢火二號探測器(包括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即火星車三部分),和螢火三號探測器。其實早在2011年,我們的螢火一號便隨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衛星一起搭載天頂-2SB運載火箭,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成功發射。但後來由於在軌期間,火箭故障,衛星無法繼續到達火星軌道,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嘗試宣告失敗

凡事還要靠自己。之後我國沒有盲目的再次發射探測器。經過探月計劃積累經驗,並積極試飛大推力運載火箭。等不久的將來,也就是幾年後,技術和時機都成熟之時,我們一定能夠看見掛著五星紅旗的巡視器馳騁在火星表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