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究竟需要多少肌肉?

我們究竟需要多少肌肉?

我們究竟需要多少肌肉?

我們看到在健身房,一些狂熱的增肌健美者,在瘋狂地塑造肌肉,有些已經達到另人恐怖的狀態。誠然強壯的肌肉是力量和健美的象徵,但過多的肌肉確又是無法讓人接受。那麼一個人要維持多少肌肉才是健康的?過多的肌肉又有什麼危害?

通常我們有多少肌肉?

我們究竟需要多少肌肉?

人體骨骼肌簡稱肌肉,共有600多塊,每一塊骨骼肌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主要結構包括中部的肌腹、兩端的肌腱及其內部分佈著的血管和神經。成年人肌肉約佔體重的30%~40%,四肢肌佔全身肌肉含量的80%,下肢肌佔全身肌肉含量的50%。

肌肉對我們有多重要?

對所有人而言,任何活動都離不開肌肉收縮與舒張,它是維持人體活動的基本能力。如果沒有肌肉,我們無法直立行走,更無法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動。甚至肌肉變的虛弱時,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會下降,更談不上完成優美、高難度的運動了。影響肌肉質量和力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肌纖維的生理橫斷面積、肌纖維類型、肌肉收縮時的初長度、神經調節、性別、年齡、激素和體重等方面。如舉重、投擲類項目,肌肉力量水平是完成相應技術動作的基礎;足球、籃球、橄欖球項目中,運動員在比賽中所完成的急停、變向、加速等動作也都需要肌肉的參與。因此,力量素質是進行一切體力活動和體育運動的基礎。

增長肌肉有限度嗎?

我們究竟需要多少肌肉?

既然肌肉力量如此重要,我們能否讓肌肉無限增長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麼,一個人肌肉量是否存在極限?在評價體脂方面,我們有很多的方法,但是評估肌肉量方面,一般認為就是為了健康要通過運動改善肌肉,以及延緩隨增齡出現的肌肉丟失等問題。

X-雙能技術可以精確測量肌肉,但沒有告訴我們多少肌肉是上限。我們通常採用無脂肪體重指數(FFMI)來衡量,FFMI不像BMI那樣,會將脂肪算進體重,其公式如下:FFMI=[KG×(100%-體脂率)×體重(kg)]/身高2。若身高超過1.8米,其公式為FFMI(身高>1.8m)=FFMI+6×[身高(m)–1.8]。

一般來說,男性FFMI的範圍如下:16~18,肌肉量非常低;19~20,肌肉量適中;21~23,肌肉非常發達。而達到24~26,是不依賴類固醇所能達到的極限肌肉度。由此可見,肌肉量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限制,我們無法讓肌肉無限增長。

過多的肌肉有哪些危害?

我們究竟需要多少肌肉?

對於某些骨灰級的健身狂人,追求肌肉量的無限增長則是他們的畢生追求。那麼過量的肌肉究竟有何危害?

一,過多的肌肉,導致瘦體重較大,基礎代謝率增加,導致平時能量消耗較多,更容易飢餓。

二、過多的肌肉增加身體的負擔。過多的肌肉會增加身體負荷,骨骼、內臟負擔增加,在日常生活中更易疲勞,對支撐身體的關節(膝關節)有影響,讓身體僵硬。

三、過多的肌肉導致機體的代謝異常 主要表現為蛋白質代謝方面,導致血清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和鹼性磷酸酶含量增加,對肝臟造成潛在傷害。

四、維持大量的肌肉需要付出代價 這種代價也包括塑型所消耗的時間和金錢。增肌需要力量訓練配合充足蛋白質的補充才能促進肌肉生長,而過多的肌肉所需要的蛋白質維持量通常超過了人體自身的需要量,因此過量蛋白質的攝入雖然可以促使肌肉繼續增長,但其對健康幾乎沒有好處。

五、容易疲勞 長期高蛋白膳食所產生的酸性代謝產物會增加肝腎的負擔,攝入過量蛋白質還會使血液酸化,鈣質的流失,引起疲勞。

六、降低機體的免疫機能 有研究認為由於男性花太多時間和營養去維持強壯的肌肉,其免疫力也較女性遜色。認為肌肉越多、密度越高的猛男,其免疫力也會越低,甚至也會影響壽命。

如何維持合理的肌肉量?

我們究竟需要多少肌肉?

如果從健康的角度,我們需要進行一定的力量鍛鍊去維持肌肉,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對健康越來越重要。但是對於多數人,也不用擔心是否運動就會導致肌肉過多的現象。

可以遵循以下3大原則:

第一,系統、規律的力量訓練,每週不低於2次的力量訓練,每次訓練時間控制在1個小時之內;

第二,三分練七分吃,運動前後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可選擇雞蛋、蛋白粉、雞肉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同時增加綠色蔬菜與水果的攝入,既可以補充維生素,又可以加快體內酸性產物的代謝,有助於運動後的疲勞恢復。

第三,保證每日8小時的高質量睡眠,肌肉主要是在睡眠中進行自我修復與生長,因此高質量的睡眠與充足的睡眠時間才是肌肉生長的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