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裡,給李雲龍授少將合理嗎?

永恆的珍珠紅


如果按照戰績來說,給李雲龍一個上將都不為過。

李雲龍作為《亮劍》的主角,本身就是以多個人物為原型拼湊出來的。所以,他在抗戰時期的功績,結合了好幾位我黨優秀將領的事蹟改編出來的。而且,還有所誇大。這些將領大都是中將。

所以,擁有這些人戰功的李雲龍,應該給個上將才對。而且,最牛的是,李雲龍還有兩場特別牛的戰績,超越歷史事實。

在《亮劍》中,有兩場虛構的勝利,讓李雲龍戰功赫赫,無人匹敵。

第一場,在李家坡全殲山崎大隊。這件事的原型是關家堖戰鬥。

歷史上,在關家堖戰鬥中,八路軍集中了2000人都沒有全殲日軍岡崎大隊500人,而且,還損失兩千多人。

當時,我方的指揮官是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副參謀長左權,129師政治委鄧小平,129師師長劉伯承,386旅旅長陳賡等人。這些人都比李雲龍牛多了。

要是李雲龍全殲山崎大隊的事是真的,他的能力比彭老總等人都厲害!你說,該給什麼軍銜?

第二場,平安格勒戰役。

作為晉西北地區的“二戰的轉折點”,平安格勒戰役的規模是空前絕後的。要知道,抗戰時期根本沒有在晉西北收復過任何一個縣城。李雲龍創造的功勞,可是八路軍和晉綏軍都要“膜拜”的。

在抗戰時期,誰要真有這個能力,他應該出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和朱德都要給他打打下手。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就是他手下指揮的部隊之一!

下面,我再來簡單介紹下李雲龍的其他戰績和歷史原型。

李雲龍的第一位原型是楊成武。

楊成武是八路軍115師獨立團團長,也是八路軍編制下的唯一一個“獨立團”。李雲龍在蒼雲嶺突圍戰中,一炮打死坂田聯隊長的故事。應該是取材於楊成武部擊斃日軍名將“阿部規秀”。

1939年11月,阿部規秀率領1500人到黃土嶺地區掃蕩,被楊成武的率領八路軍獨立第一師包圍在上莊子附近。陳正湘團長發現了阿部規秀指揮所,調來炮兵連長楊九祥和18歲的炮手李二喜。李二喜向日軍指揮所發射4發炮彈,將阿部規秀擊斃。

另外,李雲龍跟趙剛講率領新一團過黃河,被楚雲飛的晉綏軍阻攔一事,也是取材於楊成武。當時,楊成武率領獨立團過黃河渡口,被國民黨檢查站攔住。檢查站以沒有115師獨立團這個編制為由,拒絕楊成武部過河。最後,楊成武將部隊編入李天佑的686團,才過了河。

1955年授銜的時候,楊成武是上將軍銜,陳正湘是中將軍銜。

李雲龍殲滅日軍華北觀摩團的原型是王近山“韓略村伏擊戰”。

李雲龍伏擊日軍華北觀摩團,一下殺了一個少將,6個大佐。這件事的原型就是“韓略村伏擊戰”。

1943年,日軍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發明了新的掃蕩戰法---“鐵桶式掃蕩”。為了宣傳新戰法,岡村寧次組織了一直120人的“戰地觀戰團”。結果這支“戰地觀戰團”遇到了前去延安支援的王近山。

王近山在行軍途中手癢難耐,聽說有一支小股日軍要經過韓略村。於是,率領八路軍太嶽第二軍分區第386旅16團,在韓略村伏擊了這股日軍。等打掃戰場時,王近山才發現發了一筆大財:少將1人,大佐6人;剩下的一百多人,也是中隊長級別的。

1955年授銜時,王近山被授予中將軍銜。

李雲龍通過讓俘虜跑步,揪出昝七師師長常乃超一事,取材於東野第二縱隊第五師師長鍾偉。

1948年1月,鍾偉率部在遼西公主屯全殲國民黨新編第五軍。但是,清點俘虜時發現,一個大官都沒有。都是營長以下官員。鍾偉急了,讓俘虜都起來跑步,跟不上隊伍的都要嚴查。結果,國軍新五軍中將軍長陳林達就這樣被揪出來了。

而且,趙剛給李雲龍弄封條,搶戰利品的事,也是取材於鍾偉。當時,鍾偉就弄了很多“五師繳獲”的條子到處搶戰利品。

另外,李雲龍拒絕出任“副職”,直接被任命為“正師長”的事,也是取材於鍾偉。當時,林彪想提拔鍾偉為縱隊副司令員。鍾偉不願意當副職,於是,對林彪說:“寧當雞頭,不當鳳尾。”林總也很有魄力,直接任命他為12縱隊司令員。

1955年授銜時,鍾偉被授予少將軍銜。

如果,僅是按照《亮劍》來說,單看抗戰時的戰績,李雲龍應該保底是中將,爭取一下可以是上將。要不是解放戰爭時期,李雲龍被編劇“縮水”了,沒有了神戰績。李雲龍也可以爭取一下“元帥”軍銜。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李雲龍授少將,合情合理。

很多人為他憤憤不平。

他自己也憤憤不平。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李雲龍、孔捷、丁偉這三個好朋友,經歷了無數磨難,經歷過無數戰鬥,經歷過殘酷戰場的洗禮,經歷過多少戰友犧牲永別的痛,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榮耀。

可這三個人,都不服氣。李雲龍尤其不服氣。

從黃麻暴動時參加革命,出生入死,才給一顆星。難怪李雲龍不服氣。

首先,從資歷來說,比李雲龍老的真不多。早在過草地的時候他就是團長了,什麼概念?早在鄂豫皖時期就五上五下了,資歷嚇死人!

其次,從戰功來說,抗日戰爭時期,擊坂田、滅山崎,全殲觀摩團,幹掉了服部少將,全殲山本特戰隊。比他強的不多。

論人脈,旅長是他大哥,老師長是他的老首長,華野司令員也是他的老首長。

這些,都是別人所無法比擬的,但是,李雲龍還是存在著無可彌補的缺憾。

第一,李雲龍多次抗命,私自行動,雖然都取得了勝利,這在以服從命令為第一紀律的部隊是絕對不允許的。

也多虧李雲龍屢立戰功,功過相抵。要是換個別人,早給擼了!

第二,李雲龍帶領突擊隊與楚雲飛遭遇受重傷,此後泡妹子、結婚,再也沒有參加過大的戰役,在功勞上比別人少了點。授銜時,我軍數百萬之眾,得授將官者,不過千餘人。

第三,李雲龍負傷前也只是個師長而已,此後只是代理軍長,職務和級別並不高。

綜合考慮之下,李雲龍授少將是非常合適的。

況且,最終李雲龍駐守海疆,按照當時的戰略部署,他就是將來攻臺的部隊。

前程不可限量!

可惜,黃了……

不過雲龍兄娶了那麼漂亮的老婆,也值了。


脂肪故事


有啥不合理的呢?存在即合理。授銜是上級集體討論的結果,作為軍人必須無條件服從。


李雲龍儘管從軍經歷豐富,也打過仗。但是他缺點也不少。一是嗜酒。酒精依賴,其實是一種準精神疾病,身體和大腦都無法戒除飲酒惡習,可以說是李的一大弱點。這要是在現在,早免職安排轉業了。


當師長時受傷住院還偷偷喝酒,被小田批評了無數次,李還嬉皮笑臉不遵守醫院規定。那麼,如果少將發佈的規定,下級不遵照怎麼辦?不知道李想過沒有。


這就引出了李的第二個弱點,極端個人主義,這在部隊是絕對要不得的。當團長只考慮本團利益,拿孔潔團的利益當兒戲,當笑料。都是部隊所不允許的。


第三個弱點是不虛心。上南京軍校瞧不起教官,就他一個人厲害?未必,劉伯承元帥就狠狠地批評他不尊重教官了,他也不敢炸刺了。可能他忘了,他帽子永遠戴不正。

最後,抗日戰爭時期的團長,一般都授少將,李比別人多啥了?有啥不合理的呢?如果授大校,那可能還真是委屈他了!都是,電視劇,我較真了,我其實錯了……其實寫一篇誇他的稿子我也能行,下次吧!


軍林天下


由李幼斌主演的《亮劍》我看過不下七八遍了,這部電視劇當年可是紅極一時,李幼斌是真真的把劇中的主角李雲龍這一角色給演活了。

電視劇中的結尾部分是1955年授銜儀式,鐵三角李雲龍,丁偉,孔捷這三個戰功赫赫的將軍都授予了少將軍銜,三人均表示不服,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授的少將軍銜到底準不準確。



李雲龍是1927年參加黃麻運動開始幹革命,後來參加紅四方面軍,參加過長征直至後來團改師後擔任師長,期間因為多次犯錯誤,降職又升級。後與國民黨楚雲飛一戰中負傷,錯過不少經典戰役。1952任代理軍長。直至1955年授銜儀式。

1955年的授銜依據其實就是52年那時候的定級,那時候的李雲龍是代理軍長,屬於副軍級幹部,按照授銜時的規定,52年擔任軍級職務的人,授予少將軍銜,少量有特殊貢獻的授予中將軍銜,李雲龍雖然也有過特殊貢獻,但是他犯的錯誤也著實太多,功過相抵,所以他不能授予中將軍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部電視劇的原版同名小說,個人認為這部小說的精華所在就在於電視劇授銜之後動亂十年中所發生的故事。估計現在網絡上這部小說的後半部不太好找。不過如果有機會請大家一定要讀一讀。真心精彩,原因不想多說。相信看過的都會懂!


二大爺的米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對李雲龍這個級別的軍官來說,這樣的授銜當然是合理的。

1955年,我軍授銜的主要標準,是革命戰爭期間的貢獻,以及是否達到了相應的資歷等級、戰功等級。如評定大將的標準為“革命根據地創建人和紅軍創建者,以及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部隊的主要領導者”。

從電視劇中可知,李雲龍於黃麻起義中參加革命,打過遊擊,爬過雪山,走過草地,還是紅軍主力團團長。他出身於貧困家庭,但卻極具軍事才華,有勇有謀,堪稱一員虎將。抗戰時期在雲嶺突圍戰中,他選擇正面突圍,一炮幹掉坂田。李家坡之戰中,他採用坑道作業方式一舉殲滅了山崎大隊。解放戰爭中,因為作戰強悍,由中野直接被抽調到華野,多次與國民黨軍王牌部隊展開血戰。他的戰功算得上很顯赫了。如果不是個性太強,或許可以晉升到相當級別,沒準還真能達到授中將的條件。

然而,李雲龍同志雖然很會打仗,也很經常地犯錯。往往是剛立功受獎沒多久,處分決定就隨之而來。紅軍長征時期,就發生過縱兵搶糧的事件。抗日戰爭時期,有時候還不聽上級命令擅做決定。為了老婆,就召集全團打縣城。為了兄弟,也敢殺收編人員。

後來,他在與老對手楚雲飛的鬥爭中負傷住院,導致咱們雲龍兄沒有參加後續的戰鬥,戰功自然也就與他無緣了。當然,人生有失必有得。失去了戰鬥機會,李雲龍卻抱得美人歸。

綜上,李雲龍有功,又有過,加之後面喪失了積攢戰功的機會,並沒有上升到更高級別。以他當時一個軍長的身份,被封個少將倒也合情合理。畢竟在那個年代,將星雲集,雲龍兄也沒受什麼委屈。


兵說


個人認為,《亮劍》中授予李雲龍少將是合理的。

從以下角度進行分析:

1.原型:李雲龍原型是以3個人物為素材,但大多數更像其中的王近山將軍,脾氣火爆,戰鬥出色,在1955年被授予中將銜。(原型要佔很大一部分,編劇應當尊重歷史。反觀現在抗日神劇編劇,包子雷,手撕鬼子,一槍打中八百里外的鬼子,這完全是玄幻小說風格)

2.資歷:老李是從黃麻暴動開始進入革命隊伍的,在其中絕對是一等一的老資歷。同時期的人物都是中將、上將,若是論資排輩,基本中將往上。(軍隊最講資歷,即使是將軍遇到曾經的班長、教官,也要叫一聲老班長,教官。)(在俄羅斯等其他西方國家,存在大量老兵欺負新兵的現象,這也是軍隊資歷的一種體現)

3.人脈:抗戰時旅長是他大哥,後面在解放軍中佔據一席之地;老師長是他的老首長,可以說同甘共苦數十年,看著李雲龍一場一場戰鬥打下來,亦師亦友。華野司令員也是他的老首長,罩過李雲龍不少次。(論人脈,老李真性情,朋友首長都看重他)

4.舊功勞:擊坂田、滅山崎,全殲觀摩團,幹掉了服部少將,全殲山本特戰隊,在抗日戰場上,這些功勞絕對可以排在前20名。(排名20是有原因的,在他前面有張自忠、孫立人、林彪、李宗仁這些大兵團指揮官,老李那時還是團長)

5.新功勞:老李在解放戰爭中:劍走偏鋒,同楚雲飛拼了個兩敗俱傷,重傷差點沒撐住。這傷一直到1950年才養利索。短短二三年的解放戰爭,大量的指揮官率軍獲得極大戰果,而老李原地踏步,與第一梯隊拉開了不小的距離。(老李落後了)

老李在朝鮮戰爭中:老李根本就沒輪上去朝鮮,自然也談不上功勞,其他指揮官又獲功勞。(老李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所以在最終排名中,老李屬於靠後的位置,所以被授予少將也是正常的。6.服從性: 老李從參加革命時就是個刺頭,抗命無數次,率性而為數次(原型王近山將軍也是如此,綽號“王瘋子”),如強行攻打平安縣城,替魏和尚報仇,棄指揮部不顧私自與楚雲飛交戰。(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是小說編劇藝術性的需要,若是真實情況,多少個腦袋也不夠槍斃的)老李最大的吃虧就吃虧這裡,軍隊是最講究紀律的地方,抗命最輕最輕也是撤職,槍斃上軍事法庭也正常的。

7.態度和學習:老李自來在上級哪都是牛皮糖一樣,回回保證服從指揮,回去就按自己的想法打。老李也在文化水平上吃虧了,後期不愛學習。(這對授銜造成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

原型雖然是中將,但是王近山將軍可是在抗美援朝戰場參加過第五次戰役和上甘嶺戰役,曾獲得兩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獨立自由勳章,而影視劇中的李雲龍並沒有去朝鮮戰場。

因此,資歷加1分,人脈加1分,功勞扣1分,服從扣1分,最終結果少將。

即使是少將,也掩蓋不了老李的人格魅力。抗戰影視劇,唯《亮劍》有魂!

以上。


木劍溫不勝



任有新2


李雲龍授少將是佔了便宜的,沒授他個大校就不錯了。因為他沒有政治背景!

很多人都在糾結李雲龍的資歷問題,什麼參加過黃麻起義,紅軍時期就是團長,五上五下之類的話。

李雲龍資歷再深,能深得過詹才芳中將嗎?詹老在川陝時期就是紅九軍政委,軍政委和團長隔了多少級,自己去算吧。

詹才芳被打壓的根源就是因為他來自於紅四方面軍,而李雲龍、丁偉、孔捷恰恰也都來自於紅四方面軍!出身於紅四方面軍不是李雲龍的錯,但是不會攀領到關係就是李雲龍的錯了!


(羅大徵)

《亮劍》中出身於一野的羅大徵就比他幸運,雖然1935年才參加革命,但是人家參加的是“根正苗紅”的紅一方面軍!而且又是一野彭老總的人,雖然人家和李雲龍一樣都是副軍長,資歷完全不能比,但人家照樣是少將。大樹底下好乘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說到這很多人可能就不服氣了,李雲龍也是劉元帥的人,怎麼就不能“大樹底下好乘涼”呢?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李雲龍才是一個團長,淮海戰役前才剛剛當上師長。解放後,他只是副軍長!是的,李雲龍不是軍長!

《亮劍》小說,第十一章和第十九章是有明確記述的:

“李雲龍剛剛當上師長,解放戰爭剛開始時,他還是團長。他的情況,全軍都少見。紅軍時期就是主力團的團長,抗戰初期又是團長,到了解放戰爭初期,他重新當上團長,這十幾年來,他的職務升升降降,從團長變成營長,從營長又變成團長。”“天湖山訓練結束後,李雲龍被任命為副軍長,由於軍長彭志患了肝炎長期住院治療,李雲龍成了代理軍長,主持軍裡的工作。”

1955年評銜,依據的標準是1952年的幹部評級結果。李雲龍當軍長是後來的事,當時他只是副軍長,副軍級幹部。

1952年評選的正軍級幹部,主要是少將和中將軍銜,少部分授予大校。李雲龍以副軍級參與評銜,最高標準是少將。而且他又是從二野調到三野的,沒人疼。

丁偉調侃他話,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李雲龍沒授一個大校就不錯了!



丁偉和孔捷就不一樣了,兩人都是四野林帥的人。丁偉是遼瀋戰役之後的縱隊司令,也就是軍長。孔捷也是志願軍的軍長,兩人都是正軍級,授少將還可以發發牢騷。李雲龍有什麼資格發牢騷?一個副軍長而已。

但是1955年第一次評銜時,由於聽從蘇聯專家的意見。中央軍委提出有兩條指導性意見。

“授予軍官軍銜時,一般不得高於編制軍銜,但可低於編制軍銜一級至兩級”;

“一般以不低至其編制軍銜三級為原則”。

這就導致了實際軍銜與編制軍銜脫節,實際軍銜普遍低於編制軍銜一到兩級的現象。當時全國在編的軍長和軍政委一共有66人,但被授予中將軍銜以上的只有8人,佔比只有12%。所以李雲龍、丁偉、孔捷的少將都屬於正常情況。尤其是李雲龍,授少將,他是佔了一丟丟便宜的!


Mer86


稍微有點委屈,從《亮劍》中所表述的李雲龍資歷來看,即便是紅四方面軍出身,1955年也應該授中將軍銜,難怪老李不爽,這是可以參照的。



1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到達陝北時,各路長征隊伍及陝北紅軍在內不過三萬餘人,嚴重出現了官多兵少的局面,比如陳賡任團長的“幹部團”,都是連排級幹部和步校學員當戰士,在1937年改編成第八路軍時,雖經多方補充,全軍仍不過四萬五千人,因此軍官基本降職使用。

115師師長林彪元帥,120師師長賀龍元帥,129師師長劉伯承元帥,這是師一級。六個旅長中除343旅陳光將軍早逝外,最高的大將,最低的也是上將,分別是344旅徐海東(大將)、358旅張宗遜(上將),359旅陳伯鈞(上將),385旅王宏坤(上將),386旅陳賡(大將)。



我們再以李雲龍所在的129師386旅各級主官為例:

副旅長陳再道(上將)、政訓主任王新亭(上將)和參謀長李聚奎(上將) 。771團團長徐深吉(中將)、副團長韓東山(少將);772團團長葉成煥犧牲,副團長王近山(中將)。

李雲龍剛參加改編時的職務,新《亮劍》中有描述,是某團副團長,不給配望遠鏡。所以首先老李的最低軍銜是少將,這是基礎。



2,李雲龍在《亮劍》中所經歷的戰鬥故事,包括了以王近山為主的三個人物原型,第一個是772團副團長王近山中將,痛殲日軍華北戰地觀察團;第二個是孤身回延安的西路軍勇士秦基偉中將;第三個從中原突圍到華東、由中野轉隸華野粟裕指揮的皮定鈞中將,既然如此,軍銜也應該與原型拉齊,以授中將較為合理。

李雲龍沒有四野的經歷,鍾偉少將似可不參照。

3,唯一影響老李中將軍銜的應該是刺頭作風,但這個劇中有些誇張,戰爭年代軍紀森嚴,劇中的有些事情,老李是不敢做的,否則就不是軍銜的問題,腦袋都沒了。


度度狼gg


當時的背景看是合理的,因為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1955年第一次實行軍銜制。授予程序和評銜標準受多方面影響,而且借鑑的還是蘇聯經驗(蘇聯1935年恢復建立軍銜制,距離1955年已有20年時間),壓根不符合我國真實背景。但是既然是第一次,那麼存在問題是很正常的現象。畢竟,新中國、新軍隊、新國防、新軍事。一件東西不用你哪知道好不好,有沒有問題。

中國人民解放軍編制軍銜實行的一職編兩銜的制度,兩銜分為職務編制軍銜和實際軍銜,就像李雲龍的編制軍銜是副軍長,而他的實際軍銜是少將

為什麼李雲龍授少將軍銜很合理?

首先是因為規定。

1955年4月1日,總幹部部在《關於評定軍銜工作中若干具體問題的補充規定》中規定:

授予軍官軍銜時,一般不得高於編制軍銜,但可低於編制軍銜一級至兩級。

比如,編制軍銜為軍長,所對應的實際軍銜應該是中將。那麼根據總幹部規定,授予軍長的實際軍銜就是少將了。李雲龍是副軍長,即便代理軍長之職,他頂天也就能到個少將。當然老李如果不犯錯,不隨便拿意大利炮轟小日本,可能會情況好點(以電視劇劇情為準)。

其次是因為資歷:

1955年受銜後,解放軍軍官的實際軍銜基本上普遍低於編制軍銜。當時,有66名在職的軍長、軍政委,

但授予中將軍銜的只有8人,73名在職的師長、師政委,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只有3人。

以上是開國授銜的開國中將,咱們從裡面隨便找一個人,簡單看看人家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的履歷,比如第一行第一位丁秋生。

抗日戰爭時期:

1944年7月任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2月任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政治委員。

李雲龍在1948年11月16日開始的淮海戰役中才是華野2師的師長,一個縱隊三個師,這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咱李團長,雖然幹啥啥都行,但他也真他孃的吃啥啥沒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