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古籍修复师现身展览:匠心让非遗技艺更好传承

“网红”古籍修复师现身展览:匠心让非遗技艺更好传承

“网红”古籍修复师现身展览:匠心让非遗技艺更好传承

展览展出的滕宏珍照片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让匠心精神火了。而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南京发展图片展上,也展出了一位年轻的古籍修复师——滕宏珍。

11月9日,滕宏珍来到展览现场,观看自己的照片并走进非遗展区,讲述自己眼中非遗传承。凤凰网江苏了解到,1989年出生的滕宏珍已经从业8年,她修复古籍的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网红”。

从战战兢兢到游刃有余

2005年,初中毕业的滕宏珍选择去念古籍修复专业,带着对古籍的好奇心走进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简称“莫愁中专”)。“前三年什么都学,比如书法、绘画、雕版等,一直到第四年才开始实践课程。”逐渐爱上古籍修复的滕宏珍,在2010年毕业后,选择留在莫愁图书保护修复中心,直到现在。

在图片展上展出的图片,正是滕宏珍在修复善本时拍下的。画面里,身着蓝色大褂的她手拿一本残损的古籍,前面一排摆放着长长短短的修复工具,看起来十分沉稳。

对于脆弱的古籍来说,稍重的力道就可能对它造成致命的损坏。滕宏珍表示,刚开始的时候,面对一张一张的书页,补得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越补越破。“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这个过程是慢慢积累的过程。”滕宏珍告诉凤凰网江苏,刚拿到一本古籍,要先定一个修复方案,知道怎么修、用什么样的修复方法,不懂的话就要请教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自己的经验,现在我拿到一册书,很快就能写好一份修复方案。”

从业8年,滕宏珍修复的古籍不计其数。“我修复了各大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地图、档案,还有一些家谱。看到一本本我修复完成的书,很有自豪感。”

匠心传承非遗技艺

随着时代发展,古籍修复也有了改变。“我的老师邱晓刚一直在研究手工纸浆书技术,以前打纸浆就是用捣,现在有搅拌机、破壁机,还从国外引进纸浆修复机,可以大大提高古籍修复效率。”滕宏珍表示,现代高科技很发达,年轻一代的修复师也要有创新精神,将新的技术融入传统的古籍修复当中。精益求精,将古籍修复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不过,滕宏珍也说,因为古籍修复的特殊性,机器只能替代一部分,所以在教学中还是提倡手工。“作为一名修复师,心一定要静,一定要有一个目标,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浮躁,向着匠心努力,自己把自己的手艺做好,让南京非遗能更好地传承。”

据悉,2017年11月,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在莫愁中专挂牌成立,系全国首家由政府设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校。像滕宏珍这样年轻、优秀的古籍修复师,莫愁中专每年都会培养100多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