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山祭日是荣成成山当地对上古“八主”之日主的尊崇所形成的祭祀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有着极深刻的历史性、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2016年,成山祭日入选获批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成山祭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封神榜》姜太公封神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吧?
据《史记》记载,姜太公在齐地(今山东)封过八神(天、地、兵、阴、阳、月、日、四时),而日神就在成山头,因此成山头自古就被称为“日神所居之地”。
“成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说的是成山头在古齐国临海东北端,是迎接海上日出的地方,至秦汉时代非常兴盛。
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二年在成山头始皇庙前出土的两批玉器证实,第一批玉器为汉武帝祭祀太阳所埋献的,第二批是秦始皇来此祭日所埋献的,埋献玉圭玉璧的做法已经成为当时秦汉时期举行国家祭日的最高礼仪,这与史书记载的公元前219年和公元前94年秦始皇和汉武帝来成山活动所留下拜日的史实相吻合。
公元前219年、210年,秦始皇曾2次驾临成山头,拜祭日神,求长生不老药,并留下了“秦桥遗迹”、“射鲛台”等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秦始皇称这里为“天尽头” ,自此“天尽头”就成了成山头的别名并一直沿用至今。成山头还留存全国唯一的一座始皇庙。
始皇庙
公元前94年,汉武帝刘彻也来到成山头拜祭日神,并在成山头修建了拜日台、日主祠,并令乐府创作著名的“赤雁歌”流传千古 。
“成山头拜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必须由皇帝亲祀的国家级祭祀。秦汉时期对太阳的尊崇走入鼎盛,帝王驾临成山举办国家祭祀大典,这一仪式一直持续到明朝嘉靖年间。宋元明清虽然有所衰落,但从长安城所建的天坛、日坛、地坛、月坛看,拜日作为一种文化仍然被尊崇并在多个地方保留下来,尤其是成山的太阳祭祀活动在民间得以传承和弘扬并延续至今。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神铜像,就矗立于成山头景区的大海之中。
成山是中国祭日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成山地区的人们对太阳的祭祀表达了对日神的虔诚和对生活的祈愿。
这种祭祀仪式延续两千多年并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形成一种信仰追求,同时,这种活动也增强了人们崇尚美好、奋进向上的力量,对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力。
不论皇家如何传承与演变,在成山头当地民间,祭日始终是百姓们每年的最重要节庆活动之一,一代代流传下来。进入新时期以来,为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和西霞口景区采取多种措施,对祭日这一富于美好寓意和深厚文化内涵的盛大仪式加以保护。特别是在每年阴历三月三举办的成山头吃会,通过传神的再现了当年秦皇汉武祭日的盛况,并融合了渔民祭海的民间习俗,和农耕、渔家“把酒话乡情”、“举杯一笑弥嫌隙”的新型民间社群人际交往内容,使祭日文化传统更出新意,不但得以传承民俗,更进一步成为渔家旅游文化的重要载体,让祭日、祭海、吃会文化世代相传,发扬光大。
閱讀更多 最美好運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