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一達”強勢圍剿,順豐能否成功突圍?

雙十一來臨,快遞大戰一觸即發。順豐作為國內快遞的執牛耳者卻戰勢

不利,市值蒸發千億,各路豪強圍剿,丞待突圍!

快遞界的混戰曠日持久,伴隨各路電商的崛起愈演愈烈。有意思的是,戰局除了各快遞公司之間的廝殺外,還形成了“四通一達”(指申通、中通、圓通、百世匯通、韻達)合力圍剿順豐的態勢。

“四通一達”強勢圍剿,順豐能否成功突圍?

“虛弱”的快遞業老大

順豐作為國內快遞業的龍頭,自然免不了受到各路挑戰,畢竟誰不想當行業大哥呢!但順豐能做上老大,自然實力不俗,不管其他快遞公司如何發展,始終未能將他拉下龍椅!

只是最近的順豐顯得有些虛弱,最直觀的莫過於股價的縮水。目前順豐市值1650億左右,與其在2017年3月巔峰的3226億,狂跌了近1600億。

這大大削弱了順豐的氣勢,於是,各路挑戰者又開始蠢蠢欲動,尤其“四通一達”虎視眈眈!

“通達系”的圍追堵截

順豐陷入“困境”,通達系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可乘之機,這從已發佈三季度財報的快遞公司營收業績中可窺一斑。

“四通一達”強勢圍剿,順豐能否成功突圍?

順豐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53.7億元,同比增加31.2%;淨利潤30.3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 16.9%,扣非後淨利潤28.2億元,同比增加6.5%。

數據總體不算難看,營收和利潤額依然遠甩其他快遞公司。但在增速上卻有遠“不敵”對手的地方,甚至首次出現負增長的情況。

比如在淨利潤增速上,韻達前三季度淨利潤高達19.8億元,同比增長達到驚人的68%,成了最會賺錢的快遞公司。比起順豐-16.9%的增速,數據好看太多了。

營收增速上,圓通前三季度營收額為186億,同比增速高達45%,超出順豐的31.2%近14個百分點。

扣非淨利潤上,出人意料的是搞大件快遞的德邦居然以30%的增速登頂,而順豐的6.5%處於吊車尾的位置。

“新巨頭”的強勢踢館

情況不止於此,除了與通達系火拼,順豐還不得不面對菜鳥、京東、郵政等新物流巨頭的攪局,而這些踢館選手都實力不俗!

眾所周知,菜鳥物流與順豐積怨已久,去年的接口事件歷歷在目,所以出面阻擊順豐屬意料之中。菜鳥的最大優勢在於依託阿里的大數據平臺分析處理能力,其對資源、渠道的整合實力有目共睹。

“四通一達”強勢圍剿,順豐能否成功突圍?

而在今年物流峰會上,馬雲明確表示菜鳥將投入上千億搭建中國物流網,將來做到國內任何地方24小時送達,全球72小時到達!

京東也不甘只在自家物流領域分到一杯羹,雖然劉強東之前放言:“未來的物流巨頭只有兩家——京東和順豐”。但一年後,他又說:“目前在中國範圍內,唯一一家有資格稱得上覆蓋全國物流體系的,只有京東物流一家,沒有第二家。”

於是,京東憑藉自建的倉儲物流體系加上騰訊系的流量支持,在今年10月18日宣佈推出個人快遞業務,全副武裝衝進了快遞業戰場。

中國郵政不甘示弱,經過內部整合,將郵政與EMS兩支隊伍合二為一,成立“寄遞事業部”,對外統一品牌,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千億級規模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

順豐的“絕地反擊”

順豐的當前形勢並不樂觀,市值蒸發、利潤負增長,加上對手們的圍追堵截,不由讓人為王衛捏一把汗!

“四通一達”強勢圍剿,順豐能否成功突圍?

事實上,王衛也懂順豐的處境,因為這是他選擇的一場豪賭,目前的局面都是必經過程。正如順豐首席戰略官陳飛所言:“順豐正處於戰略轉型期,我們的願景是成為科技驅動的行業解決方案服務公司。”

言下之意即是順豐的目標已經不只是4000億的快遞市場,而是跳入12萬億的大物流領域。這是個需要不斷佈局才能完成的轉型之路,所以順豐會不斷把利潤花在“買買買”的國際化道路上。

今年3月,順豐收購了廣東新邦物流有限公司業務,建立獨立品牌“順心捷達”,發力重貨快運業務。

4月,順豐參與美國物流服務平臺Flexport新一輪融資,意圖加碼全球業務市場的開拓和發展。

8月,順豐與美國夏暉集團聯合成立新夏暉,旨在鞏固順豐在冷鏈物流領域的優勢。

10月底,順豐宣佈將以55億元收購德國郵政敦豪集團(DPDHL)在華供應鏈業務。

其實為了轉型,順豐還需要投入更多,也需要承受更多後果!

但這也是順豐的“後招”所在,只要轉型成功,轉身就能與聯邦快遞、UPS物流等這些綜合物流運營商巨頭站在一列。

究竟順豐的這場豪賭結局如何,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