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恢復“雅克-141戰鬥機”的繼續開發,美國不淡定了

20世紀60年代中期,蘇聯就開始對垂直起落技術進行探索,1967年的蘇聯航空節上,曾展出過三種裝升力發動機的短距起落戰鬥機和一種西方稱之為“自由”的垂直短距起落轉噴口實驗機。之後,又發展過一些不同方案的垂直起落研究機,在這些垂直起落技術的探索研究的基礎上,於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研製的艦載垂直起落戰鬥機,最初蘇聯雅克夫列夫設計局先研製了雅克-36戰鬥機,之後為了給當時正在研製的1143型航空母艦(北約稱基輔級)配套艦載機,又發展了雅克-38戰鬥機。

俄國恢復“雅克-141戰鬥機”的繼續開發,美國不淡定了

雅克-38是世界第一種服役的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採用中單翼佈局的切尖三角翼,並帶有下反角。裝備一臺渦噴發動機和兩臺升力發動機,主發動機的兩個噴口位於後機身下部,兩個大型的半圓形進氣口位於駕駛艙後方,翼根之前。主要用於對地面和海上目標實施低空攻擊和偵察,並且有一定的艦隊防空能力。雅克-38原型機於1971年開始試飛,1975年開始批量生產。但是由於過少的載彈量和作戰半徑,以及在高溫高溼環境下的可靠性問題,導致事故率居高不下,海軍中給它起了個外號叫“和平鴿,桅杆保衛者”,1980年代中期它就轉為陸上使用,1991年該機封存,事實上的退役。為了替代雅克-38戰鬥機,同時也為了給新型的1143.5型航空母艦搭載艦載機,雅克夫列夫設計局研製了新型的雅克-141戰鬥機。[1][2]

建造沿革

20世紀60年代末,新型垂直起降機的試驗就已經開始,1973年,蘇聯曾在“莫斯科”號巡洋艦上作過一系列試驗,並在戈爾什科夫蘇聯海軍元帥號航空母艦上進行艦載飛行。

1975年,雅克-141開始正式設計,由於財力的限制和研製發動機計劃的拖延,直到1987年第一架原型機才開始試飛。由於1991年一架雅克-141原型機試飛時意外墜毀,導致計劃很快又被取消。後來雅克夫列夫設計局繼續研製其陸基和艦基改進型,並建造了4架原型機。有2架一直試飛到1995年,另2架則進行發動機和結構試驗。到1991年時雅克-141已試飛了近200餘小時,按原計劃雅克-141研製工作將於1995年底全部結束。[1][5]

服役歷程

雅克-141戰鬥機進行了成功的試飛,但由於正好趕上蘇聯解體,繼承蘇聯大部分“遺產”的俄羅斯缺乏資金,軍購急劇縮水。雅克夫列夫設計局用自己的經費還勉強支撐了幾年,希望能吸引世界各國合作伙伴,但沒有結果,最終計劃終止,從未量產。

雅克-141打破了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多項世界紀錄,其中包括:有效載重1000千克時爬升到12000米時間為116.2秒;有效載重2000千克時相應的爬升時間為130.5秒;從高度3000米到8000米,爬升速度為250米/秒。1992年9月範堡羅航展上西方有關人士認為:該機缺乏實用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所需要的操縱及任務靈活性,如它必須在裝有防熱甲板的位置起降,以免高速熱噴氣損壞跑道或艦面。此外飛機起落操縱性還不夠靈活,僅與鷂式戰鬥機相當。

環球網報道:美國F-35B戰鬥機的垂直起降技術源自於蘇聯時期的雅克141艦載戰鬥機,美國在90年代中後期研發的F22的F119發動機或也受到其影響。海灣戰爭和ATF竟標後,雅可夫列夫看到隱身對新一代作戰飛機的影響,將雅克-141 按隱身要求修形成雅克-143,後來還進一步改進成雅克-201,最後由於資金問題還是無果而終。然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看中了雅克-141的設計經驗,在設計X/F-35期間曾經向雅克夫列夫設計局購買雅克-141動力系統構形的設計資料作為參考,儘管不能說 X-35抄襲雅克-141,但X-35的設計受到雅克-141的影響是沒有問題的,尤其是其升力-巡航發動機的設計,洛克希德也默認,也就是說雅克-43和F-35B具有一定的血緣關係[2][3]。

消息,俄羅斯將要重新生產和升級雅克-141戰鬥機。美國聽到後不淡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