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中西方畫家的區別是什麼?

劉工論壇


要說中國和西方藝術區別,還是要從各自文化的根源來看。中國藝術重氣韻和寫意,西方特別是西方源頭的古希臘美學重再現和模仿。

首先來說一說中國的畫作。中國藝術畫作文化深受老子、易經和儒學影響。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即寫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其中的“道”,他將道與“無名”,天地有限與無限聯繫在一起,指的是天地萬物開始是無一物,空和無限是天地的始源。老子在著作裡討論了“道”“氣”“象”,他討論了有限與無限的關係,雖是哲學層面上的,但卻對後人在個人與宇宙關係的提供了思考。

《易經》裡“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將美學內容與形式聯繫在了一起。第一次將老子的象上升到美學層面,從物體這個形式來看萬物無限的規律和宇宙的浩渺。所以東方美學不僅關注個人,更講求氣和道,從個人命運與無限宇宙相連接,在技法上重視留白和氣韻的連貫。如魏晉書法家王羲之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圖1)南朝謝赫的氣韻生動都是一脈相承的。我們在圖一和圖二可以看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和文徵明的《蘭竹圖》,筆墨流暢,氣韻生動。

再說一說西方藝術作品,西方自亞里士多德開始就重視藝術的模仿功能,“詩人是描寫事物應該有的樣子”,指出了詩學所代表的藝術根據事物可然率和規律性來書寫,即藝術與生活統一的聯繫。古希臘雕塑和15、16世紀的文藝復興的繪畫即是藝術再現的最佳的表現。它們注重理性和對真實意向的反映,如《拉奧孔》(圖3),溫克爾曼曾評價古希臘雕塑拉奧孔為“高貴的單純,靜默的偉大”。圖中特洛伊祭司拉奧孔和他兩個兒子被毒蛇纏繞和毒殺,但拉奧孔只微微的張口,剋制自己的痛苦。只有微微的嘆息,如同白水一樣單純,剋制般的靜默。從靜默中體現一種崇高感。

而文藝復興和之後的西方美學很多以聖經、古希臘神話為題材,並繼承發揚了亞里士多德的古希臘美學精神,更重視再現和模仿的精神內涵。





影遊忘齋


中西方藝術家們有著對藝術不同的詮釋,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中國文化孕育了中國的藝術,西方文化孕育出西方藝術。

現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中西方文化不斷的交融,出現了融合現象,很多外國藝術家也在用油畫畫水墨效果,也有國畫家在追求西方色彩立體效果,現在是在藝術不斷的融合中。


許先文化藝術教育


中國畫家是以傳統的“中國畫”為主,不管,人物,山水,動物,花鳥,魚蟲,都是以獨特的繪畫工具和顏料:如毛筆,宣紙,硯臺,國畫色,墨汁等。

用潑墨,渲染,寫意,線條,工筆畫等手法,來完成創作的。


能寫能畫,書畫形成一家,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形成了中國畫獨具一格的畫風。

如古代,鼻祖顧愷之,畫聖吳道子,八大山人等。還有驚世之作: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近代鄭板橋的竹子,張大千的山水,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

而西方畫家,是以寫實,抽象,超現實主義的各種畫派為主體。

無論人物,動物,風景,花卉,都是以點,塊,面,運用寫實,抽象派等的表現手法,來刻畫和塑造藝術作品。

比如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拉斐爾的“西斯廷聖母”,梵高的“向日葵”,米勒的“拾穗者”。

和立體主義的畢加索,野獸派的馬蒂斯等等,好多著名的畫家,都留下了驚豔之作。

先從石膏,靜物寫生,人物素描,人體素描,線條速寫,打基礎,在用油畫顏料,水粉,水彩,丙烯顏料等進行創作。
現在是中西結合了,中國畫家畫油畫,西方畫家畫國畫,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了,畢竟時代在進步,藝術也在進步。


聞紅陽


中西方畫家的區別是什麼?這個問題問的好!問的有水品,也很專業!這個問題的觀點很多,說法不一,很正常。中西方畫家都是人,環境、教育、信仰、時代、觀念等都會影響人的認識、思維等,這是大家都普遍認同的。所以在以前信息、科技、交通不發達的時代中西方畫家的區別較大,在繪畫藝術的追求、表達方式、語言上都有較大差異,隨著全球科技技術的發展、交通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等中西方畫家的區別越來越小,在繪畫藝術上的區別也同樣開始變小。中國在西畫,特別是油畫方面的發展速度很快,有的中國畫家以超越或與西方大師級畫家同等水品,而且在油畫中創新出新的繪畫語言,這一點充分證明中國人的繪畫智慧,可喜可賀。

不同的歷史時代,中西方畫家的區別就不同,解放前中西方畫家的區別就很大,這個觀點從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的作品中就能感受到。中國畫家想象力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語言多樣、高雅脫俗、清高自信、脫離現實、自娛自樂,這一點在作品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到,當然也有很早、很稀少的作品研究繪畫的實際表現力、真實表現力、透視的表現,這類真品可以追溯到中國唐、宋朝甚至更遠,齊白石就是追求中國國畫真實表現力的主要代表,在他的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到,所以齊白石是中國國畫的大家,他代表了中國國畫的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嚴格的講缺少立體空間,但開始形的準確追求。中國國畫的第二階段的代表為繪畫大師徐悲鴻,他對中國國畫影響力很深,他的國畫繼承傳統國畫的同時,有就遠近關係、形體準確的追求、有些繪畫作品開始有了陰影,但總體看還是缺少重量、質感等的表現,但對國畫而言向前發展了一大步,與齊白石等以前的繪畫完全不同,徐悲鴻也熟練掌握了西畫的精髓,所以徐悲鴻是中國畫家的大師!中西畫家的區別開始縮小。中國墨素描(中國水墨素描)的出現代表了中國國畫繪畫進入了完整的階段,中國水墨立體造型的出現吸取了中國國畫傳統精髓,開創了中國國畫寫實、立體空間的表現,完善、拓展、弘揚了中國國畫表現力,作為世界繪畫藝術,中國墨素描在繪畫基礎應用上克服了西式素描與色彩實際應用中脫節現象和很多弊端,是油畫、水彩、色粉等繪畫新時代的基礎,這一點從中西畫家的區別講,縮小了中西畫家的區別,並展現了中國畫家的智慧,超越了西方畫家。這與時代、生活方式、教育水品都有關係,這也證明繪畫家的天賦不分膚色、地域等。

當今時代,中國畫家以全面掌握西方繪畫,但西方畫家掌握不了中國國畫,這與文化底蘊有關係,中國歷史悠久,西方畫家大多數是要適應市場需求,所以比較務實,在作品中也能表現出,但這一點很重要,這促使西方科技技術、社會發展等都在解放前比我們國家領先幾十年,繪畫藝術對一個國家、社會的影響力很大,有時看不到,但繪畫藝術是人類共有的智慧,當今世界的中西畫家的區別會越來越小!未來的中國畫家會越來越優秀。😊😊😊





中國墨素描創始人


畫畫,嚴格來說是作品人內心活動,只不過借媒介手段不同。油畫,國畫,還是這畫那畫,不管用腳用手,把石頭,木材,甚至石油廢渣,不管是天然的材料還是人工合成的材料,甚至藉助燈光,揉捏一起被人接受的視覺物品。有的有視覺衝擊力能與觀賞者產生共鳴,也許這就是作品人想要的,就算知音吧。大神,這是幅傳統巖畫,一個女畫家的作品,她是用天然石頭粉作顏料,喜歡的點贊。



客在郫城


中西畫的冰炭水火差別,是由歷史起源、地理環境、族群規模主導形成:


大家知道人類四大文明發源地,中華文明相對獨立封閉發展演化,其他三大文明則是在不斷碰撞交融中形成,體現在繪畫藝術方面為宏觀取景和微觀著眼:專業術語稱作散點廣視與焦點透視,從而在視覺效果上“遠近高低各不同”。


歐洲多平原少山區,中國七山二水壹分田。在人種上歐洲高大雄壯亞洲文弱聰敏,在生產上歐洲畜牧遷徙亞洲種植定居,在文化上歐洲跳蕩多變亞洲傳承精細,漂流使人無暇旁顧安居讓人關注環境。繪畫歐洲取人為主亞洲取景為主。


歐洲畜牧生產特點,壹只羊成長二十畝草地供養,不斷轉場生產單位規模小,繪畫取景宏觀能力欠缺。亞洲種植生產特點,五口人生活二十畝農田足夠,需要大量勞力生產規模大,繪畫忽視微觀創新不足。現代科學已經證明:歐洲人視野窄而深刻,亞洲人視野寬而淺平,繪畫歐洲重人輕景而亞洲重景輕人。


中西畫春蘭秋菊,各有芬芳並無高下。到了近現代全球化迅猛發展擴大,中西畫家互相學習交流正在熱戀昇華,為人類文明的繁榮昌盛,提供更多更新的佳作。


克萊爾A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畢加索的言論找到入口。

畢加索對中國留學生說:“美術在你們中國啊,你們到這裡來學什麼?”

畢加索又說:“我不敢到你們中國去,因為中國有齊白石。”

西方繪畫是客觀的寫實的,達到照相式的逼真曾經是技術性的最高水準,到畢加索們的現代派,才懂得怎樣誇張、變形以表達畫家的主觀感受。也就是說,到現代派,西方才懂得了中國畫。

是的,中國畫是主觀的寫意的,就是那些名畫,畫一張桌子,也是近小遠大。

這在講透視講寫生的西方,是不可思議的!

難道你竟沒有看過桌子一眼?

可是,藝術如果再現甚至複製物質世界,它的藝術成分還有多少?

講邏輯講實證的歪果仁,有時候混淆了藝術與科學的界限。

不錯,在中國人看來,藝術就是藝術家心中的世界。

齊白石畫個菜油燈盞就是一個時代,他不是記錄,他是懷舊。

畢加索和梵高們,實際上是有意無意地在向中國畫致敬。

畢加索的立體主義把人畫得大卸八塊。

梵高的天空在旋轉。

儘管他們已經非常偉大非常誠實,但他們不習慣中國的中庸之道,他們多少有些誇張。











大悔憶智冰


中西方繪畫的根本區別在於,中國繪畫是用靜態思想看事物,所以中國畫是平面的、二維的;西方繪畫是用動態思想看事物,所以西方畫是立體的、三維的。

這種區別,與中西方文明的產生有很大關係。

縱觀世界上的古代文明,其產生與河流密切相關。與古代文明相伴相生的河流大部分是南北走向(大致),而只有孕育了中華文明的長江與黃河是東西走向的。

南北走向的河流,水量是隨太陽南北運動而變化的,所以其他文明是追逐雨水而生活,即所謂遊牧部落。他們沒有時間靜下來觀察事物,他們眼裡的東西都是動態的。

而長江與黃河,水量與太陽的南北運動關係不大,四季分明,規律性強,所以農業、蓄牧業發達,不必逐水而生,只需依水而居,衣食無憂,所以我們的先人很早就能安頓下來,靜靜地觀察事物,思考人生。這也是古代中華文明能領先世界的原因。

所以說,中西方繪畫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此,而這與中西方文明的產生密切相關。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中西方的文化的差異其實在畫上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中國,向來含蓄,隱忍,話說三分,講究贈人玫瑰,手中餘香的性恪。

所以在畫上一般多見花、鳥、魚、蟲之類的,就算仕女圖也大多是尤抱枇杷半遮面式,所以大多數仕女圖中的美女手拿著小擺扇,半遮著面,露著一歡脈脈含情的眼看著你,從拖逸的素長裙下半露著三寸金蓮,似在緩步向你走來……

而西方國家,向來熱烈奔放,感情外露,他們喜歡直接,粗暴,一針見血。

所以西方畫的主體美女都是裸女,極盡感觀刺激,他們認為原始的,天然的,去修飾的才是美的,所以女人一穿上衣服便破壞了那女子的原始天然之美,裸女才是真實和美麗的!

近代中國也已學會了畫裸女,特別是有一畫家,用女兒之裸體作模特,畫了一個系列,中國現在畫畫已彎道超車,領先於西方了!


寶爸社評


區別很大,西方畫家喜歡畫裸體美女和半裸體美女,中國畫家喜歡畫山水畫,花卉,六畜及松,竹等。看西方畫能把小夥子老頭子們看蒙圈,看中國畫家的畫是一種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