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抓耳挠腮、半夜啼哭,警惕中耳炎!

近期,耳鼻喉门诊因为中耳炎就医的患儿络绎不绝,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其中70%~80%都是由感冒引起。在儿童常见病中,中耳炎发病率仅次于感冒。据统计,

四分之三的幼儿在3岁以前至少经历一次耳内感染,其中近一半的孩子可能会感染三次以上。另外患有鼻炎可以增加中耳炎的机会,28%的中耳炎有过敏性鼻炎的存在。

当孩子出现抓耳挠腮,显得急躁,对声音反应迟钝,半夜突然尖叫啼哭,抱起则哭声减弱或停止,放下就尖叫等情况常常是中耳炎的表现,中耳炎会导致孩子耳部疼痛或发痒,这时候家长要带孩子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孩子疼痛、化脓等症状消失了不代表病好了。急性中耳炎可发展成分泌性中耳炎,即使急性症状消失,也可能会存在听力减退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神经性耳聋。所以,要遵医嘱按疗程治疗。


孩子突然抓耳挠腮、半夜啼哭,警惕中耳炎!


◆◆儿童中耳炎的病因

◆◆

1.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所以,宝宝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

2躺着喝奶。来自美国的研究报告称: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3.吸烟。欧洲的研究报告表明:家里有人吸烟,容易诱发中耳炎。即使你把那个吸烟者赶到阳台上吸烟,他的头发和衣服上也会沾有香烟的有害物质。他再去抱宝宝时,这些有害物质就会吸附在宝宝的鼻咽黏膜上,容易引起炎症。

4.集体生活。在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性。当然,这不可避免。但是只要护理得当,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5.治疗中断。通常急性中耳炎在吃了几天药后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这时不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就认为宝宝已经好了,停止吃药和治疗。中途停止治疗是急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甚至转为慢性的原因之一。


孩子突然抓耳挠腮、半夜啼哭,警惕中耳炎!


◆◆如何判断孩子得了中耳炎?

◆◆

一是患耳附近头部剧痛。

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耳朵的构造很特殊,里面是骨头,外面包着一层皮肤,两者间没有其他可起到缓冲作用的肌肉组织等。所以,中耳炎一旦发病,会剧痛难忍。婴儿虽然说不出来,可是只要动动嘴,不管是吸吮和吞咽动作,都会压迫感染部位感到疼痛。因此,宝宝可能会在吃东西时烦躁、哭闹,也可能不愿入睡。

二是发烧。

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发烧,体温可升至37.8℃至40℃。

三是看有无化脓。

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你的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流出的脓液说明原本留存于中耳的液体已经冲破了耳鼓。虽然这种症状对身体的危害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可怕,但仍然需要到医院请医生做专业处理。

四是是否出现听力障碍。

分泌性中耳炎不会流脓,可是有液体大量存留于中耳部位,可能给宝宝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具体的表现为,他可能会把电视机的音量放得比平时更大,或者经常会要求你重复刚刚讲过的话。


孩子突然抓耳挠腮、半夜啼哭,警惕中耳炎!


◆◆

由于中耳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冬春季节是高发期,并且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48小时内发病,并且病程不超过12周。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和症状治疗。其病因治疗主要是抗菌药物的应用,结合其他对症治疗等,进行综合性治疗。根据国内外临床实践经验,使用广谱阿莫西林类,疗程通常为7-10天。局部治疗包括有滴耳剂、喷鼻剂等的使用。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将引起宝宝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孩子突然抓耳挠腮、半夜啼哭,警惕中耳炎!


◆◆如何预防中耳炎?

◆◆

1.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坚持锻炼身体。

2.防治呼吸道感染

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基础,若不慎感冒应及时治疗。在感冒期间鼻腔内的分泌物会增多,此时不可用手捏紧鼻孔擤鼻涕,因为这样可增加鼻和咽部的压力,使鼻涕和细菌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感染中耳炎。孩子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尤其是对得过中耳炎的儿童更要引起重视。

3.注意耳部卫生和保持耳部干燥

游泳时选择干净的游泳池,不要在肮脏的水域游泳。若不慎将水流进耳朵里,应及时吹干耳朵,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让吹风机距离耳朵5—10厘米之远,向耳内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如此可以消除细菌及霉菌生长的温湿环境。

4.鼻腔、鼻咽部疾病要及时适当地处理

小儿肥大的增殖体,要及早医治。得麻疹等急性传染病时,要多注意口腔、鼻腔的清洁卫生,以防止中耳炎。

5.合理饮食

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酒、葱、蒜等,以防热毒内攻。平时,也应该多吃一点清火败毒的食物,如金银花露、绿豆汤等。

6.避免婴幼儿呛咳

给孩子喂奶时避免过急或奶嘴上的孔较大,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引起呛咳,使乳汁通过咽鼓管上行引起中耳感染。

7.避免耳外伤

如给孩子挖耳朵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耳内的皮肤黏膜而引起感染。

除上述预防方法外,宋剑武主任提醒,家长切勿自行给孩子掏耳朵,以免操作不当,导致孩子耳朵发炎,引发严重后果。


专家推荐


孩子突然抓耳挠腮、半夜啼哭,警惕中耳炎!


王春凤

主任医师,196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儿科专业,始终从事小儿耳鼻喉科工作,擅长小儿耳鼻喉科常见病,急救及少见疑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论文及科普文章几十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