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不断地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么,下令给她脱下来?

文史砖家


历史上的刘娥不仅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而且还是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中刘妃的原型。历史上的刘娥十分贤惠,并不像“狸猫换太子”中描述的那样狠毒。

史书认为她完全可以像武则天那样改朝换代,但却一心不二地拥护赵宋王朝,所以称赞她是一代贤后。

刘娥的出身很贫贱,才12岁的时候就被迫嫁给了一个银匠。但狠心的银匠丈夫转手又把她卖到了襄王府里当舞女,而当时的襄王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舞女刘娥因为容貌姿美,而且能歌善舞,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赵恒的临幸。

不过皇帝宋太宗认为儿子赵恒的行为太丢人,就下令把刘娥赶出襄王府。可是赵恒却十分宠爱刘娥,只好偷偷将她安置在一座别院里,时常偷偷与她幽会。这种日子持续了许多年,一直到后来宋太宗去世,赵恒(宋真宗)即位。


赵恒即位后,想起了宫外的刘娥,便把她召进了皇宫里封为刘美人,然后又提拔她为宋朝皇后。不过遗憾的是,刘娥虽然长年受赵恒的宠幸,但一直无法怀孕。于是,刘娥就让赵恒临幸了她的侍女李氏,后来李氏果然生下一子,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在宋真宗赵恒死的时候,才只有12岁的赵祯就这样登上了皇位,并由皇太后刘娥临朝称制。此后,刘娥便开始身穿天子朝服临朝听政,虽无天子之名却有天子之权。刘娥掌权多年,广开言路、打压奸臣,为后来宋仁宗亲政铺好了路。

多年后,皇太后刘娥病重、行将就木,宋仁宗于是守在她的床前倾听她的遗言。在弥留之际,她多次拉扯身上的天子朝服,向宋仁宗示意。但宋仁宗不解其意,又不敢轻举妄动。作为参知政事的薛奎向宋仁宗解释道:“太后可能是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的衣服下葬啊,所以才拉扯自己的衣服。”恍然大悟的仁宗立即下令给刘娥换上皇太后的冠服,再行下葬,并上谥号为“庄献明肃皇后”。


古风吹落梨花卷


《狸猫换太子》想必大家都看过,戏剧中的刘妃阴狠毒辣,公元997年,宋真宗赵恒登上皇位,刘娥进宫之后因美若天仙,很快被真宗封为美人,再不久又被册封贵妃。

刘娥认为这一切除了和真宗的爱情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年轻貌美,毕竟美色不能长久,人终究会衰老,所以意识到,只有生下龙子才有可能保住地位。


可是造化弄人,因为自己不能生育,便将自己的丫鬟李氏送给宋真宗,果不其然,李氏生下一男孩,即后来的宋仁宗,刘娥设计将李氏的孩子占为己有,将知情人全部杀掉。

01

母凭子贵,刘娥很快就被立为皇后,宋真宗去世之后刘娥垂帘听政,一开始只是因为爱宋真宗,帮助他处理政务,都说权力会上瘾,真宗去世之后,刘娥独揽大权。

人一旦有了权力,便会越陷越深,刘娥竟然想起了做女皇帝,和武则天一样。为此曾经多次试探过朝中大臣,但是都遭到反对,自己也曾想过,万一称帝,年老色衰之后立储又是个大问题,和武则天一样,立儿子感觉最终还是回归赵家,立侄子又觉得似乎不太好,哪有这样做的道理。


(刘娥剧照)

02

虽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称帝,但是刘娥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刘娥执政14时,要行祭太庙大典,刘娥竟然提出要穿天子衮冕祭祀太庙。一时间群臣大哗,但是因为刘娥大权在握,群臣大多敢怒不敢言,最后各自退让一步,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减去几样。公元1033年,皇太后刘娥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





仪式结束后,刘娥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   

03

也正是这一年刘娥病逝,刘娥也是历史上有能力称帝,最终却没有称帝的女子,但是没称帝心中有所不甘,现如今身体衰弱,再不体验一下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然而刘娥体验到之后似乎觉得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反而有些愧疚,回想自己的一生,从进宫的那一刻,宋真宗对自己的爱情,往事点点滴滴,两人在一起的场景历历在目,原本自己只是简单的帮助生病的真宗打理政务,奈何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临终前看见自己依然身穿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似乎所有都想开了,她急忙拉扯自己的衣服,宋仁宗一开始不以为然,随着她几次拉扯,仁宗似乎也知道,刘娥这个“母后”是想要脱下这身天子服饰,换上太后的冠服,不然在去世之后有和颜面面对先皇?

随后宋仁宗命宫女将刘娥天子冠服换掉。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羽评郡主


刘娥临死之前,几次拉扯仁宗身上的衣服,是参知政事薛奎一语道破:“太后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才恍然大悟,给刘娥换上了皇后冠服以皇后礼举办了丧葬。刘娥一生毁誉参半,任用奸臣,宫中养方术,同时也起用贤良。对仁宗皇帝视如己生,爱护有加。仁宗生母李辰妃死后以皇后礼安葬,并不是影视剧中“狸猫换太子”毒杀李辰妃。刘娥是宋朝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权力欲极强,牢牢掌控朝政大权,但始终没登基称帝。史评论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领略非洲风情


一提起史上最有权力的美女,大家总能想到吕后武曌老佛爷。殊不知宋朝黄袍加身的不仅仅有男人赵匡胤,也有女人!她就是史上最好的皇帝宋仁宗他妈——还不是亲的——刘娥。她有吕后武皇之才,却无两人之恶,是历史上唯一的黄袍加身而不建国称帝的女人。其实这道题应该这样问:宋仁宗看到母后不断扯衣服后,听到谁说什么后才下令给她脱下来什么衣服的呢?福垊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一问题,还是先讲述下这位传奇女人的传奇人生,一个小歌女如何逆袭得差点当上皇帝?看看有多么励志吧!

嫁错郎——最悲苦的北漂

四川自古出美女,四川美女刘娥祖籍太原。她祖上很阔,爷爷是五代时大将军,爸爸是宋朝刺史。然而刘娥却可怜的娃,真正的可怜的娃,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姥姥家里,因为是女孩难免会舅舅不疼、姥姥不爱。10来岁就谋生了,成为了卖唱的,还把她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龚美心情不美,因为赚不到钱!年轻的他不甘心,决心出去闯闯。于是他们北漂到了东京(开封),去实现他们的大宋梦!谁知北漂的他们非常失败,都失败到吃不上饭的地步。龚美一咬牙一跺脚,把刘娥给卖了。刘娥当时哭得,那叫一个悲——“我是不是你最爱的人,你为什么不说话?

嫁对郎——最幸福的皇后

买她的人叫张旻,张旻把这名可怜又可爱的萌妹献给了他的主子韩王赵元休。赵元休大概高官显赫宦家的千金见多了吧。他对这名同龄的民间女子一见钟情,爱不释手,形影不离。而这名被卖的美女,只能使出浑身解数讨王爷欢心。她再也不想被卖了,这是飞向枝头成凤凰的机遇。两人卿卿我我,日夜缠绵。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身体被掏空的韩王被自己的乳母出卖,还没飞上枝头就被大赵老三宋太宗棒打鸳鸯了。小赵老三韩王把自己的小宝贝送到了张耆(就是张旻了)家,于是出现了雀占鸠巢的现象。张耆为了表示忠心,为刘娥留了丫鬟,自己又买了套房住,有钱就是这么任性。从此张耆的家就是韩王→襄王→寿王→太子的安乐窝。随着王号的变迁以及升为太子,赵元休也改名为赵元侃、赵恒,其实赵恒最早叫赵德昌,有没想到赵德芳,他俩是堂兄弟,但八贤王的原型却不是他,是谁答案在后面。

997年29岁的太子继位,是为宋真宗。刘娥终于入宫了,但没任何名分。此时,杨才人正受宠,就是后来的淑妃,貌似历史的淑妃都非常受皇帝的喜爱。冯淑妃冯小怜、萧淑妃,还有这位杨淑妃。直到1004年才封为美人,她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前夫了,两人又哭又笑,又笑又哭。刘美人认刘美(就是龚美)为兄,从此北漂哥也发达了。看来北漂才有希望,闯天下不只年轻人的事哦。

到1012年,仅仅八年就成为了皇后,尽管成为皇后的阻力很大,像寇准、王旦等就坚决反对,理由无非是出身卑微,不可母仪天下。英雄不问出处,凭啥皇后要问?不过,皇帝还是有办法的,这办法就是1010年她“生”了个儿子——赵受益。母以子贵,你们不同意,我就是坚持,最后皇帝赢了,但册封过程很曲折,册封仪式很低调。 翰林学士杨亿直接拒绝为真宗皇帝起草册封皇后诏书!真宗只能找别人起草。其实赵祯(赵受益的改名)的母亲是刘皇后的婢女,任司寝一职,也就是后来的李宸妃。司寝惹不起皇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被抢走,然后交给杨淑妃养育。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来历。若非后来刘娥善待这个李司寝,一定有大祸,这都得感谢一个人啊!

澶渊之盟后,宋真宗为了雪耻,就粉饰太平,以天书的名义经常崇道封神、大造宫观祠庙,搞得乌烟瘴气。宋真宗后期,皇后的权力越来越大,寇准他们想发动政变,拿下皇后,可走漏了消息,皇后先下手为强了。说皇后的事,宋真宗也曾参与,这宋真宗就跟唐高宗一样,做的都是丢卒保帅。不过寇准比上官仪幸福太多了,上官仪是灭门,而寇准不过是连贬三地,最后发配到雷州半岛建设南方边疆。

听对话——生前死后大赢家

宋真宗去世后,遗诏刘娥摄政。皇太后废除天书封祀,并且还在自己的老家发行交子币,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纸币。刘娥摄政可不是垂帘听政,而是身着龙袍,与皇帝以男左女右的形式同坐龙椅上,感觉真像太上皇。还时不时令皇帝携文武大臣在重大节日尤其是生日时朝拜,弄得范仲淹都看不下去了,直接给皇帝提意见,可是皇帝不听。皇帝听了估计刘娥能称帝,您信不信?再说皇帝才十来岁。

有个叫方仲弓(不是方仲永他哥)殿中丞怂恿皇太后学习武则天好榜样,立刘氏庙。就是追尊刘娥的爸爸为某太祖。武则天建立大周,就追尊其父武士彟为周太祖,此外还追尊了N代。跟两程(两程的父亲叫程珦)没一点关系的程琳也献《武后临朝图》,被皇太后义正言辞地拒绝,并声称坚决不做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为什么一方面她穿黄袍一方面又拒绝劝进呢?福垊以为,主要是支持的人少,她拿武则天的事试探,大臣非议武则天的人多。何况刘娥没什么宗族可以依赖,而且刘娥心底善良杀杀杀的她干不出来。她黄袍仍穿在身,率众参加祭祀大宋的先帝们,不过总会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比如薛奎曾问:“太后恁在太庙行礼,是用(男)皇帝礼还是(女)太后礼?”皇太后当时就无语了。

宋仁宗看到皇太后不断扯衣服后,听到谁说什么后才下令给她脱下来什么衣服的呢?

昔日宋仁宗的生母刚刚被封为宸妃,就不幸去世了。皇太后准备以宫女的礼仪下葬,吕夷简有意见——恁要是不为老刘家考虑,我就不说了。恁要为老刘家幸福未来考虑,就要以一品礼仪厚葬。吕夷简还安排管事的罗崇勋对宸妃要棺椁里灌满水银,安放在洪福院。皇太后刘娥去世后,宋仁宗问众臣为什么“亲娘”不停地扯拉龙袍?薛奎说:“她那是不敢穿着龙袍见先帝!”宋仁宗听到这种说法,很开心,当即就为她换上了皇太后服安葬。八贤王的原型燕王赵元俨事后说:“她不是恁亲娘,陛下的亲娘是李宸妃,还不知李宸妃是怎么薨的?”得知真相的宋仁宗嚎啕大哭,悲伤的都不上班了。亲自到洪福院调查,一看其生母被厚葬,并身着皇太后冠服,因为水银的缘故,其相貌跟生前一样。看来刘娥皇太后比吕夷简的提的意见做得更好!宋仁宗非常感动,立即让刘娥的族人们升官发财了。

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福垊


刘娥是宋真宗的皇后,宋仁宗的养母。评书演义《包公案》里的“狸猫换太子”,说的就是这个事情。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所谓狸猫换太子之说,是宋真宗要把李宸妃的儿子交给刘娥抚养的。



历史对于刘娥的评价很高,说她有吕武之功却无吕武之毒。当然了,有武则天这么一个女皇帝在前,作为宋朝的太后,也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劝进的。刘娥其实不是不想,只是她的势力太过单薄,无法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了,宋仁宗是位少年天子,聪龄践祚。于是,宋真宗在临终前交代让刘娥听政。刘娥就作为太后主持大宋的朝政。当刘娥执政了9年之后,大宋的臣子们就不干了,范仲淹就上书给刘娥说,您已经执政九年了,也做够了吧,该把权力还给皇上了。



当然,写了这封奏书之后,范仲淹就被贬出去了。此后,刘娥不仅没有把权力还给仁宗皇帝,反而在一次祭祀礼仪上不穿凤衣,而要穿天子衮衣。衮衣虽然不是皇帝登基时候穿的龙袍,但也是天子常服,别人是不能穿的。但是,宋仁宗连这个条件都答应了刘娥。

不仅如此,刘娥穿上了衮衣可就不再换回凤衣了。也就是说,刘娥虽然没有正式登基,但已经是穿龙袍的太后了。为这事,宋朝的臣子们有是一通上书,而且言词之激烈,甚至到了谩骂的程度。宋朝的文臣还真就这么大胆,因为太祖有命,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于是,到了刘娥临终的时候,她还穿着天下的衮衣呢。她如果穿着这身衣服断气,那她在九泉之下怎么去见大宋的三位先皇?所以,她一直撑着一口气扯自己身上的衣服,没办法,中国人重死如重生,这是大事,关系着她身后的祭祀法礼问题和千古评说。

仁宗皇帝当然还没明白,又是范仲淹,他一眼就明白了,告诉皇上,太后还穿着天下的衮衣呢,她如果穿着走了,无颜见祖宗。仁宗这才明白过来,叫人把龙袍给刘娥褪去,刘娥这才咽了气。


傅斯鸿


刘娥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性统治者之一,她作为宋朝第一位摄政太后曾权倾朝野,权势丝毫不亚于女皇武则天,她距离武则天也就只差称帝那一步,只不过她最终还是拒绝称帝,遏制住了自己的野心,控制住了自己的欲望。


这让她在司马光等人编纂的正史里的地位相当的高,也多为正面评价。即便她在野史里是凶狠、妒忌奸妃,而她出名也是由于野史里“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刘娥出生坎坷,自小父母双亡,寄住在娘家,因贫穷,长大后成为了一歌女,之后嫁给了一个银匠龚美为妻,此后她跟着丈夫来到了京城开封。但他丈夫最后也迫于生计,要将其卖掉,于是刘娥落到了赵恒(后来的宋真宗)的手下手里。

于是手下把刘娥献给了赵恒,赵恒被其刘娥一下子迷住了,不能自已,甚至将其立马接入府中。不过由于刘娥地位底下,宋太宗反对两人,刘娥没有一直住在赵恒府中。

太宗死后,真宗赵恒继位,没有了父亲的阻碍,刘娥被真宗立马接到身边,逐渐从无名分晋升到美人、贵妃。晋升途中不乏有很多老臣阻止,毕竟刘娥身份太低劣了,但都被真宗挡了下来。


在郭皇后驾崩后,真宗很想立刘娥成为皇后,但朝廷内外几无支持者,于是想借“生子”来降低难度。由于刘娥一直无孕,于是宋真宗宠幸了刘娥的侍女李氏,使其诞下一子,对外称为刘娥之子,此子即后来的宋仁宗。

由于“生下”了皇子,真宗封刘娥为后的难度小了不少,于是真宗在公元1012年册封刘娥为皇后。

刘娥成为皇后后,开始参与国事,助真宗处理内政。真宗生病后,刘娥乘机独揽大权,权力甚至开始凌驾于真宗之上。


真宗死后,仁宗继位,刘娥是为太后辅政,军国大事已是一人大包大揽,仁宗年幼,一点权力都没有。此时的刘娥与武则天无异,她没有还政于仁宗的意思,只要她选择了称帝,她就是武周二代。

不过正当她雄心壮志要成为武则天时,她却还是选择了放弃。因为在她问群臣们武则天是什么人时,大臣们都回应到是“唐之罪人”!

刘娥在内心中还是更偏于宋的,她想做女皇,但她更不愿成为宋的罪人。于是在后来有人劝谏其称帝时,她直接表态道:“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即使她很想,但她还是遏制住了欲望。

不过虽然她明面上不称帝,但她内心还是想做女皇的,于是她开始身穿皇帝龙袍出行,不仅上朝穿,甚至去太庙祭祀大宋先烈还照穿不误。


在其死时,她依然是穿着这身皇帝龙袍的。但她在临终前由于病重说不出话,只是一直拉扯身上的衣服,让宋仁宗很疑惑,身边的大臣反应过来了,认为可能是刘娥不愿先帝在地底下与她见面时看她穿着皇帝的衣服,于是将刘娥身上龙袍脱下。

想想也应该是这个原因,刘娥死都不踏出称帝那一步,为的就是要对的起大宋祖宗,她把大宋基业看的更重,自然是不能穿着龙袍死去。她希望与自己丈夫真宗黄泉见面时穿的是凤袍。


夏目历史君


北宋太后刘娥,可能一些人不太熟悉,但你只要把她当做是北宋时期的吕后和武则天,就能明白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了,史书上对刘娥总的评价就是:她有吕后、武则天的才能,但是没有吕后、武则天的恶行。

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仁宗是刘娥的养子,宋真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儿子,宋仁宗的生母是李宸妃。

刘娥是北宋第一个临朝听政的皇太后,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留下遗诏,尊皇后刘娥为皇太后,军国大事都交由刘娥来处置,这个时候宋仁宗十三岁,宋真宗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因为宋仁宗的年纪小。

另外一方面是刘娥的能力很强,而宋真宗一直多病,所以很多朝政都是有刘娥参与的,这一点跟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情况很像,刘娥也有可能将武则天视为自己的榜样。

刘娥曾经问过群臣:你们觉得武则天怎么样?有人回答:武则天,是唐朝的罪人呀,大唐的江山社稷,就差点葬送在武则天的手中了。刘娥听了这个回答,沉默了很久没说话。

方仲弓上奏表,让刘娥学武则天称帝,宰相程琳也献上了《武后临朝图》,摆明了也支持刘娥称帝,刘娥直接把奏表扔到地上,说:我不会做对不起祖宗的事情。

公元1032年十一月,刘娥打算要着帝王的衣服在明年的二月去祭祀太庙,薛奎问:太后穿这样的衣服,是以什么样的身份拜祭祖宗呢?

公元1033年二月,刘娥仍要着帝王的衣服去祭祀太庙,同样很多人反对,最后是减少了一些礼制进行,由此可见,刘娥一直想穿帝王的衣服。

三月,刘娥病逝,宋仁宗见群臣,哭着说:太后临终前不能说话,一直在扯身上的衣服,是什么意思呢?薛奎说:太后不想穿着天子服见先帝的,宋仁宗明白了,就让人给太后换了一身衣服,才下殓的。

由此可见,根据史书的记载,刘娥最后时刻是怕愧见先帝。但如果换个角度来想,可能刘娥是想着帝王服入葬的,但是宋仁宗不想,所以就这样跟大臣讲,而向来反对刘娥穿 天子服的薛奎心领神会,就告诉宋仁宗,宋仁宗就借坡下驴了。


历史简单说


北宋太后刘娥是北宋第一位临朝的太后,她的一生简直可以与武则天相提并论。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妻子,他两在开始的时候关系还是非常好的,算是一对模范夫妻吧。


后来宋真宗身体越来越差,已经没有太多的精力却处理政务。此时太子年幼无知,对朝政大事一无所知,因此宋真宗让皇后刘娥帮忙处理政务。刘娥处置政务井井有条,宋真宗十分满意。

但是刘娥体验到掌权的快感后便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宋真宗此时开始担忧了,他害怕江山落入他人之手。于是宋真宗联络大臣扶持太子,企图架空刘娥。但是最后失败了,因此宋真宗身体不行了。

宋真宗去世,刘娥成了太后。她有一次临朝的时候,询问武则天如何?刘娥这摆明就是想学武则天称帝,众大臣其实都心知肚明,害怕惹火上身又不敢戳穿刘娥。不过有一位有胆色的大臣出来说了一通武则天的不是,刘娥听了此话沉默许多。

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刘娥并没有称帝。刘娥临死前一直在拉扯衣服,宋仁宗在一旁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询问了大臣才知道,原来刘娥是不想身穿天子服去见先帝。


麦地传奇


两宋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后或者太后,当属刘娥无疑。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太后,在历史上与吕后和武则天齐名,被人称作“有吕后之才,无吕后之恶”。

刘娥出生在一个官宦家族,她的父亲是宋朝的开国功臣,因被宋太祖封为嘉州刺史,故全家迁往四川成都,刘娥便出生在这里。说来刘娥也是命苦,她出生不久便父母双亡,家道中落之后,刘娥只得寄样在外祖父家里,等她稍稍长大之后,便成为了一名歌女。刘娥十几岁的时候嫁给了一个名叫龚美的银匠,龚美为了谋求发展,便带着刘娥去了东京汴梁谋生,不料生意难做,顿时连饭都快吃不上了,无奈之下龚美决意售卖刘娥换取钱财。

恰在当时,韩王赵元休(即后来的刘恒)的属下指挥使张耆看到了刘娥,张耆觉得刘娥肤白貌美,虽穿着一般,但隐约间透露出一种非凡的气质,像是一只凤凰跌落在人间,于是张耆便买下了刘娥,将她献给了赵元休。赵元休初见刘娥时一见倾心,便将她收入王府,不料此事被赵元休的父亲宋太宗知道了,宋太宗嫌弃刘娥当过歌女又嫁过人,便将她赶出王府,还将北宋功臣潘美的女儿嫁给赵元休。赵元休无奈,只好将刘娥偷偷藏在张耆的家里,时不时地跑去与她私会。

要说那刘娥也算是个有情人,从进入王府到赵元休继位为皇帝的十几年间,刘娥虽然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但她没有半句怨言,一心一意服侍赵元休。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赵元休作为太子登上皇位,改名赵恒,是为宋真宗。赵恒继位之后便将刘娥接入宫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刘娥并没有得到任何名分。但是刘娥也不抱怨,她与后宫和睦相处,从不与众嫔妃争宠,因此而深受赵恒敬重。后来刘娥先后被封为美人、修仪、德妃,公元1012年,在寇准、王旦等众大臣的反对声中,刘娥被立为皇后。

刘娥当上皇后之后,不但在处理后宫事物的时候有理有据,以德服人,很少有什么缺失,而且还常常陪伴宋真宗阅读奏章直至深夜。刘娥也时常参与处理国事,凡是刘娥提出来的意见,都非常周密、细致、谨慎,刘娥就这样越来越被宋真宗所信任和倚重。

权利这个东西有时候很奇妙,一旦沾上就很容易上瘾。刘娥本来是心疼自己的丈夫辛苦才帮助他处理国事的,没想到时间长了,刘娥慢慢喜欢上了权利这个东西,而且还滋生了更大的政治野心。1019年,宋真宗多病,刘娥利用皇后的地位拉拢党羽,逐渐将宋真宗架空,自己把持朝政。宋真宗内心十分不安,怕刘娥危机赵氏江山,便与寇准密谋商议太子监国,以此来削弱刘娥的地位。

这里说的太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赵祯生母李氏原来是刘娥的侍女,李氏在被赵恒宠幸之后生下赵祯,后来刘娥将赵祯据为己有,交给赵恒的杨淑妃代为抚养。刘娥当上皇后之后,赵祯于1018年被封为皇太子,宋真宗密商太子监国的时候,赵祯只有虚岁十岁。

刘娥得到消息之后,联合丁渭等人先发制人,迫使宋真宗将寇准罢相,由丁渭取而代之。寇准随后被一贬再贬,最后客死雷州(今广东省湛江市)。寇准倒台之后,朝堂之上再无人敢与刘娥作对,刘娥便完全把持了军国大权。

1022年宋真宗驾崩之后,宋仁宗继承皇位,宋真宗遗诏“尊太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这里的“权”字是暂时的意思。当然,这份遗照是刘娥伪造的嫌疑非常大。刘娥由此得以临朝称制,她为了能够长期掌握最高权力,不断地培养心腹,打击异己,手段强腕。特别是刘娥的心腹丁渭在表现出更大的野心之后,刘娥果断将其贬黜出朝堂,由此可见刘娥的过人胆识。

在刘娥的地位达到顶峰的时候,刘娥肯定会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她能够像武则天一样当女皇吗?

刘娥曾今在上朝的时候问众大臣说,唐朝的女皇武则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众大臣回答说,武则天是唐朝的罪人,差点就葬送了唐朝的江山。刘娥听后沉默不语。

有大臣上书给刘娥请求她“行武后故事”,也有大臣送刘娥一副《武后临朝图》,劝他登基称帝。刘娥当时很心动,她在朝堂上询问大臣们的意见,大家都不敢回答,只有鲁宗道说,你这样做,那你的儿子宋仁宗怎么办?刘娥听完之后很触动,她表态说,我是绝不会做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刘娥内心是矛盾的,她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可是她又不想对不起谁。1032年和1033年,刘娥曾前后两次身着帝王之服去太庙祭祖,令全天下都以为她要当女皇,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刘娥突然生病。刘娥在生病期间,大赦天下,将寇准、丁渭等人全部恢复官职。不久之后,刘娥便撒手人寰,终年66岁。

刘娥在临死前,数次牵扯身上的龙袍,表情十分急迫地想说什么,但是又说不出来。这一幕刚好被站在一旁的宋仁宗看见,宋仁宗不解,唤众大臣在偏殿询问何故,众大臣面面相觑,只有参知政事薛奎说,太后是不想让先帝在地下看见她身穿天子之服啊。宋仁宗听完之后恍然大悟,马上命人将刘娥的天子之服脱下,换上了皇后的服饰。

刘娥死后,皇太妃杨氏方才告知宋仁宗,刘娥不是他的亲生母亲,他的亲生母亲是李氏。但当时李氏已死,宋仁宗怀疑她是被刘娥害死,便寻找李氏的坟墓,等找到的时候开棺一查看,发现李氏是以皇后的待遇下葬的,李氏的遗体被水银养护着,看起来面色还不错。宋仁宗感慨万千,跑到刘娥的灵柩前大哭说,大娘娘一生清白了!(宋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杨淑妃为小娘娘)

刘娥死后,宋仁宗的身世被传播开来,“仁宗认母”的故事轰动全国。宋仁宗为此不得不传诏全国,任何人都不得对太后临朝之时的往事妄加非议。因为宋仁宗的这一做法,刘娥的名声才得以保全。刘娥好在能够及时悬崖勒马,没有效仿武则天,这才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围炉煮酒话春秋


世人只知武则天做了十五年的女皇帝,吕后、慈禧垂帘听政,把控国家命运走向。却不知在历史有这么一位皇后,她本可以和女皇武则天一样自己登基做皇帝,却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而选择安心做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辅佐了一代帝王。而这个帝王还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保全了自己的名声。这个人就是刘娥——宋真宗赵恒之皇后、宋仁宗赵祯之皇太后!


如果说这都不算惊奇?也许有人会问了:历史上做到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多了,又不止此一人。那么如果看到她的人生履历,你就会敬佩她的能力。

刘娥传奇一生的开端

刘娥本是四川成都人,生于宋太祖赵匡胤年间(公元968年)。出身卑微,15岁时嫁给了银匠龚美为妻,一起到京城开封靠卖艺讨生活(后刘娥声称龚美只不过是自己的表哥,自己只不过是跟他一起出来讨生活而已,真假难以辨别)。

也就是这一年,刘娥遇到了自己的贵人,也成为了日后自己的丈夫的皇子赵恒。同是15岁的赵恒和刘娥一见面便激情燃烧,正处二八年华的刘娥出落得亭亭玉立,而青春年少的赵恒也是一位翩翩少年,二人私下便开始了往来,经常密会

龚美自然识趣的很,摇身一变成为了刘娥的表哥,而将刘娥送到了赵恒的王府之中。多了这么一个“好妹夫”。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皇帝赵光义知道了儿子如此荒诞不羁,居然收留一个市井女子在府中密会,自然是大发雷霆,令赵恒将刘娥赶出了王府,赵恒怎么舍得就这么放美人四海漂泊,在京城购买了一套别院,这样刘娥便住了下来。赵恒经常偷偷来相会刘娥。

也算是既迎合了皇命不可违,也成全了自己的夫妻情义。

岁月不饶人,先皇帝驾崩,赵恒成为了北宋王朝的新皇帝,赵恒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将刘娥接进宫中。封为了四品夫人。在幽静小院中生活了十五年的刘娥,已经不再是曾经只会吹拉弹唱的街头卖艺小妹,而是成为了一个熟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这一年,刘娥36岁。


刘娥遭遇生育危机——狸猫换太子

也许是多年幽静的原因,刘娥一生未能生育,皇帝赵恒在两位皇后都去世后,想要立刘娥为皇后,可惜刘娥出身卑微还没有子嗣,大臣纷纷反对。刘娥因此想到了借腹生子,让赵恒与自己宫中的宫女李氏结合,这李氏果真争气,一次便怀上了龙种,十个月后生下孩子,谎称为刘娥所生。李氏自知自己的处境,因而也接受了这一事实。后生下一个公主,封为了才人,做了皇帝的后宫嫔妃。在这民间演绎成为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皇太后刘娥垂帘听政

有了皇子的刘娥开始过上了皇后的生活。并且处处帮着皇帝料理国事,处理政务,宋真宗赵恒与她关系更为亲密了。可惜赵恒晚年得子,太子赵祯才13岁时,赵恒便去世了。太子赵祯继位,这便是历史上开辟了宋朝盛世局面的宋仁宗。

皇帝年幼,皇太后刘娥奉先皇遗诏垂帘听政,这期间国家运行愈发向好,国家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可见刘娥确实有治国之能力。而且刘娥虽然权倾朝野,但是并没有大搞外戚干政,培养亲信。而是专心辅佐小皇帝。只是在晚年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皇太后刘娥陷龙袍疑云

身为皇太后的刘娥在自己大限将至的最后时刻,想要组织一场祭拜天地神灵的仪式,而皇太后刘娥不想穿着凤服祭拜,而是穿上了龙袍,当然样式上稍作了修改。身为皇帝的儿子虽不情愿但还是顺从了母后的意思。就这样,刘娥穿上了龙袍。

随后不久,皇太后刘娥也随先帝而去,皇位顺利地交到了24岁的皇帝宋仁宗手中。刘娥去世前已经不能说话,但是几次用力拉扯自己身上的“龙袍”。宋仁宗马上命人给刘娥脱下龙袍,换上了凤服。与父皇宋真宗合葬一处。保全了刘娥的生前身后名声。也使得她可以安心的去见自己一生的爱人——宋真宗赵恒。

你觉得宋仁宗有没有会错意?刘娥真的是想要脱掉龙袍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