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单雄信临死前只喝了程咬金的酒揭示了人性的丑恶?

用户68736146




在《隋唐演义》里,李渊受到隋炀帝的迫害,带上一家老小到太原去上任,半路上生下了李世民。

因为路上李渊曾经碰到过隋炀帝的追杀,和单雄信的大哥单道狭路相逢时,单道被李渊误杀。


在历史上,是以孝道治天下的。单雄信的大哥被杀,单雄信就必须为大哥报仇,这是江湖道义,也是家庭伦理。

瓦岗寨被王世充击败后,单雄信、程咬金、罗成、秦琼众兄弟就投奔了王世充。后来除了单雄信,此外其他人又投奔了李世民。



在瓦岗寨众英雄中,程咬金无疑是其中非常独特的一个。他武功不高,为人豁达仗义,深为众兄弟信服,因此被推举为混世魔王。

但程咬金并不贪恋权位,后来又把这个位置让给了李密。当李密和众兄弟发生冲突时,程咬金就成了其中最大的调解者,他保全了更为兄弟。

单雄信则为九省绿林总瓢把子,在江湖上混迹多年,早就看透了人情世故。他明白这些人中程咬金是最讲兄弟情义的一个,也最有江湖道义。

单雄信救过秦琼的命,两个人也是过命的交情。程咬金是秦琼从小的好朋友,三个人的关系自然是好得不得了。



当李世民派兵攻打洛阳的时候,支持王世充的单雄信就曾多次袭击过李世民。其中有一次差点就杀死了李世民,结果被尉迟恭救驾,击败了单雄信。

后来罗成和徐茂公活捉了单雄信,为李世民攻破洛阳离下大功。徐茂功作为瓦岗寨众兄弟中的二哥,愿意舍弃自己的功名利禄,换取单雄信一命。


李世民表示,如果单雄信愿意归降,可以饶他一命。单雄信却表示,杀兄之仇,不共戴天。大丈夫宁求一死,何必啰里啰嗦。

在单雄信被杀的时候,众兄弟前来劝酒,送单雄信最后一程。结果单雄信只喝了程咬金的一碗酒,因为他在内心深处认可程咬金。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单雄信认为既然大家都是兄弟,我的仇就是你们的仇,大家都应该来帮我报。然而这些人不仅不帮他报仇,反而成了他的敌人,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当然在真实的历史上,却不是这样子的。

单雄信是翟让的老乡,翟让在瓦岗寨是头领,单雄信就是重要的跟班。后来翟让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李密,自己却被李密害了。

单雄信为了替翟让报仇,就假装投靠了李密。当李密与王世充在洛阳北部的邙山进行决战时,单雄信出卖了李密,率领大军投靠了王世充。

李密被迫无奈投靠了李渊,在李密和李渊这边,王世充和单雄信就成了他们共同的敌人。李世民在攻下洛阳后,就坚持一定要处死单雄信。

后来这个故事就被改编成了隋唐演义,故事越来越离奇,观众越来越爱看,但真相也就越来越模糊。


新知传习阁


揭露了啥?揭露了后人流传的那句话!“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炷香”!

这句话也就是从单雄信这里悟出来的,据说单雄信在被李世民处死前,拒绝了瓦岗寨大部分兄弟的送行酒,唯独接受了程咬金的送行酒,这又是为何?

单雄信与李家恩怨

这事还得从单雄信和李世民之间的恩恩怨怨说起,不仅如此,单雄信和李世民的老爸李渊也有过节,这应该是单雄信被杀最直接的原因。

单雄信的父亲就是遭到李渊的攻打,最后惨死刀下,这杀父之仇单雄信一直铭记在心,所以对李世民一家是极为痛恨的。不久李渊遭到宇文述派人暗杀,怆惶而逃之余看见一队人马,以为是追兵,于是乱箭射杀,结果这队人马又是单雄信的哥哥单雄忠,这下量子算是结大了。

不是冤家不聚头,就在单雄信在贾家楼与46位兄弟义结金兰的时候,准备发动起义反抗隋朝,结果负责镇压的又是李渊,在李渊准备前行的时候,李世民劝说父亲,声称这次奉命镇压的二贤庄里有很多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如果大张旗鼓的前去怕是会得罪很多绿林好汉啊!

其实李渊也接受了儿子的建议,决定先看情况再查抄,这时因为宇文化及派来的死刑犯在中间煽动这些人反抗官兵,双方因此起了冲突,二贤庄两百多人因此丧命,这又是单雄信和李渊之间的新仇。

单雄信被昔日兄弟擒获

随着天下大势,各个地方都起兵反抗,单雄信也加入了瓦岗军中,担任了左武侯大将军,其他声势浩大的起义军也有李渊、王世充等人,但是这里面就属李渊威望最高,很多起义军都投到李渊麾下,就连瓦岗寨众多兄弟也陆续进了李世民的麾下,唯独单雄信不肯,之后被李世民擒获,被当街斩首。

就在单雄信执行斩首之前,瓦岗众兄弟前来,一个个喝酒送行,但是单雄信谁的送行酒都没接,唯独接了程咬金的,单雄信认为这些人不讲义气,追求个人利益,所以一一回绝。

为何只喝程咬金的酒?

据说程咬金的送行酒之所以被接,并不是因为程咬金如何,而是因为程咬金说了一句话,附在耳边说,希望单雄信来世做个大英雄,亲手除掉这些见利忘义的小人。单雄信听了之后,接过程咬金的酒一饮而尽,其实后面也有传说,说除掉这群人的盖苏文其实就是单雄信的转世。

当然很有可能是程咬金已经看穿了单雄信心中所想,单雄信一生最重情义,时常帮助兄弟们,可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是被昔日的弟兄抓获的,这让他自己感到心寒,昔日情义早已不在,人都是为了利益出卖弟兄,你们的送行酒我自然是不会喝的,正是程咬金说出了单雄信心中所想,于是喝下这杯送行酒,来世不再做兄弟。


羽评郡主


对于单雄信临死前的表现,我们得分正史和演义区别看待。


首先我们来看正史。

正史上的单雄信也是相当牛逼的存在,有飞将之称,是瓦岗军大将,与徐世勣是同乡好友,两人曾共结生死。在瓦岗军里面,单雄信最好的兄弟应该就是徐世勣,对于其他的人单雄信感情没有那么深,瓦岗军其他人更像是同事关系,真正结过义的兄弟只有徐世勣。其次关系算友好的,就只有秦琼了。

所以后来单雄信被俘虏后,在李世民连投降机会都不给,坚决要杀他时,大多数人觉得没希望救,就不救了,于是没人求情,因为感情没那么深厚,没有必要去为了他得罪李世民。只有徐世勣依然要求情,毕竟这是自己兄弟,感情太深了,知道不可能也得尝试下。

在求情无果后,徐世勣知道单雄信必死无疑,于是表示会照顾他的家人,并割下自己一块肉给他吃下,表明没有忘记兄弟誓言,单雄信吃下后慷慨赴死。

单雄信临死前只有兄弟徐世勣和他谈过话,其他瓦岗旧将并没有出现,所以并没有喝程咬金酒这一说,只有吃徐世勣肉这一史实。

喝程咬金酒是在演义中出现的,这里我们再来聊聊演义。

演义中单雄信与瓦岗众人,一起烧香结义,成为兄弟。在瓦岗解体后,单雄信投奔王世充,其他人则多半降唐。单雄信与李唐有杀父之仇,在被李唐俘虏后,原来的李世民誓死要杀单雄信,变成了单雄信宁死不降。

单雄信在赴死前,除了秦琼,所有的瓦岗众兄弟都为他来送行(当时秦琼不在),但是他都回绝了,只喝了程咬金的酒。因为程咬金在给他酒时曾对他说了一句话,即:希望他投胎来世做个大英雄,除掉这群见利忘义的小人!

程咬金这句话可以说是说到了单雄信心坎里去了,演义中的单雄信被兄弟伤透了心,他最重视兄弟之情,但最终却毁在了以自己兄弟之手!所谓的兄弟为了利益,忘了曾经的瓦岗一柱香,单雄信认为他们的送行,无非是假惺惺的作态,于是对于他们的送行酒是拒绝的。

而程咬金说出了这话,单雄信认为他还有点良心,懂点义气,也知道自己心中所想,仍是个知心兄弟,于是喝了他的酒。

单雄信的演义结局和与程咬金的对话告诉了我们:“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或许就是题主所说的人性丑恶吧!

演义的版本有很多,这其实只算是演义的一个版本……


夏目历史君


贾家楼结义中,四十六位兄弟歃血结盟,约定同生死、共富贵,从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然而他们在结义之后没有效仿刘关张的兄弟情义,因为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而分道扬镳。也因此给后世留下了“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香炉”的谚语。



演义中的单雄信

贾家楼四十六人结义中,比较有名的人有大哥魏征、二哥秦琼、三哥徐茂公、四哥程咬金、五哥单雄信、十二哥张公瑾、三十哥侯君集、四十六弟罗成。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么庞大的结义队伍也注定了其悲剧的诞生。最初的瓦岗寨在这些人的努力下蓬勃发展,但是随着势力的增长,兄弟之间的内部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兄弟之间因为各种利益矛盾而分崩离析。



单雄信离开瓦岗寨后投奔了王世充,并且做了王世充的驸马,可以说过得有滋有味。同时徐茂公和侯君集、张公瑾等人投靠了李世民,兄弟之间从此分道扬镳。

秦琼、程咬金、罗成三人最初跟随单雄信投靠了王世充,但是最终抵不过李世民的诱惑,选择背叛了单雄信。

当王世充战败后,单雄信被李世民擒获,小说中说到单雄信的哥哥是被李家杀死,所以单雄信和李世民有世仇,也因此他坚决不降李唐。



李世民擒获单雄信后,问大家处置方法,这些曾经的结拜兄弟沉默不语,只有秦琼反对处死单雄信。而这时徐茂公对李世民说可以让秦琼明天去押送粮草,然后再处死单雄信。李世民果然按照徐茂公的计划行事。

第二天单雄信被押送刑场,徐茂公第一个来敬酒,单雄信大骂徐茂公不仁不义,为了荣华富贵将秦琼、程咬金、罗成拐走,不顾兄弟情义将锦绣江山送给了自己的仇人。



第二个来敬酒的是罗成,单雄信又再次大骂罗成忘恩负义,为罗成花费巨资建造三贤府,结果你奴性不改,叛变投唐。

第三个来敬酒的是程咬金,程咬金没有什么花花肠子,就说了一句话,愿你将来做一个大英雄,将这些忘恩负义的瓦岗兄弟斩尽杀绝。这句话说到了单雄信的心窝里面。最终单雄信喝下了程咬金的酒。



历史中的单雄信

瓦岗寨曾经的首领是翟让,这也是单雄信和徐茂公的顶头上司。当李密杀死翟让的时候,徐茂公被砍伤逃跑。而单雄信却忘记翟让的恩义跪地投靠李密。因为这件事让瓦岗众人对单雄信嗤之以鼻。

单雄信表示对李密效忠之后,李密命令单雄信统治原来翟让的部下,大大提升了他的权力。但单雄信最终却选择了投靠王世充,之屡次对李世民的军队发起攻击。甚至有一次单雄信差点要了李世民的命,幸好徐茂公赶来救下了李世民。



等到单雄信被擒后,没有任何原来的好友出言相救。只有徐茂公一人求李世民放过单雄信,但李世民认为单雄信反复无常,根本不同意。于是在单雄信被杀的时候,徐茂公从身上割下了一块肉喂给了单雄信,以表示不忘曾经的结义之情。


我是越关


官方上的资料不讲了,我用通俗的另外一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个为何?

看过隋唐书或者电视剧的都能看出瓦岗山英雄几人的感情,即便罗成是单雄信的妹夫,但是在单雄信心里感情最深的绝对是秦琼。徐茂公,罗成等人的酒为什么不喝?本来人各有志,去哪都不存在谁对谁错,秦琼没有表明具体去哪的时候,人是在单雄信这里的洛阳,可偏偏徐茂公却各种设计游说秦琼,抛开那些该投靠明主之类的话,单雄信恨的是他徐茂公,完全不顾自己的感受,这些兄弟情,也恨自己心里最敬重的秦二哥离自己而去。后面罗成明明早已经投唐了,身为自己的妹夫,加之李家跟单家有不共戴天的仇恨,罗成也选择投唐,而且早投唐却一直在自己面前演戏。至于程咬金,单雄信心里当时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故意喝程咬金的酒,借故表明对徐茂公、罗成的怨气。二是觉得陈咬金脾气耿直,也不心机,加之虽然恨这场帮助仇人打败自己的人,但是毕竟对瓦岗山还是有情义。以陈咬金的酒来明自己当年的瓦岗情义。

个人看法哈,你们认为呢?


微微看万千


有句话讲“宁学桃园三结义,不烧瓦岗一炉香”

这句话的就是说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兄弟有情有义,情同手足。而隋末唐初的瓦岗寨众多结义兄弟不过是流氓的假仗义,完全没有兄弟情!

隋唐时期有贾家楼四十六友,以魏徵,李勣,秦琼,程咬金,单雄信为首的四十六位好汉曾在贾家楼歃血为盟结成异性兄弟。

不过首先这46人,绝大部分都是狗屎混子,都是些江湖上的强盗土匪直流,在结义后,更没有像刘关张这种真兄弟情义。

场面话说的一套一套,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大哥二哥兄弟的叫着,一有为难就各自飞。

翟让领导瓦岗时,众人还算和气。后来李密上山后,杀了前领导翟让,原来的一群手下单雄信,王伯当等人跪地求饶,才苟且活命,完全忘了自己原来的老大翟让才刚被人杀害,有说明这伙人根本没有任何忠义可言。


瓦岗寨后期基本各奔东西,各为其主,这很明显说明人心不合,各自都有小算盘。

至于单雄信死前只喝了程咬金的酒,拒绝了大部分“兄弟”的送行,估计是某部电视剧演的。

事实上单雄信和徐茂公关系最好,算是发小。在单雄信死前,徐茂公一直向李世民求情,但是还是没用,单雄信安慰徐茂公说自己必定会死,请不要太难过。徐无奈说自古忠义难两全,自己会照顾单的家人,并割下一块肉喂给单雄信,表示自己没有忘记当初二人年轻时同生共死的誓言(并不是贾家楼结义,而是早年两人在曹州济阴是誓言)单吃下肉赴死···


武天老师


有道是“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炷香”。

为什么这样流传?是因为刘关张义结金兰后,情同骨肉,关羽一死,刘备豁上不要江山不要命,抬脚就去找东吴报仇,是真心疼兄弟,不是虚情假意。

而瓦岗寨呢,那一炷香前齐刷刷跪着四十六友(到了水泊梁山,更是聚起一百单八将),人一多,革命人数表面看是壮大了,但泥沙俱下,形成不了坚强的合力,反倒产生了太多的内耗。到最后互不顺眼,分崩离析,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临了战场相见,难免手足相残,落个让人唏嘘不已的悲情结局。

反过来想,假如桃园结义扩大了规模,把赵云、马超、黄忠、严颜、姜维、魏延、马岱、王平、马谡他们参加革命比较晚的哥们全加上,今天关羽要跟马超比试比试,明天张飞跟严颜找茬,后天王平捅咕马谡,大后天魏延策反马岱,您就说,这支队伍还怎么带?

瓦岗寨结义要是只有单雄信、秦琼、程咬金他们哥仨,未来还能分得开吗?

古惑仔里的浩南山鸡大天二大头包皮焦皮连六个人都有明显掉队的战友,各种背叛各种懦弱,再把靓坤乌鸦加进一个阵营还怎么玩?

辛亥革命爆发前,湖南湖北两地会党提前就沟通好,不管谁先起事,另外一个必须在十天之内跟进,分担首义者的压力。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后,第十二天,湖南长沙和陕西西安也开始革命,宣布独立,有力地支持配合了武昌首义,这两家是真兄弟。反观山东等省份,都是骑墙派选边站,看到革命风潮刮起来了,不得已才占到革命这一边,今天能宣布独立,明天势头不好马上就可以上演变脸取消独立,这种朋友不是真心朋友,是投机分子。

人生有三五知己足矣,多了就会良莠不齐,盲目扩大你的朋友圈规模,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打理与这些朋友的友谊。一般来说,早期的朋友革命理想比较纯粹,后期加入革命的朋友多是出于一种趋利避害的功利心。

不行了不行了,再扯就扯到入武当积极性这方面了,赶紧回到单雄信临死之前吧。

说单雄信后来跟的是王世充,而瓦岗寨的大部分兄弟跟了李渊李世民,各为其主,早晚得战场上见。

单雄信跟李渊李世民结有三道梁子。这就决定了单雄信不可能加入李世民阵营。

第一道梁子是单雄信的父亲镇守城池时曾被李渊(那时候李渊还是隋将)攻破,单父被俘不降,被李渊杀害。

第二道梁子是宇文述欲截杀李渊时,李渊射出一箭,却误杀了经过的单雄信的大哥单雄忠。

第三道梁子是李渊查抄二贤庄时,二贤庄二百口子性命也丧于官兵之手。

这三道梁子占哪怕一道,他单雄信就不可能投降老李家,但独木难支,他所效力的王世充最终被李氏父子打得一败涂地,单雄信历经血战后被擒。

刑场上,单雄信曾经的瓦岗寨兄弟们排队前来给他送行,单雄信却任谁敬的送行酒也不喝,唯独喝了程咬金敬的酒,这是为什么?

因为单雄信看不起这帮曾经的兄弟们,觉得他们没义气!

而程咬金敬酒时,却低声说了这样一句话:“二爷,早死早托生,您来世仍然是一位大英雄,到时候再宰了这帮见利忘义的家伙!”

本来这程咬金的脾气也合单雄信的胃口,再加上这句贴心话,单雄信惨然一笑,一饮而尽!

以上是演义版本,《说唐后传》中说单雄信还真的就早死早托生了,还托生成高句丽大将军盖苏文,在李世民御驾亲征辽东时,盖苏文还亲手把剩余的瓦岗英雄

斩杀殆尽。

《隋唐嘉话》倒没提程咬金敬酒这一茬,但单雄信仍然与一位瓦岗英雄临死前交流了半天,谁?三哥徐勣徐茂公!

徐茂公先是向李世民求情,被拒,哭着来告诉单雄信,并答应要照顾好单雄信的老婆孩子,为了表示决心,当场用刀割下自己的一块大腿肉,以示自己并未忘记兄弟之情。单雄信还真就没客气,当场大口嚼了起来,这就是“割股啖肉”的故事。“割股啖肉”也记载于《旧唐书》,算是正史记录,比程咬金敬的酒靠谱。

甭管单雄信进肚的是程咬金的酒还是徐茂公的肉,都跟人性美丑毫无一点关系,跟交的朋友质量还有数量,却有着莫大的关系。


历来现实


近代中国四川地区的袍哥组织在结拜上香时,号称要敬三把半香。一敬羊角哀左伯桃,二敬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敬水浒梁山聚义,而这个半把香是给瓦岗英豪的。

在历史上各类话本小说演义中,单雄信的人生都是一个凄惨的故事。而在正史记载中,单雄信就是一个四处倒戈的将领而已。在这里我只说说大家熟悉的民间话本评书中的故事与描写。那么,为什么后世只给瓦岗寨半把香呢?因为瓦岗兄弟们失义,消灭郑王王世充后,在洛阳斩义薄云天小关羽单雄信,众人除徐茂公求情、程咬金敬酒,剩下的都被骂的狗血淋头,导致秦叔宝都抱头痛哭,兄弟情分未能有始有终,所以是半香。

瓦岗寨左武侯大将军单雄信按兵不动,偃师之战归降王世充,导致瓦岗寨李密失败,兄弟们各奔前程,也埋下了日后分裂、阵前叙旧的伏笔。瓦岗五虎在秦王李世民打洛阳时,除了单雄信之外,都投靠了李唐。这个时候,原本同袍厮杀于战场,当然是一段悲剧。况且,秦琼,罗成,程咬金和徐茂公都受过二贤庄土财主单雄信的扶持。

洛阳大败之后,尉迟恭阵前拿下了单雄信。而瓦岗寨投降李唐,作为降将,众人貌合神离,只有徐茂公去求情,给唐高祖李渊和秦王李世民说愿意用自己的官职财产来换单雄信一命,然而被拒绝了,李唐下令将单雄信等一干将领全部处死。

毕竟,单雄信是王世充的女婿,负隅顽抗投降太晚,加上曾经差点杀了秦王李世民。总之,在多重原因之下单雄信被杀是一个必然。当然,李单家也有仇,李渊早年不小心误杀二贤庄老大单道,和单雄信结下了梁子,单雄信也不太愿意投降李唐。

辕门之外,二爷单雄信要被杀,兄弟们陆续敬酒,于是单雄信提起结义之情,破口大骂诸人不顾当年情谊,徐茂公割下腿上的肉,给单雄信吃了,说你的家人我会帮你照顾的,吃了的肉不算我绝情。而对于罗成,秦琼,程咬金等人,单雄信心里含恨,表示坚决不喝酒。程咬金心有不忍,给单雄信扑通跪下,表示以此还了之前的情分,单雄信喝了程咬金的酒,就被斩首了。

因果循环,身负家仇,勇武过人的单雄信,本是绿林豪杰,联合誓同生死的兄弟们闯事业,妹妹嫁给了罗成而自己又被罗成尉迟恭打败,当初的誓言也得随时局不断变化。

毕竟,阵营不同,忠义难两全,他们走向了人生的两极,其实也是人性本身的复杂。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据 《隋唐演义》,徐茂公题反诗,瓦岗山散众将,李密先派单雄信追杀徐茂公,徐力邀单投唐,单明确说,本兄弟到那,自己跟到那,可因与李家有杀兄之仇,所以绝不能投。


一只特立独行的企鹅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兄弟!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这一历史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结拜兄弟间的“玻璃情义”。


古人之间相交往,倘若一见如故、心意相投之下往往会行八拜之交。从此二人亲如兄弟,荣辱与共。并且恨不得生死相依,同生共死。当然有的时候并不只有两人,有的时候还可以多人共同结拜。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结拜兄弟,如聚义梁山,同生共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108水浒梁山好汉。最终虽是悲伤的结局,但依然让我们感受到了义字当先的英雄豪气。

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之下桃园三结义。从此关羽和张飞跟随大哥,刘备走遍大江南北,征战四方,鞍前马后,最终刘备称帝,关羽和张飞也获得了尊贵的封号和地位。虽说没有实现统一全国匡复汉室的最终愿望,但也全了兄弟情谊,兄弟三人共同开辟了一番事业。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二哥关羽,更是对大哥刘备忠心不二。成为了中国1000多年来的“大义”的表率。深受世人敬仰!



而贾家楼四十六兄弟结义,却以悲剧收场,有人飞黄腾达有人身首异处。成为了历史上最失败的、最脆弱的结拜兄弟。正应了我们今天常说的“玻璃感情”。

随着李密占领的的割据势力瓦岗寨在城破之后,大部分人跟随了秦王李世民。而单雄信与陇西李氏有旧仇。于是去投奔了王世充。从此分道扬镳!再见时已是沙场上的对手!


投靠了不同阵营的兄弟们在战场上相见了。秦琼不忍心向曾经结拜的兄弟单雄信动手。最后单雄信在与唐军的对垒中,被曾经的结拜兄弟罗成活捉。李世民有心再次招降单雄信。但是单雄信坚决不可为仇敌所用。李世民见收降无果后,决定杀了单雄信。

徐茂公面对自己的兄弟要被杀害,自然再三向秦王李世民说情。重情义的秦琼被李世民派出去征粮未回。对于单雄信的境遇尚不得知。然而其他被招降的兄弟却看着单雄信被送上了断头台。当年的情义似乎早已经不复存在了。


在断头台上,徐茂公不忍兄弟一场,最终却成了这样的结局。于是割下腿上一块肉给了单雄信吃下。也算是不辜负当年结拜时许下的誓言,全了兄弟一场情义,并且许诺照顾单雄心的妻子儿女一家。

程咬金虽文化不高,却也是兄弟中最重情义的人物,而且曾经程咬金、秦琼、罗成等人在困难时受过单雄信的恩惠。于是程咬金便敬了单雄信三碗酒。单雄信喝下了程咬金的酒,吃了徐茂公割下的肉。大骂其他兄弟曾经山盟海誓,如今兵戈相见时冷血无情,更是亲眼看着自己被杀,而无动于衷。



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瓦岗寨聚义的兄弟。尽管也是十分有名的结拜兄弟,却没有人将他们列入与桃园三结义、梁山聚义一样的兄弟豪情,是因为瓦岗寨结义有始无终,不了了之。因此被称为半柱香。成了“玻璃感情”的真实写照。
当然,这只是各类说唐历史演义中的故事,历史上真实的故事并没有这么一段。但历史上见利忘义的故事确实数不胜数!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