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專家帶槍進入康熙陵墓,後來為何慌忙出來決定封宮?

牧儒囧途


在整個清東陵和清西陵中,康熙皇帝的景陵都有些奇特,而且也發生過至今都沒有謎底的靈異事件。

為了說明1952年專家帶槍進入陵墓的事情,我們必須先從景陵的靈異事件說起。景陵究竟發生過什麼靈異事件呢?

康熙皇帝的陵墓選址有些蹊蹺

答案就是火災。按理說,帝王的陵墓應該建立在風水寶地,當時,帝王選擇陵墓都會有專門的堪輿師進行調查。確實,東陵所在的河北遵化的確算得上是風水寶地,如果你們去遵化,也會發現,那裡太適合做帝王陵墓了,周圍的山都長得跟墳頭一樣,而且景色優美。

但是,奇怪的是,作為千古一帝的康熙,他的陵墓風水似乎不太好。

康熙皇帝的景陵坐落在順治皇帝的孝陵東邊,康熙皇帝很重視孝,所以這個位置就彷彿他依靠在自己父親身上一樣。景陵的位置是由雍正所選,景字就是敬仰的意思。

遵化的長城和山

第一次火災 為奪珠寶守陵人監守自盜

誰也沒想到,到了晚清時期,景陵就不斷出現火災。

第一次是在光緒31年也就是1905年,景陵裡面的隆恩殿起火。隆恩殿是供奉康熙及其後妃神牌的所在地。當時守陵的大臣,冒著生命危險,將神牌搶救了出來,但是裡面的金銀財寶被付之一炬。

這場大火非常蹊蹺。我們知道,我們中國古代的建築都是木建築。所以,趕上打雷下雨,很容易被雷劈倒,紫禁城的乾清宮就曾多次遭受火災。然而,隆恩殿著火的時候,天氣晴朗,並無雷雨。

其次,火災往往不是自然現象就是人為的,但大火都是地面開始蔓延。然而,景陵開始著火的地方竟然是大殿頂上。很多人就認為,清朝已經搖搖欲墜,這是上天的警示。

不過,根據學者的推測,這場大火應該是人為故意放的,其目的就是想搶走裡面的金銀珠寶。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時,慈禧太后曾經派了兩個大臣調查此事,一個是趙爾巽,一個是鐵良。他們到東陵調查之後,竟然給慈禧上奏摺說是一場怪火,無從查考。

景陵地宮

那個時候,科學思想已經進入中國。鐵良又是新派人士,還去過日本。怪火的鬼話他肯定不信。所以,他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怕這事情繼續調查下去,守陵人會狗急跳牆,作出更嚴重的事。

從棺材裡噴火,至今沒有謎底

第二次景陵大火,就要與1952年這件事有關了。

那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當時,局勢混亂,日本人投降了,國民黨軍隊還沒有過來,造成管理的真空。當地農民張盡忠(名字很諷刺)和王紹義趁此機會,帶著一批人打算盜掘景陵,其目的是要裡面一個絕世珍寶——九龍杯。

九龍杯

根據高學仁在《我所知道的清東陵第二次大盜案》中所說,他們二人用炸藥炸開了石門,拿著槍進入了地宮。

進來之後,他們發現地宮裡面有一團黑色的液體。幾個人嚇得不行,以為跟秦始皇陵一樣,佈滿是水銀,其實不過是滲入的地下水。這群人在地宮裡面的六口棺材中(五個是康熙的后妃)最大的,用斧頭劈開。但根本劈不開,只好找了個鋸把它弄開。

正拉著,突然!棺材裡面開始噴火。這些人嚇得趕緊後退,後來火沒了。然而,當他們再去鋸,又繼續噴火,燒死了兩個人。

不過,最後,景陵的金銀財寶還是被他們盜走了。但是,怪火事件一時間搞得人心惶惶。怪火事件,至今都還是一個謎。

帶槍下地宮 有可能受傳說影響

1952年景陵再次遭遇大火,只不過這次燒的不是宮殿,而是康熙皇帝的“聖德神功碑”,記錄康熙皇帝一生的文治武功。

這次火災之後兩個月,國家成立了清東陵文保所。為了調查景陵的情況,文保所的工作人員決定下到地宮裡面一看究竟。

但是,大家都比較害怕流傳的傳說,尤其是噴出的怪火。

所以,工作人員都是帶著槍進入。然而,由於裡面地下水沉積過多,時間太長,氣味難聞。因此,工作人員下去了短短一會,又全部返回。不過,後來清東陵文保所還是對地宮進行了清理和修繕,並關閉了大門。

由此,就有了題目上的這種傳說。


兮兮說事兒


解放後,考古康熙景陵,可以說是乘興而去,掃興而歸。

那時,清東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不久,也許是為了增加所內文物含金量,也許是好奇心在作怪,人們都把目光盯在康熙的景陵。

1952,在當地公安機關的配合下 ,一大

群考古隊員蜂擁在景陵前,大夥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因為一個在位60年的帝王陵寢即將被打開,那將會一個怎樣讓人驚歎的地下世界!

進墓之前,為了防範未知危險,保證考古順利進行,每個隊員都配備了一把手槍,這恐怕也是新中國考古史上未有之事。

考古隊員進入地宮後,發現有三道石門,對應三個墓室,而墓室的門都呈打開狀態,大家馬上意識到,景陵已被盜墓賊光顧了。

等大家步入甬道,地面上全是積水,而且是越走越深,從開始的沒膝直到後來沒過胸部。最終結果是:除了墓室三具棺槨外,裡面的文物早被洗劫一空,就連康熙與妃子的屍骨也不知去處。由於裡面的積水太深,當時沒有抽水設備 ,考古隊員不得不遺憾地退出,將地宮入口回填。



原來,日本投降後,清東陵地區成了權力的真空。一個姓張的土匪頭目,帶人趁機盜掘景陵,將裡面金銀珠寶洗劫一空,連康熙與妃子們的骸骨也被扔到地宮的水溝裡。景陵剛修建時,便有滲水的現象,加上這次土匪洗劫與破壞,滲水邊越發嚴重了。最終出現了地宮中大面積的積水。可惜的是,景陵躲過孫殿英的魔掌,最終還是難逃被盜掘的厄運。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其實不是專家帶槍進入康熙陵墓,而是專家有部隊士兵帶槍保護進入康熙陵墓的,當時是害怕中了裡面的玄機,為了安全起見所以才這麼做的,因此才有了專家帶槍進入康熙陵墓這一說法。


那麼為什麼又進去沒多久就匆忙出來了,而且還決定封宮的呢?

這事其實沒什麼詭秘的,究其原因也就一點,康熙陵墓裡面已經沒什麼價值可言,何況多年的積水已經將地宮灌滿,因為常年不流通,所以散發的臭味讓人無法接受。專家們很難在這種環境下作業,所以才會匆忙的跑了出來,另外地宮中的這種晦氣也很難適應。因此專家們出來後決定立即封了地宮,從此不在有挖掘康熙陵墓的想法,也禁止任何人進入。



康熙陵墓很久以前就被盜匪洗劫過,儘管說陵墓一直被水淹沒浸泡,但是賊不走空,畢竟是皇帝的陵墓,裡面的東西都是無價之寶。所以無論裡面有什麼機關設計,還是外圍環境惡劣,盜匪們都是亡命之徒,豈有不拿的道理。所以我估計康熙陵墓裡面也不會有什麼好東西啦!即便是有殘留物品,經過這麼多年的汙水浸泡那也好不了哪去了,也失去了考古價值。所以我覺得主要一定還是康熙陵墓裡面沒有什麼值得深挖的價值啦,再加上環境的惡劣,放棄也不足為奇。



沒有研究價值,自然用不著勞民傷財,有人說把水抽乾了,不就容易進去了嗎?其實在1952年那會,雖然已經解放好幾年啦,但是那時候的技術和設備非常落後,也沒有那些先進設備去為了沒有研究價值的東西勞民傷財,所以沒必要在進入康熙陵墓之中。

搞得好像康熙陵墓裡面有什麼特殊玄機似的,帶槍進入都不敢挖掘,還匆忙逃出來,然後立刻封了地宮,動靜弄得確實不小,但仔細分析一下確實沒什麼大不了的。



其實早在1928年的時候,軍閥孫殿英在進入清東陵的時候,就試圖要盜取康熙陵墓,據說當時孫殿英挖掘完慈禧墓後得到了大量珠寶,足足拉了二十多車,他還是不滿足,又把目光定在了康熙的陵墓上。但是就在他派人挖掘康熙陵墓時,陵墓周圍突然冒出來大量的黃色液體,一下子就淹沒了整個陵墓。處心積慮的孫殿英由於時間關係,怕挖掘久了被人發現,於是就不得已放棄了康熙陵墓。康熙陵墓也因此逃過一劫。



雖然逃過了這一劫,但是康熙陵墓還是在解放前的1945年期間,慘遭塗炭,據說大約有300多名土匪進攻了康熙陵墓,由於利益驅使,這夥人冒著生命危險打開了康熙的地宮,趟著汙水盜走了大量稀世珍寶,盜墓賊還將康熙的屍骨拋出了棺槨中,丟棄在汙水裡。據說當時的景象慘不忍睹。

所以說作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雖然活著時候威武霸氣,九五至尊,但死後卻遭受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惋惜至極。這也充分證明了凡是歷史上重葬厚埋者,無論是地位尊卑都逃不過盜墓賊的光顧。

不過還好,1952年的那次專家考古,及時封存停止了挖掘康熙陵墓的活動,沒有再次踐踏先帝的亡靈,也算是對逝者的一點安慰吧!


任馳贏天下


這個還是有點誇張了,1952年考古專家們確實是進入了康熙的景陵,但並不像標題所說的慌慌張張退出來,好像遇到了什麼怪物一樣才決定封宮的。

實際上,考古專家們進入景陵之後又退出來,是因為康熙的景陵早就遭遇了多次盜墓,裡面除了一堆亂七八糟的骨頭,其餘什麼東西都沒有。

考古專家們一無所獲,只能失望的退出景陵。當時的景陵被破壞的非常嚴重,陵墓內部積水非常嚴重,當時的技術水平不足以修繕,只能選擇封閉景陵。


康熙的景陵位於清東陵,乾隆的裕陵、慈禧的定東陵均位於此處。我們都知道,1928年,東陵大盜孫殿英以軍演為名,炸開了了裕陵和定東陵。

乾隆和慈禧晚年都是貪圖享樂的人,生活窮奢極欲,死後的陪葬也是無比豐厚,孫殿英在這兩座陵墓中賺了個盆滿缽滿。

孫殿英雖然沒有去炸康熙的景陵,但是開了個好頭,後面的人是有樣學樣。就在孫殿英離開清東陵之後,當地有一個姓張的傢伙,糾集了300來號人馬,浩浩蕩蕩的奔赴景陵,將裡面值錢的東西洗劫一空。

這還不算完,景陵被炸開後,就沒有被封上,時不時就有人進去搜刮一番,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了新中國成立。

在這些盜墓者的輪番光顧下,康熙的景陵一片狼藉,康熙和他諸位后妃們的骨頭散落一地,再也不分彼此。而且裡面還積滿了水,散發出陣陣異味!


1952年,清東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對於清東陵諸座皇陵進行整理,而景陵因為破壞實在過於嚴重,裡面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文物存在,考古人員未對地宮裡面做任何清理,選擇將其封閉。

可憐康熙,在有清一朝,也算得上是一代有作為的君主,死後竟落得如此光景,實在可嘆!


胡史亂翔


不要打擾我

康熙爺是清朝的聖主,在位61年,平定了三藩,收復了臺灣,親征過噶爾丹,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68歲那年,聖祖爺駕崩,安葬在遵化的景陵

康熙爺生前威武不可一世,死後自然也是風風光光。景陵中不光埋著康熙,還有4位皇后,48位妃嬪,1個皇子。埋葬了這麼多尊貴的人物,墓中的寶貝自然無數,傳說,

其豪華程度不比秦始皇陵差。

清朝滅亡後,各路“好手”惦記上了這裡。先是軍閥孫殿英,這哥們先打開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收穫頗豐。嚐到甜頭後,他又盯上了景陵。但是,在盜掘過程中,不斷有黃色的液體從墓門中流出,氣味實在難聞,而且越流越多。孫也慫了,趕緊收工。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只要有財,就不缺不怕死的人。1945年,當地山匪勾結村民,挖開了景陵。這夥人賺大了!裡面的金銀財寶被搶劫一空。更慘的是,這夥人把康熙爺和那些妃子的屍體都拖了出來,扔在汙水中。盜亦有道,盜墓賊看來是沒有底線的。

1952年,景陵被雷電擊中引發火災,文物局決定要修復一下,先摸摸底。但是,因為缺乏經驗,又有各種傳說,誰都不敢下去。

最後,派了三個人,拿著槍,哆哆嗦嗦地去一探究竟。

不過,他們很快就跑了回來。

他們遇見了啥?

啥都沒遇見!由於盜掘嚴重,景陵中滿是積水,刺鼻難聞,此外,啥也看不著。出於安全考慮,這哥仨就退了出來。最後,

文物局把盜洞口密封了起來,避免再次遭到破壞。

1995年,清東陵文管處修復景陵的地面建築,至於地宮內,再也沒有誰進去過。

私人墓園,請勿打擾吧!


飲水君


與其說專家們是嚇走的,不如說是失望而歸,早在1952年之前,康熙的景陵就被盜了多次了,而且由於地勢原因,積水嚴重,裡面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文物了,只有康熙的屍體浸泡在水裡,沒辦法,只能放棄,密封陵墓了。



對於康熙皇帝本人,我不做評價,不過放在整個清朝,他算是有功的皇帝,也是命苦的皇帝,不到十歲,父母雙亡,國家內憂外患,好在有個女強人祖母孝莊太后給他撐著,而且,孝莊太后不貪戀權力,等到康熙成年親政後,就退居了。接下來,康熙皇帝平三藩,收臺灣,滅噶爾丹,驅逐沙俄,治理黃河,整修吏治,算是一個勤勉之君,公元1722年,康熙駕崩在暢春園,葬在景陵。


1928年,軍閥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由,盜取清東陵,慈禧,乾隆的陵墓一下子被洗劫一空,而當他開始打康熙的景陵主意時,卻發現,景陵積水成淵,最終只能選擇放棄!然而,孫殿英沒能成功盜取景陵,不意味著後來人不能,那個軍閥林立,局勢動盪的年代,這些有著眾多金銀財寶的陵墓使得很多軍閥土匪動心。

抗日戰爭結束後,有一個盜墓團伙來到了清東陵,他們瞄準了康熙皇帝的景陵,非常簡單粗暴的方式,用炸藥炸開了景陵,幾百人不顧一切衝進了陵墓裡,傳說,這幾百人有些死在了陵墓裡的機關之下,但是畢竟年代久遠,機關威力有限,所以活下來的盜匪還是把景陵洗劫一空!不僅如此,一代帝王康熙的棺槨也被打開,屍體也拖了出來,現場一片狼藉。



然而,景陵的噩運並沒有因此結束,盜墓者走了後,景陵已經殘破不堪,附近的百姓,經常有人過來搜尋,是不是找到一兩個古物,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人來“尋寶”,景陵裡除了大理石和屍骨基本上沒有什麼了!


1952年,新中國開始對歷史文物加以保護,並且派出了專家工作組來到景陵,而由於擔心裡面機關還有剩下,於是專家們人手一把槍,以防不測,進入陵墓後,他們發現裡面狼藉一片,積水成淵,並且有些令人作嘔的惡臭,這種情況下找到康熙的屍骨是不可能的了,於是經過商討,專家們決定封存景陵!

就這樣,康熙皇帝的屍骨一直泡在有著異味的水裡。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我是潁州小史官,喜歡文史野趣的朋友別忘記右上角關注哦!

無筆史官


帶槍是因為害怕,但是專家沒能進入景陵,景陵最終被封存保護起來。

早在考古專家進入景陵之前,景陵已經被盜

1928年孫殿英盜掘清東陵的時候,慈禧和乾隆的陵墓被掃蕩一空,孫殿英本來準備將康熙皇帝的景陵也給端了,但是景陵的大門還沒完全打開,大量的黃色液體就從景陵內部流了出來,孫殿英有點發怵,就放棄了。

景陵躲過了孫殿英,卻沒有躲過不法分子的盜掘。抗戰時期,河北有一個叫做曹志福的混混集合了一群烏合之眾對景陵進行盜掘,盜賊門將景陵炸開之後進入景陵,陵墓中間有一張很大漢白玉石床,康熙的棺槨在左邊,康熙妃子的棺槨依次排次。漢白玉石床前設有玉案,上面擺放著康熙四寶。盜賊將康熙四寶及棺槨之內的陪葬品洗劫一空,康熙帝及其妃子的屍骨被隨意丟棄在水漬當中。

據說,這夥盜賊講盜出的文物按斤買給文物販子,之後這夥盜賊被人舉報,為首的幾個人被槍斃,部分文物被收回,但都被執法人員給私吞了。

景陵被封存是因為多種原因

1952年7月14日,景陵大碑樓因遭雷擊起火。大碑樓是為了記載康熙一世功績而建,在經歷這場火災之後,大碑樓損壞殆盡。

不久之後,國家派遣一直考古隊對景陵進行勘探,當時陪同考古隊一同前往的還有幾名配槍的戰士。帶戰士是因為專家們猜測景陵可能有機關,因為之前就有過盜賊被景陵機關所傷的傳言,戰士身手敏捷又配槍,可以多一份安全保障。

專家們開始進入景陵,由於當時地宮已經被水浸滿,專家們便用繩子拴在腰上在水中慢慢前行。專家們慢慢往前走,水越來越深,也越來越冰涼,當快要接近棺槨的時候,發現大量黃色液體,還散發著刺鼻的味道。專家們見棺槨蓋子都被打開,什麼東西都沒有,覺得似乎沒有什麼考古價值,再加上出於安全上的考慮,專家們決定退出地宮。

專家們出來後將地宮的情況上報給上級,經研究決定,將景陵地宮封存。

其實決定不發掘景陵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因為危險,而是因為當時我國並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保護好發掘的文物。既然保護不好,就不要破壞,這是周總理提出得一個原則性意見。包括後來郭沫若想要發掘武則天的乾陵,周總理也是這麼給駁回的。

景陵直到現在都沒有被重新打開,康熙帝及其妃子的屍骨至今仍然散落在冰涼的水中。千古一帝死後的遭遇,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圍爐煮酒話春秋


清東陵中的景陵,是清朝歷史上著名帝王康熙的陵墓,對於康熙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生前事可以說是十分值得歌頌,而其身後事也沒有馬虎。整個景陵的修建大約耗費了六年的時間,花費了當時將近一年的稅收。傳聞裡面的陪葬品十分豐富,有各大名家的藏品,更有滿清皇室的一些珍藏。

然而就是這麼具有考古價值的景陵,居然軍閥混戰的時候,被孫殿英所偷盜。當時孫殿英先是盜挖了慈禧的陵墓,嚐到甜頭之後,立刻又盜挖了不遠的景陵,據說景陵的珍貴文物遠超慈禧陵墓。慈禧的陵墓中,陪葬品大多是一些玉石和金銀,其考古價值遠沒有景陵中的一些典籍字畫高。

更加可恨的是1945年景陵又被盜挖了,這次被破壞的更加嚴重,墓室大量進水,使得原本可能獲取的一些考古文物徹底被損壞。並且盜墓賊還將康熙的遺體拉了出來,扔進了汙水中,這簡直就是喪盡天良。當時不少學者痛心不已,紛紛要求對景陵進行搶救性挖掘。

然而由於內戰的原因,這件事情一直被擱置,一直到1952年才由三個專家,帶著槍走進了景陵。一連探索了幾個小時,發現裡面已經大部分被水浸泡,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損壞,為了安全起見,只能匆匆退出。更奇怪的事情的是這次探索之後,景陵居然遭到了雷擊,這使得不久之後便重新封閉了景陵。

景陵一直被稱為是一大遺憾,因為縱觀清朝歷代皇帝陵墓,康熙的景陵一直都是最具有考古價值的。原因也很簡單,這是滿清入關之後,相對比較穩定繁榮的一個時期,這時期各地大量的奇珍異寶,或者歷朝歷代的文物都集中到了清朝藏物閣。也就說景陵中的陪葬品,考古價值不可估量。


小司馬遷論史


康熙在歷史上的評價是很高的,甚至於目前有一部分史學家將康熙稱為千古一帝,當然目前這個說法還是有較大的爭議的。提到孫殿英很多人都知道他洗劫了慈禧之墓,其實孫殿英當時對其他皇帝的墓也動了心思,比如康熙,只不過最終孫殿英沒有成功。

康熙恐怕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死了之後會有這麼慘的下場,康熙的墓第一次被打開也是孫殿英一手乾的,根據歷史記載,孫殿英打開康熙墓之後發現裡面全部是積水,士兵們完全無法進入地宮之中,由於當時技術的制約,孫殿英最終決定還是停止挖掘,畢竟只是求財,古人都很迷信,碰到這種墓還是不盜為好。

康熙的墓並沒有因此而逃過一劫,根據記載在1945年,有一幫土匪跟著孫殿英曾經走過的路,強行打開了景陵地宮,有趣的是當他們打開康熙棺槨的時候,裡面噴出了火,當然這個記載現在是不被認可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當時這幫土匪將能帶走的文物全部洗劫。

第三次被打開則是考古專家們,其實專家們進去的時候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邪乎,持槍也不是人人都帶著,只是有三名士兵帶著槍而已。考古隊員進入地宮之後,只是發現裡面非常的陰涼,走過兩道石門之後,地上全部是黃水,越往裡面走水越深。

等到考古隊員到康熙棺槨跟前的時候,水已經漫到腰部,並且棺槨中發出難聞的異味,之後帶隊者選擇收隊,回去之後康熙地宮便被封存起來。這是目前為止公開的資料,至於他們在地宮中到底看到什麼,我們不得而知,只能靠猜測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當時康熙的景陵已經被破壞的慘不忍睹,而且積水嚴重,所以專家不是被嚇的慌忙逃出來的,而是因為積水太嚴重,被迫放棄了。



1722年,康熙駕崩後,葬入了景陵後,一直安穩的待了200多年,直到1928年的軍閥混戰時期,孫殿英帶領軍隊,以軍事演習的名義封鎖了清東陵,以極快的速度將慈禧、乾隆的墓給盜掘了,並將裡面的珍奇寶物洗劫一空。之後大權盜取康熙的墓,費盡心機打開康熙陵墓的時候,卻因為康熙墓沒積水太嚴重,最後便放棄了。



雖然孫殿英沒有盜取康熙墓,但是卻開了頭。1945年的時候,東陵附近的土匪勾結了當地的村民,對孫殿英留下的盜洞進行了盜挖,這一次把康熙墓中所有的寶物掃蕩一空。就連康熙的棺槨都被撬開,屍骨也被胡亂拋開。在這之後,無數的村民到康熙墓中進行尋寶。



等到新中國成立之後,開始對重點文物進行保護。於是在1952年,就派出了一支考古隊,並且派了三名持槍士兵隨行。考古人員進入到地宮後,感覺到異常的陰森可怖,越往裡面走,水就越深,異味越嚴重,而且裡面多處已經坍塌,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考古工作人員的安全起見,專家決定從地宮裡面撤出來。並且為了防止陵墓被進一步被破壞,所以關閉了地宮。

所以直到現在康熙的陵墓依然沒有被打開,這也就有了後來各種各樣的稀奇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