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的那些地主是靠关系发家的多,还是靠自己本事发家的多?

用户13999760909


听父辈们说,旧社会,我们哪里的人,都是很节俭的,打下的粮食,不舍的吃,攒下来干什么呢,等着买地呗。我母亲就告诉过我,说她刚到我家时,家里并不是没有粮食,但一大家子吃饭,在家的妇女每个人只能分到一个杂面饼子,只有上地的男人们才可多吃一个。

中国旧社会的除大的地主外,中小地主都是靠节俭,攒到钱后,买地的方式逐渐发起家的。

我小的时候,农村还没有电视,所以晚上总缠着父亲给讲故事,他给我讲过以前一位地主的故事。说有位财主,两处大院子,还有几十亩地,有三个儿子,老了本可以歇歇,但他闲不住,每天天未亮就起来,拿起扫帚把家里,里里外外扫个遍,一年四季都是这样。有一天,扫地时,拾到一块铜钱,哪时的人衣服连口袋也没有,拿着这块铜钱没地放,先放到台阶上吧,怕没了,怎么办,就含到了嘴里继续扫地,事有凑巧,有一只乌鸦在他们院子的树上叫,他觉得乌鸦叫不吉利,就抬头赶,结果忘了铜钱在嘴里,铜钱卡在他的咽喉里,取不出来了,话也说不出来了。临死时,大儿子说,父亲挣了这么大的家业,父亲死后要厚葬,要请戏班子唱一天戏,此时,老财主已不能说话,但见脸色不好,二小子赶紧说,让戏班子唱三天戏,老财主脸色更不好看了。这时,三儿子调皮就说,你死后把你卖了骨头,将铜钱取出,攒起来。财主听了这话后,才安祥地死去。这生动说明了,过去财主也是非常吝啬的。

上面讲的不知是真是假,说实际一件事,我们村最大的地主有三百多亩地,在山西还有买卖。吃饭时,除家里的老财主单独做点吃的外,其它人都与长工吃一样的饭,哪时种的谷子多,所以,吃的是小米捞饭和杂面条。


春日之虎


所谓地主,就是指拥有很多土地的人。为什么会提打土豪、分田地,就是将地主拥有的土地分给穷人,让每家每户都有地可种,可通过种地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

而从旧社会地主发家的情况来看,不排除有一部分是靠关系、靠家人的地位以及掠夺等发起来的,然后再把农民的土地全部买下来,最终成为地主的。

但是,更多的地主,是通过积累——买地——再积累——外买地形成的。而农民,则因为贫穷,买不起地只能给地主打工,最终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少,也就形成了两个阶层。

从总体上讲,多数地主是比较节俭的,也可以说是抠门的,他们不仅对农民很抠门,对自己也很抠门。他们比农民不同的地方,就是衣服好一点,肚子不挨饿,其他方面,实际没有明显区别。

正是因为他们对农民很抠门,加上穷人对地主都有一种反感和反抗,因此,地主节俭的一面,也就被掩盖了,而只看到剥削的一面。所以,穷人就想着要推翻地主,把失去的土地再要回来。

地主与农民,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不能因为地主也节俭,就否认地主存在剥削农民的问题。这一点,必须明确。


谭浩俊


旧社会的地主绝大多数都是好人,财富的积累都是靠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辛勤奋斗获得来的。“谁家的烟囱早冒烟,谁家的高粱早红尖”,非常准确地刻划出了勤劳农民的形象。不起早贪黑、摸爬滚打能致富吗?相反,那些农村中的好吃懒做的二流子、泼皮无赖太阳晒着屁股都不起床,只会穷凶极恶地敲诈勒索有钱人,实在是无耻之极!


敖包相回


我爷爷小时很穷,给商人帮工,勤快机灵,逐渐学会经商,有了点本钱后就独自开店,积累财富后买了田,修了两栋青砖房。但此后爷爷以及两个叔叔却先后病逝,奶奶不得不卖了部分田地办丧事。父亲成家后,奶奶将店铺交父亲打理,又分给他几亩田。奶奶坐拥十几亩田请人耕种,土改时划为地主,田地房产被没收。父亲经商失利,置田不多,加之子女7个,多未成年,人多劳少,农忙时也不得不请人耕种,土改时划成分为小土地出租,政治上作中农对待。我虽不是地主崽子,但是地主孙子,在贫下中农面前不敢大声讲话,尽管高中毕业,当兵、招工、招干丶上大学没有份,甚至不能当民办教师。


奔腾83105604


1949年以前的地主,大多数都是靠自己努力和继承父辈财产和土地的……听村里老人讲:地主非常勤俭,地主一大早就出来溜达,会去自己的地理看看,如果路上看到驴和马拉的粪蛋蛋,地主会用长衫把粪蛋蛋兜上,倒进自己的地里……还有,就是好多地主老婆,心眼都非常好,会偷偷摸摸给长工送一些好吃的……不是都像宣传那样,黄世仁、周扒皮、刘文彩等等,写的那么坏……肯定有心眼坏的地主,就像这些有心眼坏的某某人一样……毕竟都是少数,个别现象,不能代表全部……所以,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实事求是的说,实事求是的写……千万千万别误导了孩子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对历史事实负责。说假话、写杜撰真的会遭雷劈的。


天行健素可泰


首先声明我的祖上可不是什么地主。当着此问答就气不打一处耒。为了政治利益编造一些莫须有的道理,掠夺他辛勤积累的财富。昔日的地主财富的积累比现实的富人更加光明磊落。因为那个时代有着基本的道德伦理和底线。可能我的回答不合你们的口味,但是天理!作一个人不能昧着良心去作和说事



小时听乡亲父老谈我爷爷的笑事,爷爷年青时也是一个肯干和不怕事的主,是村里唯一敢和士匪单挑的人,为了买地起早床去湖里捡别人放排铳(就是土炮比较大,放到船头打大雁)漏捡的大雁,攒了点钱买地,菜都舍不得吃,用筷子沾盐吃饭。(难怪年幼时有人称我是捅盐罐子的孙子),爷爷四十五岁老年得子后对买地更痴谜,有一年大丰收着实高兴,农作物还没销售,邻居在家里掌灯寻东西失火,火烧连营烧了半个村。有人劝爷爷攒点钱把茅草棚翻盖收拾一下,爷爷说房子盖的在好不能扫下谷来,不如买地。地多了子孙可以出租,坐在家玩都有饭吃,正当爷爷要大展拳脚时,土改开始了,土地一切充公,爷爷这时被村里人笑掉大牙了,干了一辈子的成就一下什么都没了,地也没了,房子还是个茅草房。爷爷开始抽烟了。消沉一段时间后,我爸爸还小生活还要继续,参加集体劳动,由于卖力被评为典型到各生产队作报告,可爷爷不上道到大会上说:自己几十岁了努力干活,不是为别人,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说儿子还小不干活没饭吃,现在赚钱不买地了盖房子~,边上工作人员说,大爷你累了休息一会喝口水吧。从此告别演讲队。小时听乡亲讲爷爷笑事,现在想想都好玩。


手机用户75200685264


时代不同,所谓“地主”的划线标准就不同,对其发家致富的评判也就大相径庭。

以前为了阶级斗争而搞“阶级斗争”,所以地主必须戴上好逸恶劳,剥削发家的帽子。无疑那个时代的地主、富农、甚至中农都比较惨,株连九族也是常有的事。记得以前的同学里有几个爷爷辈是富农的子弟,在学校搞的忆苦思甜活动中一直都抬不起头,极不愿意提起自己那段不光彩的家族史。但同学们好在能理解他,知道他爷爷是本分勤劳的人,不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

没法,那个时代的标准就是越贫穷越光荣,哪怕是个好逸恶劳啥事也不干的无赖。

可以肯定的是,旧社会靠社会关系发家的有,横行乡里恶贯满盈巧取豪夺的地主也有,但那是少数,绝大多数还是靠着勤扒苦做慢慢致富的,也给了长短工们必要的生活支助,这从其他回答的回复中也看得出来。

所以,几十年来中国最大的进步就是改革开放,彻底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劳动致富就光荣!

试想,如果按照以前的标准,现在该有多少人应划入“地主”之列?而且你现在的生活是当年很多小地主们想都不敢想的,即使你不是地主,至少也是个“房主”吧,一套房子咋的也得百十来万块钱吧,难道这房子不是你勤劳工作所得……

这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图)


远方的视像


看到这个提问我撒腿就跑,去请教村里的老人,(我是个勤快人😂)他们大多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说的话有可信度,现将他们的叙述整理如下:

过去的成份是怎样划分的?地主是靠什么手段富起来的呢?

先说第一个问题:解放后成份划从下至止依次为: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地主。

雇农,身无分文,地无一垄,草房一间,靠给地主打工度日,更穷者就是乞丐。

贫农,薄田一两亩,破房两三间,不能自给自足,需向地主借粮来年秋后再还,或给地主打工以工顶债。

中农,不愁吃不饱饭,粮食略有剩余,但雇不起‘长’‘短’工。

富农,家有良田,车马农具一应具全,农忙时节还可雇拥短工,吃得好,穿得暖。

地主,(我们村只有小地主,没有大地主,我只能说说小地主)家有肥田百亩以上,雇拥长工十几个,有部分薄田租给贫农,出行有专用马车一套,每年杀五六头大肥猪(他们是大家口,人多),另有作坊两个:油坊和染坊,还有林地两百余亩。

再说第二个问题:地主是怎么富起来的呢?

以我们村地主为例,他原来也是穷人,全靠自己勤劳能干,省吃简用,头脑灵活,长年累月一点点把家业作大作强,他与穷人办事还算公道,从不克扣长工工资,也不欺压良善,这个地主还算不错,我们村的人并不恨他。

解放后斗地主分田地他全家老少十几口被拉到河沟里用棒子活活都给打死了😭。这是阶级斗争,谁也没办法。

我说的这些可能与亲历过这段历史的长辈们有所出入,我也是道听途说,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必要的话可以删除。


抓狂的小强321


当年划分成份时,就是以地多少为标准,只要你地多够上线,不管你的地是怎么来的,划你地主没商量。

我给大家讲一个自己家族的一个例子。我老爷弟兄俩,他哥四个儿子,我老爷两儿一女。我老爷他哥的孩子与我父亲是叔伯兄弟。四个叔伯兄弟中,最会过日子的是老四,多年来老四省吃俭用,存下点钱就买地,积少成多,到土改时因为地多被划为富农,而他的三个哥哥地少都划了贫农。

这个被划为富农的老四我称他叔伯大爷,而且他生前我见过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以前我曾问过我父母,那个富农四大爷剥削过农民吗?我父亲告诉我,他谁也没剥削过,而且庄上的人都喜欢他!

可见,过去的地主,富农有的是剥削农民起家的坏人,也有的是勤劳致富的本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