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民幣6.8元才能兌換1美元?這種匯率是如何形成的?

你的關注就是最大的支


為什麼人民幣6.8元才能兌換1美元?在本問答中已經有很多樓主回答得很詳細,這裡就不多做解釋了。可能很多人也會問,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什麼不能是1:1?這裡小編只是發表一下個人觀點。



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的契約,根本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美國和中國是兩個不同的市場,兩國使用的貨幣名稱也不一樣,而且幣值也不一樣。在美國的一件牛仔褲價值20美元,但是在我國用20元人民幣卻買不到同一件牛仔褲,可能需要130多元人民幣才能買到。但事實上是,同樣的牛仔褲,它的價值本來就沒有變,所以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不可能是1:1,為什麼會是6.8:1?其實是由市場供求和價格管制等多種因素形成的。

我們規定一種貨幣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生產總值,例如就用“國際元”吧。比如美國的生產總值價值19萬億國際元,而以它的貨幣計算的生產總值是19萬億美元。而我國的生產總值價值為12萬億國際元,但是以人民幣計算的生產總值則是82萬億人民幣。這樣看來,原本美國的生產總值是我國的1.6倍左右,但是以各自的貨幣計算,從數字上看,我國的生產總值卻是美國的(82/19=4.3)4.3倍左右。但實際上美國的生產總值是比我們高的。所以人民幣和美元要有一個6.8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才符合。其它國家也是如此,比如日本,2017年日本以日元計算的GDP是545萬億日元左右,如果日元和美元沒有規定一個合理的兌換率,那麼日本的GDP不知道是美國的多少倍。

所以,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一種貨幣兌其它的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錦繡中源


當前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由我國的外匯管理制度決定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外匯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形成了有利於我國經濟社會穩定向好,能反應市場供求的匯率形成機制。愉見財經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闡述為什麼人民幣6.8元才能兌換1美元,首先我們來看我國的外匯管理制度的演變。

一、我國外匯管理制度的演變

我國外匯制度的演變經歷了四個階段。

1)計劃經濟外匯管理制度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我國生產力相對落後,更受到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封鎖,我國外匯資金缺口很大,為了保證有限的外匯資金用到最重要的地方,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外匯管理制度,企業的所有外匯收入必須賣給國家,需要使用外匯時再由國家統一分配,以計劃指令和行政手段維護外匯的收支平衡,實行固定匯率制度,嚴格盯住匯率安排。

2) 外匯雙軌制

改革開放後,為了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我國逐步在外匯領域引入市場機制。這個時期,我國實行官方匯率和外匯調劑市場匯率並存的雙重匯率制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雙軌制”。在這個制度下,創匯企業不必將所有外匯上交國家,可以留存一定比例用作進口物資,這筆資金可以通過外匯調劑市場賣給需要用匯的企業。

3) 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1994年,中國人民銀行經過了一系列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取消了“雙軌制”,匯率的形成變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取消了外匯的上繳和留成,開始實行銀行結售匯的制度。

4) 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了改革,形成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二、當前人民幣匯率的形成

從我國的外匯管理制度的演變可以看出,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越來越能反映市場供求,匯率會隨著對人民幣和外匯的需求和供給而進行波動,也可以很好地反映經濟的運行規律,在某些情況下滿足購買力平價、利率平價等學說。但也要注意的是我國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政府不會放任匯率向著不利於我國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的方向變動,在必要的情況下,政府會採用市場手段進行干預。在最近幾年,我們可以從新聞看到“匯率保衛戰”的字眼。例如,2016年1月,央行以香港為主戰場發起人民幣匯率保衛戰。2015年人民幣加入SDR,人民幣匯率在2015年10月處於上行階段,國際炒客認為這波上漲並不合理,加之12月份美聯儲宣佈加息,熱錢外流,國際炒客趁機做空人民幣。在2016年年初,人民幣匯率暴跌,隨後央行出手,倒吸人民幣流動性,導致人民幣離岸匯率暴漲,經過48小時的激戰,穩定住了人民幣匯率,國際炒客遭受的巨大損失。這次人民幣匯率保衛戰充分體現了政府維護匯率穩定,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的信心和決心。

總之,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是符合市場供求的,從長期趨勢上看,有著國家作為後盾的人民幣匯率也是穩定的,有利於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的。


愉見財經


2個國家,1個大國,1個小國。一天,兩人見面了。

大國國王:小子,我給你一個銅錢,你給我7個包子。

小國國王:大哥,在我們國家,一個銅錢只能買1個包子。

大國國王:你還想不想要你的國家了?給我換8個包子!

小國國王:大哥您等著,馬上給您送來。

消息傳出去,有人覺得刻有大國國徽的銅錢值7個包子,有人覺得值8個包子,有人覺得值9個包子,於是大國的官員找到小國的官員,說:這樣,我們兩國統一下匯率,我大國1銅錢抵你小國7銅錢,明天開始實施。小國委屈接受了。


JustynMC


匯率是由國際貨幣市場所決定的。在匯市,各國貨幣之間的相互買賣行為,所造成的市場供需,就形成了匯率。說白了,匯率就是貨幣之間的價格標籤

6.8元兌換1美元,意思就是每1美元賣6.8元,倒過來就是0.147美元可以買到1元人民幣。這跟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任何商品的定價機制,沒有區別。

匯率是貨幣實際購買力之間的比較

基本上,我們也會發現1美元在美國所能買到的商品與服務,平均而言差不多也就是剛好值五六元人民幣。由於美元同時還是國際儲備貨幣,在全球市場上需求更旺盛,因此實際上還會產生溢價效應。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的權威測算,美元大概還會因此被高估20%左右

這就意味著,假如1美元實際能買到的商品與服務,是5元人民幣所能辦到的,那麼最後形成的市場匯率不會是1:5,而會是更低,比如1:6。

因此,

目前人民幣的價格,或者稱匯率,是不是真實有效的市場價格呢?當然是!

不存在外匯黑市匯率的國家的貨幣,其匯率一定是由市場決定的

判斷一個國家的匯率,是否真的是因應國內外市場的波動,由市場機制所決定而形成的,觀察的方法並不複雜,很本質也很簡單。

是什麼呢?就看這個國家存在不存在匯率雙軌制,也就是說有沒有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即所謂的調劑價)乃至黑市匯率的差別。有外匯黑市自己的匯率存在的話,就說明這個國家的官方匯率的牌價與市場脫節了,匯率形成受到嚴重行政干預。於是在市場匯率與官方匯率之間,就有套利行為可以操作,從而形成黑市。

中國的外匯黑市,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與九十年代時,曾經是比較火的,但是基本上在進入21世紀之後就越來越少了。一度興旺的整個中國的外匯黑市徹底走向萎縮,嚴格來講如今其實已經消滅了。

現在中國銀行門口雖然有時還會有少許幫忙換匯的黃牛存在,但人數已經稀少,曾經大批吃這碗飯的人基本上都不做了。此外,找黃牛換匯,基準價還是按照銀行統一的匯率價格來換的,兩者並沒有實質差別;黃牛其實只是通過幫助那些需要突破換匯額度的人換匯,再從中賺取一點服務費而已,根本不存在套利行為。真正在炒匯套利的,反而不是黃牛有能力與實力去做的,也不會在黃牛市場裡頭幹。這種情況與中國外匯市場存在雙軌制的時候,情況是完全不同的!這種外匯黃牛所形成的非常小規模的外匯換匯中介市場,其性質與當初的外匯黑市是完全不同的。

(現在的黃牛更喜歡囤的是火車票而不是外匯)


像伊朗以及一些南美國家,外匯黑市上的匯率,與官方的匯率報價是不一樣的。這種情況類似我國匯率雙軌制時期。我國匯率最早是單一的固定匯率制,但統一的是由官方定價,並非真正的市場行為;隨後進行了改革,允許有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的雙軌存在。1994年1月1日,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軌,又開始深度改革,轉向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結束雙軌制,匯率形成機制基本上開始由市場主導。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自即日起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放棄單向盯住美元的做法。

現在人民幣,按其匯率形成機制,事實上已經成為全球貨幣位屬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貨幣之一

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部宣佈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我們仔細想一想:

人民幣被IMF接納而成為全球五大國際貨幣之一,當然意味著包含著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首肯

事實上,中國現在其實已經可以明確宣佈:中國外匯市場已經消滅了黑市,也不再存在雙軌制,匯率就是由市場所決定的

中國央行現在哪怕進行干預,手段也是完全是市場化的,使用的是公開市場操作的手段,是徹底不存在人為行政干預的。事實上,現在任何人為的行政干預也幾乎不可能影響匯率了。

而央行對公開市場操作行為也是很少的,因為目前的絕大多數情況是沒有這個必要的。中國的市場穩定,人民幣本身大起大落的空間其實是不存在的


建章看世界


根據你的問題,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你有兩點疑問,一是為什麼不是1人民幣換6.8美元,而非要是1美元換6.8,二是為什麼要是6.8人民幣而不是2或者10。

通俗的講作為一國的貨幣是原始商品經濟的物物交換髮展的必然產物。貨幣的產生使的交易更方便,交易的成本最低。貨幣定義是一般等價物。從簡易的方面考慮,本國的貨幣價值通常情況下一般與本國產品和服務的用價值對等。這裡的貨幣價值指的是單位貨幣價值乘以貨幣數量。假定A國和B國自己含有的產品和服務價值是相同的並假定用680來代替,A國的單位貨幣為a,B國的單位貨幣為b,a的發行數量為680,b的發行數量為100。因為兩國貨幣價值(也就是單位價值乘以對應的數量)是跟產品和服務價值相同的所以存在一個等式a*680=b*100,通過等式可以看出,a/b=1/6.8,這裡A國就是美國,B國就是中國。所以貨幣單位價值存在一個比例,也就是匯率。影響產生這種單位貨幣價值差異的原因,本質上就是本國流動性的貨幣量也就是M2 的差異。

你可能會疑問,假如B國強制使得匯率變成1,單位貨幣價值跟A國的相同會怎麼樣。假設AB兩國生產力只能生產同樣大小和口味的饅頭100個,在B國賣6.8b錢,在A國賣1a塊錢,為什麼?因為b的發行量為680個,a只有100個。而饅頭的價值是恆定的。100饅頭=6.8b*100=a*100。你有6.8b的話,這時匯率為1,你肯定會把B國貨幣兌換成A國的貨幣,然後在買A的饅頭,實現了A饅頭價值的實現,增加了A的財富,促進了A國的市場繁榮經濟發展。B國的資產會因為匯率相同大量資產外流。你如果要問為什麼你肯定會兌換A國貨幣買A的饅頭,那我問你你是想用6.8b買B國1個饅頭呢,還是把6.8b換成6.8a在A國買買6.8個饅頭。

上述例子,理論的話來說就是,一國貨幣發行量過大也就是流動性過大導致物價上升,如果不及時提高匯率,也就是讓本國貨幣貶值,就會導致本國資產大量外流,就也叫蒙代爾三元悖論。

當然,上述例子是減化的模型,具體實際中,很多因素比如本國經濟發展情況,貨幣利率,外匯市場供需變化,外貿關稅等都是影響匯率的因素。只是為了方便理解,如果要說透,至少要專業經濟學家發表一篇論文才能解釋清楚了。


寂元龍兒


舉個簡單直接的例子吧,看能不能說清楚:同樣的肉包子,人民幣一元在中國買一個,而美元一元在美國買7個。這時候匯率是:美元:人民幣=1:7。


XyE


最開始一個國家的貨幣的相對價值是由這個國家的黃金儲備量來決定的,所持黃金數量大,貨幣價值就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成為了全球霸主,擁有的黃金佔到了世界黃金儲備的2/3以上。在這種國際環境下,1944年7月,國際社會在美國佈雷頓森林召開會議。美元和黃金儲備量強制掛鉤,其它國家貨幣也與美元掛鉤。其實,間接都和黃金掛上鉤了,形成了新的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因此,國際貨幣匯率產生了。例如:美國有6噸黃金的儲備量,另一個國家只有1噸的黃金儲量,美元與另一個國家之間的匯率比就反比為1:6的比率。

那麼,以前在國際貿易中以黃金充當國際通用貨幣的“金本位制”被廢除。當時規定,各國可按35美元/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各國為方便黃金交易結算,將黃金儲備在美國金庫就不難解釋了。從此,美元正式取代黃金,成為各國貿易結算的通用貨幣。

根據本人的瞭解,新中國剛成立初,我國黃金儲備量甚微,人民幣的發行數量都是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美元)數量來印發。假定: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1:8,我國持有100美元外匯儲備,人民幣就發行800元。所以,現在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是黃金儲備量和外匯儲備量。

以上內容純屬於個人知識理解,僅供參考。



丐哥VS江湖


中美利率是個複雜的問題我常識著通過簡單的常識做個解答

影響貨幣購買力有一下幾個因素

1、貨幣國的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以及經濟的基本面。目前中國經濟穩定世界各評估機構都給與中國經濟增長良好的評級,增長趨勢保持在7附近。

2、完備的產業鏈來保證國際貿易產生順差(賺取他國貨幣比如美金),吸引外資投資、增加外匯儲備。

3、對外投資產生經濟效應,尤其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加大了境外投資。這間接的導致了人民幣貶值預期(以前是流入多,現在流出投資也很高)。

4、匯率政策中國資本外流的最大因素在於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國的貨幣供給量在2008年是國內生產總值(GDP)1.5倍,到了2015年已超過了2倍。

5、兩國的基本匯率,特朗普上任後美聯儲一直採取的貨幣政策就是收貨幣(加息、減稅刺激資本回流)

匯率的穩定符合各方的利益,短期的劇烈波動會導致金融出現危機。


坐井觀牛


匯率是金融學中最複雜的一個問題。很多科班出身的人,對匯率問題都是一知半解。學來學去,最終還是一頭霧水。

貨幣本質是商品,就是一種商品與另一種商品的價值比,匯率就是一種商品與另一種商品的價值比。匯率的定義是一種貨幣的價格,或者可以說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例。


如果把外匯交易市場看成是一個菜市場的話,那麼貨幣就是市場裡面的某一種蔬菜。這種“蔬菜”總需要以某一種價格進行交易。那麼這個交易價格實際上就是匯率。

在金本位時代,貨幣的匯率很好計算。舉個例子,一單位甲國貨幣有0.1克法定黃金儲備,一單位乙國貨幣有0.05克法定黃金儲備。那麼這個時候,甲乙兩國貨幣匯率就是1:2。

但是二戰之後,大部分國家的貨幣都與黃金脫鉤,不在與黃金直接掛鉤,是由政府信用作為背書。這個時候貨幣的匯率就變得很複雜了。因為他們背後已經沒有了黃金這個錨。


至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什麼是6.8:1,而不是10:1或者2:1?這個問題就和為什麼白菜是2塊錢一斤,而不是五塊錢一斤同樣一個道理。人民幣和美元都是外匯交易市場中的商品。在自由的外匯兌換中,人民幣和美元價格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當然貨幣這種特殊的商品也會像其他商品一樣遵循市場規律。供不應求的時候,價格就會上漲。比如在我國央行大量購入人民幣的時候,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就是就會上升。如果加大對美元的購買力度,那麼美元就會供不應求,相應地,美元價格的就會走強。


紅谷新視界


匯率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是怎麼來的?

在2005年之後,由於我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人民幣的官方匯率開始與外匯市場匯率並軌,之前由官方硬性規定的匯率早已消失不見。

在這種匯率制之下,中國可以按照自己經濟利益的需要,干預匯率,將人民幣匯率調節在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區間之內。

比如,各銀行會根據前一天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情況,計算出各自人民幣匯率報價,再彙總到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去掉最高和最低的報價後,經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於9時15分對外發布。

每家銀行再根據這個匯率在准許的幅度內自行浮動出一個匯率,來進行當日的外匯交易,而這個6.8就是這麼來的。

匯率主要由兩國國家經濟情況決定

最初貨幣間的匯率是由黃金購買力決定的,打個比方說如果每克黃金的價格在中國是6元人民幣,在美國是1美元,兩種貨幣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價值對比,人民幣和美元比價是6:1。

但是後來發現,黃金價格也並不能真正的反應出兩個國家貨幣之間的真實匯價。

而在脫離金本位之後,兩個國家之間貨幣的價值比率算起來就更麻煩,比如兩個國家貨幣的平均購買力,GDP總量和貨幣發行總量,貨幣流通速度,黃金儲備量……等等。

國家經濟不好,貨幣就不值錢,匯率也會變得很低

匯率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來一個國家(地區)的經濟實力,比如美元、歐元匯率很高,美國、歐盟經濟都很發達。我們也知道一個國家經濟越強大,那麼需要流通的貨幣也必須增加。

假如一個國家A的GDP是1萬億美元,另外一個國家B的GDP是10萬億美元。那麼GDP 1萬億美元國家發行的貨幣應該是1萬億,GDP十萬億國家則應該發行10萬億貨幣。

但如果GDP為1萬億的A國家發行10萬億貨幣,人家10萬億GDP總量B國家發行的貨幣也是10萬億,想保持1:1的匯率,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很明顯就可以看出來,GDP10萬億國家B的貨幣是更為值錢,所以在貨幣兌換的時候,最後A國貨幣兌B國貨幣匯率要麼是2:1,要麼是3:1甚至更高。

如果真的還保持在1:1的匯率,那麼你是不是隻要印鈔票,就能賺錢了?所以一個國家必須要有實力,有信用,貨幣才有它的價值。

而且匯率有時候並不單純由市場決定,其中還夾雜著政治與國家等眾多因素,像美元與歐元,韓元與日元,所以有時候匯率反常也很正常,這不足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