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電腦的人不買i7處理器,這是真的嗎?

exo統治階級


有戲謔的成分,就性能上講,還真是這麼回事兒。

從大事件上講要以AMD的Ryzen系列發跡為分界線:

在amd做A4、A6、A8、A10、A12系列的時候,其實這些系列都很水,這個時候有個順口溜叫“3默秒全,i5秒全家,i7轟成渣”,雖然有吹噓的嫌疑,但自己喵喵cpu天梯,還真的是這樣,直到amd的FX系列,開始有些提升,但跟intel還是有很大差距。

這個時候intel cpu的更新沒有壓力,所以年擠牙膏,會出現不同系列同一檔次的cpu其實性能都差不多。

舉個例子i7 6700和7700:

i7-6700 3.4-4.0 四核3.7

i7-7700 3.6-4.2 四核4.0

i7-7700 約= 108% * i7-6700

i7-7700的性能約是i5 7500的20%-30%跟上代i7 6700性能差距也差不多就是這樣,但價格就差了一千塊左右,價格提升50%。這麼一算確實不划算,除了有高性能需求外,懂一點的人大都選i5 系列的cpu,其實當年一些只玩遊戲的朋友i5 都不買,直接上g4560/g4600更划算。

在農企的Ryzen系列出來後,事情發生了點變化:

往年amd給intel做的cpu沒給微軟帶來多大的壓力,但近幾年AMD搞得Ryzen系列的cpu可是有模有樣,性能提升幅度可不是一點兩點。這讓intel產生了壓力,8代系列的cpu產生了質的變化!!!

低端的i3 8100性能=i5 7500!

I5 8300性能接近上代I7 7700!!!

簡直就是爆炸式的性能提升,感謝農企。

I5 8300出廠價跟上代i5 7500一樣在1500左右

I7 8700價位在三千左右,兩倍的價格,性能差距在40%左右

把這兩個要點擺在這,你就懂了吧。

因此,懂電腦的人不買i7處理器,也並不是這樣,大部分都是買i5,少部分性能需求高的都上的i7.


鎂客網


嗯,這句話是真的。但是也要看你使用需求。

總的來說,電腦使用需求分兩大類。

1,商務辦公型,做表格,寫文檔和做PPT。或者是平常在家裡看看新聞,電影,玩玩一些中型遊戲,比如穿越火線,勁舞團之類的遊戲。做一些平面設計,PS,AI,CAD等軟件。像這類選擇i3或者i5處理器都是完全沒問題。


2,如果是要玩大型3D遊戲,比如現在很火絕地求生,劍靈系列。還有就是做大型3D圖形設計,pro E,UG,3Dmax。視頻剪輯渲染,包括是java編程,C語言,數據庫編程等等。像這些就要選i7處理器,處理速度快,很流暢。

綜合上述,一般的家用,辦公用,平面設計用,玩一些中型遊戲用,選i3或i5就可以。選i7性能用不上。


哦哦A11


不是說懂電腦的人不買i7處理器,而是i7並不是意味著一定比i5好。


CPU除了看i3、i5、i7之外,還要看後面的數字尾綴,第一個數字代表是第幾代產品,數字越高架構越新;後三位是產品編號,第一個數字代表的是處理器等級,這個數字越大,性能就越強;接下來的兩位數字代表處理器的頻率。


比如i5-8600K就比i7-7700便宜,性能也要更強,更具性價比。所以懂電腦的人在選CPU時,主要考慮是性價比的問題了。

所以,一般人在配機時都會選擇性價比高的處理器,再將錢花在內存、固態硬盤和顯卡上面。


千機問問,你的私人科技、數碼、智能家居疑問解答平臺,歡迎來撩,記得關注並私信問問君。

千機問問


我的電腦不怎麼玩遊戲,用來處理照片,需要強大的浮點運算。我2010年組裝了一臺電腦,用的是當時amd的頂級965,在格式轉換的時候是7秒鐘一張1200萬像素的raw文件。我現在每場照片都要先處理再轉換,過程至少2個小時。

上個月實在受不了了,所以買了一臺i7 8700的電腦,真的是鳥槍換炮的趕腳,沒張照片2秒,我現在處理照片還是300張,速度在1個小時內完成所有工作。

我想說的是存在即合理,有的人為了快速工作會選擇昂貴的cpu,因為節省下來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就算一個cpu比i5多出1000元,我拍攝一天的工作就可賺回來,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去休息。


刻愛


應該說是“窮B不買I7處理器裝電腦 這是真的嗎?是真的”。我一個朋友,修車廠老闆,電腦也就用來聽聽歌上上網,但是我打開系統信息一看,麻痺的雙至強處理器,16GB內存,一個固態加一個機械盤……


老卡2017


接著我們再來說說所謂“懂電腦的人不買 i7”的問題。

是有這麼個說法存在,但不能被說成是“懂電腦的人不買...”,而應該是“玩發燒DIY組裝的人不買...!”,才準確!

拿第八代 i5 和 i7 CPU舉例來說,同代版本它們之間只是相差6個線程,但價格卻差了將近1000塊。對於 DIY 發燒友來說,他們根本不在乎 i7 多出的6個線程能提升多少遊玩體驗,反而花1000多塊買一塊 i5 拿回家超頻用也比花2000多買一塊 i7 用著划算。

DIY 玩家寧願用省下的錢去多買個內存條或者顯卡也不願意在 CPU 上多花錢。

所以才有了上面這話。明白了嗎?


(點擊關注可以查看更多我的問答動態,歡迎與我交流。圖片來源:Google)


貓眼智客-楊明慧


懂電腦的人不買i7處理器是真的,因為他們都買i9處理器






魅力小婷姐她二哥


不是懂電腦的人不買i7處理器,看你是配個i7平臺電腦用來玩些什麼,從性能上來說,i7差不多是i5的兩倍;如果用來掃掃雷,還真是沒必要,聽起來,彷彿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i7核數多,適合多開程序,商務人士還是挺喜歡的,可以同時處理較多的任務,在大型數據運算中、效率是尤為明顯的。

要是僅僅是玩個遊戲,拿個i5的U也可以玩得順溜,甚至有時候覺得i5都有點過剩,現在第八代i3的性能都很強勢了。



還有不管你是I5,I7,對於遊戲來說,CPU的老伴GPU上臺大聲講幾句話,給點面子圓圓場才能完美收場。顯卡性能好,才可以大幅度渲染遊戲,I7再牛也不能當飯吃。

還有你這個問題,搞得好像配個i7就是要用來玩遊戲似的,哈哈……


玩轉數碼圈


我覺得我是個懂電腦的人。用過好幾套電腦配置。最開始是AMD翼龍6核4核心,1055T。好久了,有可能記錯了,那個時候拿這個超頻,確實牛逼,跑個3770K可以的,看主板和散熱!但是不怎麼穩定,溫度壓不住!

然後換4590 Z97 8G 750TI顯卡玩LOL CF 一點毛病沒有,安逸!穩定!

然後玩方舟把上面的配置換成E3

1231V3

16G 1060 6G

最後覺得E3不給力,又換成4790K Z97

16G 華碩1070 8G

然後玩吃雞,(其實上面的配置夠用的,但是我喜歡折騰啊)

換車8700K

Z370

16GDDR4 3200海盜船

三星960 EVO 256G

1070TI(那個時候只要3200,我有渠道)

E3確實夠用,但是你用新平臺的時候,提升的有固態硬盤和內存,快的不要太多,平時玩玩單價,工作需要一些專業軟件用著舒服,8700K對比4790K提升很多,

最後還是看你電腦想幹什麼才用什麼配置。各有所需,

有裝機需求可以諮詢我,不賣機器,現在轉行了,

有人說8400好,我覺得不好,不要對比以前的平臺,同平臺對比一下,哈哈,個人看法


眾泰銷售總監


沒有這樣的說法,我覺得嘛一是看口袋,二是看需求。

看口袋

如果我有億萬身家並且我還懂電腦,而我對電腦的需求僅是看炒股軟件。那我攢一臺機會因為炒股軟件只需要賽揚奔騰處理器的性能就足夠而不去買I7甚至I9嗎?那基本不可能的,鐵定兩萬一顆的I9-9980XE弄起,不差錢就這麼任性。

有些人袋中閒錢到了一定程度,基本是隻買貴的不買對的。

只是貧窮讓人如此理智而已。

上週給一老闆裝機,他的需求就是用來玩VIVE VR,在找我之前他是先在網絡看了網絡整機,配置是8700K+B360M+GTX1080+16G+240 SSD SATA,然後主機還需要1萬3。

一通計算下來,主機配置有些奇葩就不說了價格還偏高。反正那老闆也是電腦小白也不會玩超頻,本著誠信經營概念我給他改了建議,把處理器替換成I7-8700+B360高端板,開始他也同意下來到裝機那天又打電話給我說照著外星人的一套配置改回I7-8700K+Z370(有跟他提過最合適的組合就是這個)。

好吧,您隨意!我照辦!這也多得我沒告訴他其實還有I9-9900K和RTX2080TI和64G內存。

看需求

我個人在公司和家裡的電腦處理器分別是E3和I5。兩臺主機都比較有年份,公司電腦因為有時候利用CPU資源較多所以當時選擇了跟I7同樣核心線程的E3。家裡的電腦因為偶爾玩單機,所以16年那會1千6百多掃了一套I5-6600K+B150 PRO組合,而當時一顆I7-6700散片需要近1千8。

I7會不會更好?當然會更好,但考慮到價格因素不至於,需求和價格根本不成比例。用E3、I5和I7的差距很小。

昨天剁手節考慮到以後會在家裡做一些視頻,所以趁降價1750入手了原盒R7-2700,800入手了B450-F。入手這套組合因為做視頻I5-6600K的性能遠遠不夠,但同樣我也不會做冤大頭去買I7-8700或者I7-9700K那些,咱又不是拿來打遊戲。

如果我玩遊戲預算又差不多那我會考慮I7-8700K或者9700K,價格偏高歸偏高但更合適。但如果玩遊戲我的顯卡達到了卡皇級別又需要開2K高幀率高畫質那些並且預算又有限,那我就可能不會考慮I7,因為瓶頸在顯卡,所以一顆R5-2600已經足夠發揮和I7-8700一樣的效率。

雖然在處理器近似性能中有很多其他選擇,但I7也有它自己的定位和市場。所以,沒有懂電腦不買I7處理器這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