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大學生不願意從事銷售行業?

柳州納意體驗式培訓機


你好,銷售可以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和經常接觸的崗位了。為什麼有個大學生不願意從事銷售呢?以下幾點比較相關吧。

1、性格問題

銷售還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乾的,比如偏內向和內向的人就很難適應銷售,也不大敢去想,所以找工作的時候,這類大學生很少有人回去應聘銷售崗位。就算是去應聘了,成功幾率低。因為在面試的時候,內向的人一般會被銷售主管刷掉的。

其實,看看身邊的做銷售的人,個個都是“厚臉皮”的,有些人就做不到這一點。大學生怎樣呢?看看有多少大學生在學校時連跟陌生女同學說話都不敢,更別說去追女生了。

所以,性格是很關鍵的一點。

2、對銷售的誤解

很多人給我們傳播的觀念是,銷售就是要陪客戶酒,要上門推銷。比如,如果我們身邊有人做銷售,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你應該很能喝酒吧!”這對很多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基於這樣的誤解,很多都不會將銷售作為求職的第一選擇,甚至不會考慮。

3、底薪低

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說,工資其實是他們很看重的一點,或多或少都有攀比的心理,每次聚會都會旁敲側擊去打探同學的工資的。而銷售崗位恰恰是底薪很低,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馬上拿到高提成的機會也不大。

所以啊,很多拿到銷售offer的時候,看到底薪這麼低,如果有稍微好一點的選擇,都不去幹銷售了。

4、面子問題

在很多家長的觀念裡,大學生只有坐辦公室的才有面子,所以很多父母都不會支持自己的孩子大學畢業後去做銷售的。不然,逢年過節的時候,這個親朋的孩子在某某機關工作,那個好有的孩子在CBD當白領,父母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孩子是做銷售的,整天在外面跑。

還有一些人覺得,銷售很傳銷差不多,怕孩子誤入歧途啊!

這幾條你有中嗎?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我是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區閱”,更多職場乾貨歡迎關注我。


區閱


不是銷售大學生們不想去。

而是市場上提供銷售崗位的企業大部分不靠譜,一眼望過去就知道是那種傳統行業,沒啥核心競爭力的聽都沒聽過的小破民營公司。底薪不高。東西難賣。

傳銷,保險,理財,成功學培訓公司也混跡其中。連底薪都沒有。

如果是500強高大上企業的銷售呢,寶馬,奔馳,IBM,華為,寶潔公司的銷售,想逗不用想大家打破頭去。

因為有錢,有面子,鍍金,能學到東西,職業生涯有保障。

大學生們也不傻,去哪些不靠譜的民營公司當銷售就是等於當這些公司的炮灰而已。

市面上的公司很多很雞賊的,自己賣不出去東西,想靠極低的成本招些業務員,他們收集客戶資料,甚至不給底薪,靠打雞血忽悠大學生,萬一出了單,大頭是公司的,公司還不花錢養銷售。

市面上也只有銷售崗位敢臭不要臉的給很低的工資或者底薪。

因為他們的算盤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再說回來,大學生們的志向肯定都不去幹銷售,不能因為市面上銷售崗位多,就得屈就幹銷售。

這個就何不食肉糜了。

我自己是幹銷售職業的,並且還在比較知名的企業諸如美的,聯想,三星。

說實話,收入待遇,職業發展沒外界那麼好,並且銷售工作壓力大,還老裁員,所有崗位裡最不穩定的崗位。

寧肯下決心考公務員,不到萬不得別幹銷售。

歡迎大家評論區討論留言。


老李校長


因為有的大學生畢業後你就會發現,銷售行業的招聘是最多的,而且工資也會比較高,但大家想起來銷售都是那種讓你比較煩的在街上拉著你一頓說的那種,被人拒絕,被人罵是常有的事。


我講講銷售這個崗位的情況吧。首先,銷售需要對產品鏈(或公司業務)非常熟悉,融會貫通;也要求有溝通技巧,你要懂得抓住客戶的心理賣貨,做到讓別人不反感。我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非常不容易。很多朋友做銷售到現在,每天的工作壓力都很大。一是來自於銷售業績壓力,二是客戶很難應付,有時候客戶甚至挑刺到讓你抓狂。銷售這一職業所面臨的困難,一點都不亞於別的任何崗位。

其次,銷售薪資非常高。銷售一般由底薪+提成組成。之前在銀行工作的時候,銀行sales每個月扣掉的五險一金相當於我整個月的工資。就醬。最後,我想說,銷售真的不是沒有核心技術。

大家普遍心理預期的銷售還是街邊房地產中介銷售那種,拉著你買貨,你很煩的場景。可是隨著各行業的發展,傳統銷售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整合銷售,例如商務經理、渠道拓展等等職業的興起。現如今的銷售,是做資源與資源的置換,還做市場資源整合後的物品售賣。其中涉及到市場營銷學、社會學、消費者行為學等等學科的綜合知識。

說實話,每次看到別人說銷售沒有技術含量,銷售這個工作低人一等我就挺煩的。每一種職業都有自己的困難,銷售被客戶罵、賣不出去東西的時候,你可能已經下班在家看電視劇了。他們拿工資高,可能是自己拉下臉跑客戶被別人罵祖宗換來的,坦誠的講,讓我去做這種工作我真的承受不來。別人工資高,是應得的。


笑笑161562183


我是15年畢業,然後從事銷售工作到現在,其中的酸甜苦辣都有,什麼事都經歷過,我是在一個生活節奏很慢的北方四線城市,晚上等著見客戶等到晚上十點,這邊一般晚上六七點就絕大部分的人都下班了,遇到過非常好的客戶,去了請吃飯喝酒,然後搶著付車費,也遇到過非常多的拒絕謾罵,準備了很多的材料,結果客戶來一句我不想做,只是想了解下。當然,工資方面也沒準,我最少的一個月拿了六百塊錢,最多的一個月拿了七千多,但是是用下班不固定,週六日基本不休息,有客戶需要就必須到換來的。怎麼說呢,進入了這個銷售行業這麼久,也是一步一步做起來的,現在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主管,希望會越來越好吧,銷售確實很鍛鍊人,如果一個剛畢業的人直接做銷售的話,他的整個人的感覺會跟他的同學差的好多,完全碾壓同年齡的人





文竹


銷售是就業市場需求量最大的職業,因為任何一個以“贏利”為目的的機構都不能缺少它,同時銷售對於學歷、專業、證書等硬件的准入門檻也低於很多職業,所以,應屆生招聘會上出現大量的銷售崗位再正常不過了。

我經常去大學做職業規劃、求職技巧的講座與培訓,對於這個問題深有感觸。

很多大學生不願意從事銷售,是源於偏見及不瞭解,而非理性選擇的結果。

有幾次培訓,介紹銷售這個職業之前,我問同學有誰想做銷售嗎?二三十人中無一人舉手,理由不外乎是“銷售就是推銷,總要死皮賴臉地求別人、社會地位不高、壓力大、收入少”。

詢問一位同學想做什麼?他說“外貿”,我說:“完整的外貿工作包括國外客戶的開拓、國內供應商的開發、訂單管理、物流四大塊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國外客戶的開發,所以實質上也是銷售,只不過客戶在國外而已”,這位同學說:“但是外貿可以經常出國,看起來更加體面”。所以說,大學生看問題很多時候只是看表面,而不思考本質。

其實,不僅僅是大學生,很多職場人士也就是大學生的家長也持有相同的觀點,一位同學曾經對我說:“我爸爸說千萬不能做銷售,否則大學四年就白讀了”。

因此,作為一個職業諮詢顧問,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些大家對銷售工作的誤解:

銷售確實要追著客戶,但是不代表沒有尊嚴。

天下也沒有不受氣的工作,要賺錢,肯定要受氣。銷售在外受氣,但在公司內部地位高;對外朝南坐的,在公司內部要受氣,譬如人力資源、行政。

銷售的硬件准入門檻雖然低,但它卻是非常具有挑戰性、並非人人能做好的職業,它對從業者的溝通能力、談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商業敏銳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最重要的一點,在所有的職業中,銷售最容易晉升到公司的決策層,譬如聯想CEO楊元慶、格力總裁董明珠都是銷售出身。自己創業成功的,在公司起步階段大部分也是做銷售,譬如第一次創業的馬雲常常揹著裝滿小工藝品的大麻袋,在杭州的大街上穿梭售賣,新東方的俞敏洪為了招生自己去貼小廣告,京東的劉強東在中關村買VCD。

當然,澄清誤解並是不勸大家都要去做銷售,只是當銷售符合你的興趣,你又有優勢時,不要因為偏見無知放棄了這個前程大好的職業方向。

我是【職業諮詢顧問陳凱】,如果覺得我的回答不錯,歡迎點贊或點擊右上角【關注】,讓我們一起用智慧成就快樂工作!


職業諮詢顧問陳凱


銷售是一個公司生存的基石,一個公司最重要的部門一般是銷售和研發。

研發部門要求的畢業學生素質高,一般都是研究生或者以上學歷,但是銷售行業要求就沒那麼嚴格,這個行業入門的門檻相對較低。

但是就如郭德綱說相聲這個行業一樣,門檻很低,進門才發現眼前有很多樓梯要去爬。

銷售也是,入了門才發現,困難重重。

銷售是什麼,就是一種與人打交道的行業,人其實是最難搞定的,銷售行業門檻低這就導致了銷售行業魚龍混雜。

什麼人都能混入這個行業,而一些人用歪門邪道,有時候業績比你正正規規的去做事的的人好要好看。

這也導致了很多人應徵銷售,然後中途退出,這行業太難了。

競爭大,薪資低,人員複雜,有的時候常常會被一些事搞得處於崩潰邊緣。

所以很多大學畢業生,寧願那一份穩定的工資,低一些都沒關係,也不願去應徵一些企業的銷售崗位。

這行真的這麼不堪嗎?

其實未必,高端點的銷售其實都是對人性瞭解很透徹的人,剛剛大學畢業的大學生肯定是駕馭不了的,首先面子關很多大學畢業生就過不了。

懂得何時要伏低做小,何時要把客戶當大爺,何時要對客戶威逼利誘,這大約都涉及到心理學的東西了。

而玩得好的銷售精英其實都是人生贏家,像唐駿拿著假的外國野雞大學的文憑就敢忽悠國內企業,就敢宣稱《我的成功可以複製》。

這是真正的銷售高手。

真正的銷售高手是首先要把自己先賣出去,然後才是賣產品。其實很多畢業生其實不妨想做幾個月的銷售,享受一下被蹂躪到崩潰邊緣的感覺,這樣今後不管參加別的什麼工作都會大大提高幸福指數的。


薛白袍


整體來講,可能是大學生們放不下身價,因為畢竟是辛辛苦苦十幾年寒窗苦讀上的大學,結果畢業了去從事沒有學歷門檻的工作,會顯得很沒有面子,也會影響個人的自尊心,因為大多數的銷售工作都是社會上看來地位比較低的。

就我本人來講,我在大四實習期就幹了房產銷售,總體感覺很鍛鍊人,對於在學校呆了十幾年的我來說教會了我很多東西,很是磨礪人,對於融入社會來講很有幫助,不過也確實存在來自社會上的異樣的眼光,會讓人覺得社會地位很低。

從長遠發展來看,我也不會選擇長期從事銷售工作,一方面的確不太能接受來自社會上的歧視壓力,因為畢竟我也是受過大學教育的,哈哈😄;另一方面來講,既然我鍛鍊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就不會繼續再從事銷售類工作了,因為的確,雖然銷售提成收入高,但是壓力真的大。


君子世無雙


首先,說明一下自己的觀點,銷售行業難招人和大學生是否願意涉足這個行業關係不大,這個行業難招人是行業的性質來決定的。

為什麼銷售行業口碑差,人員流動性強?

1、銷售工作苦、但是地位低

相信幹過銷售行業的朋友都曾經深有感觸,無論在哪個行業,銷售都是入行門檻最低和公司地位最低的,這個地位和業績不業績的關係也沒有那麼的大,即使你的業績很出色,你也不一定能夠贏得公司的尊重。

但是如果說論辛苦程度,銷售無疑是公司裡最辛苦的,像保險和金融行業的銷售人員,除了需要幾乎全天候的跑業務以外,部分公司還要求業務人員參與陪酒甚至上門推銷。

保險行業的這種應酬尤其的多,每年保險公司都會要求員工出一部分錢邀請意向客戶一同參加活動,然後在酒席或者旅遊途中讓客戶下單,這樣的做法相信很少有人願意接受。

2、生活不穩定

銷售可以說是市場上收入最不穩定的一個職業,業績好的時候收入能夠多達幾萬,業績差的時候有的一個月連幾百塊都沒有。

但是銷售並不是一個付出就能夠有收穫的行業,好的銷售除了需要好的口才以外,還需要有好的客源,這些都需要工作經驗來積累,所以對於一般的應屆生而言,想要通過銷售快速提升生活質量,這樣顯然不現實。

除了收入不穩定之外,銷售崗位的流動性也很大,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一個銷售如果連續2個月沒有業績,公司不開除他,他自己基本也會走。

3、社會地位低

無論是父母還是同學,大家都對銷售比較反感,大家都認為銷售是比較低技術含量的一個崗位,這時候你想做銷售崗位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所以很多人會礙於面子,不會去做銷售崗位。

所以銷售崗位難招人完全是崗位本身性質決定的,而不是大學生挑三揀四的結果。


荊楚求職


很多人畢業以後想朝久晚五,想週末休息,又想要工資高。不是五險一金不做,工作不自由不做,領導說話不好聽不做,工作太乏味辭職,世界那麼大想去看看辭職。工作挑的一塌糊塗,小心情特別多。

而辦公室工資確實能實現生活與夢想都可以兼顧。但是弱點是工資並沒有那麼的理想。如果想在短時間內實現工資的財富自由化有點困難。所以這個時候,辦公室室人群又會抱怨。申明一下,這邊說法並沒有針對辦公室人群哦。

銷售很多90後的自尊心很強的,關注自我價值的多,別人的冷眼,語言傷害會使很大一波的90產生畏難情緒,會選擇離開銷售行業。上一輩人的也會用有色眼鏡來看銷售行業,他們會說銷售行業的行業內幕,儘管有的是真的,但是問題是品行不正的人,任何行業都是這樣的。

我個人認為。銷售是一個很鍛鍊人的工作,其實也是一個代表公司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的中介。相當於紅娘。說的直白點就是人與人的溝通與交流。感情和溝通建立到位。單子也就成了。沒有必要低人一等,求別人。如果確實攻克不了的客戶,一直低看你的。可以選擇放棄。畢竟合作就是共贏的。我的利潤點,我的產品達到你的心裡想法。能共同賺錢的合理買賣。所以這是一個合理買賣。客戶談成了,這些客戶也是你的人脈!通過這些人又可以建立起新的人脈,人脈建立了,錢也賺到了。


小月餅說


如今的銷售幾乎都是電銷。就是通過電話約見,然後面談。有的像保險公司一樣,直接是電話銷售。相對於這樣的工作,大學生為什麼不願意從事呢?

首先,銷售的門檻很低。不管是你什麼學歷,在銷售公司,只要你能出業績,你能夠開單甚至是你為公司創造價值,你就是牛逼!換句話說,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

不管是互聯網公司還是傳統行業,大學生並不是因為公司不想幹,而是真的不願意幹銷售,這其實是公司無關的。面對業績的壓力以及顧客的冷嘲熱諷,很多大學生內心都十分抗拒。

其次,就是大學生在學校嬌生慣養造成的。他們很多對於金錢.求職等沒有太多概念,並不知道現實有多麼殘酷。總是自己以為什麼就是什麼,考慮的還少。


第三,就是沒有太大的壓力。這個跟錢差不多,畢竟剛出校門,對於很多東西都沒有實質性概念。沒有受太多苦的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有多麼渴望。

第四,只知道自己不想幹什麼,但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這個很正常,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很多人都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歡幹什麼,能夠幹什麼!但是,他們知道自己不喜歡幹什麼,比如說。銷售!

最後總結一下,就是不能吃苦!雖然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是,這句話在他們身上並沒有折現出太多。他們還是更希望找一個輕鬆一點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