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玩家的這 11 個等級,看看你在哪一級?

有一位外國表友發了一張圖,玩表的 11 個階段,廣為流傳。


手錶玩家的這 11 個等級,看看你在哪一級?


此圖一出,群裡討論許久,事實上我看了一會後,發現根本找不到自己對應的階段,而且從可以預測的未來來看,應該也沒有我的位置。

這張圖代表了一部分典型表迷的花錢經歷,但我們大部分人本質上只是普通消費者(絕大多數人甚至一輩子不會踩進古董表這個領域),所以嚴格來說,基本沒有可參考性。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買表過程,這反而是比較有意思的話題,今天不妨聽我來剖析一番。

就這個問題,我特意和兩位很有代表性的讀者交流了。

第一位,算是收藏級別的(被我們稱為勞王),大約有四五十塊古董勞力士(包括一塊目前差不多要 200 多萬的保羅 • 紐曼迪通拿),昨天晚上聊完,他順手拍了自己戴著的一塊表給我。


手錶玩家的這 11 個等級,看看你在哪一級?


他說自己買表非常簡單且清晰,人生第一塊表,是十多年前買的卡地亞,隨後馬上開始買勞力士,綠水鬼入門。加上有一段時期在美國出差生活,勞王受古董表圈子的影響比較大,所以繞過很多階段,直接投入古董勞力士的懷抱,直到今天。

" 從目前來看,我基本停留在這個階段,除非有特別好的新表,不然不會有太多突破。" 他說。當然最重要的一點,作為古董表玩家,他從來沒有所謂的 " 意識到鐘錶產品都是騙人的 " 這個階段," 因為買表就是純喜歡,甚至沒有主動再賣掉的打算。沒有利益計算,就不存在這種問題。"


手錶玩家的這 11 個等級,看看你在哪一級?


這一點非常重要,我接下來會說。

第二位讀者 Sam,買新表比較瘋狂。" 人生第一塊是歐米茄,記得當年買時在櫃檯猶豫了 1 小時。" 估計他自己也沒想到,因為辦公室就在一個珠寶街邊上,中午有空就瞎逛,接下來鞋子溼了一打又一打,錢花得越來越快," 之後開始買卡地亞、帝舵、積家 ……"


手錶玩家的這 11 個等級,看看你在哪一級?


勞力士也是很難繞過的階段,從第一塊 DJ 日誌型開始,Sam 走上打包買勞的階段,黑水鬼、綠水鬼、探險家 II、海使、鋼款迪通拿、遊艇名仕、天行者,差不多收了一打多。

但真正讓他絕對中毒的是沛納海,15 年前買了第一隻後,一直毒到今天。" 記不清買了多少塊,最近幾年熱度下降不少,除了銅表,普通的已停手。"Sam 說,他從沒打算玩古董表," 接下來應該就是繼續隨性,喜歡什麼買什麼。"

今年年初時,他隨手拿了些表拼了一個 2018。這張圖包括了勞力士、沛納海、百達翡麗、愛彼和萬國。而這僅僅是他收藏的一小部分。


手錶玩家的這 11 個等級,看看你在哪一級?


燒錢買表後悔過嗎?Sam 說:"2 個孩子大學畢業,又不用付學費了,不買表錢賺了幹嗎?"

說真的,我就是喜歡你們不功利的樣子。

其實在我們的聊天中,讀者中宋更有趣,直接手寫了他個人理解的買表階段。


手錶玩家的這 11 個等級,看看你在哪一級?


我認為,這張表格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更有借鑑意義。

首先第一階段," 不錯的瑞士表 " 範圍非常廣,大家五花八門的選擇都涵蓋在內。其次,依然繞不開勞力士,這也是普遍現象。第三,水深錢淺,放棄古董表,也是正常選擇。第四,雖然也買過複雜功能的機械錶,最後定格在勞力士基本也是因為預算不太夠,沒法再任性往上走。

瞭解自己的消費實力,是買表的重要前提!


手錶玩家的這 11 個等級,看看你在哪一級?


既然聊到這兒,我順便幫剛入門的讀者理理買表思路。

首先,人生第一塊表,完全取決於你對自己消費力的判斷,以及願不願意等待。不願等的早已被 DW 之流騙走了錢財(當然也沒值多少錢)。

我一直的建議是,不要退而求其次,選擇喜歡且夠一夠才能實現的(我自己的第一塊是積家翻轉兩地時,群裡有兔粉直接上手寶珀 6654,甚至還有第一塊就買百達翡麗年曆的,完全因人喜好及財力而異)。

比如最近很巧,有兩位讀者來詢問,預算 10~15 萬,想要一塊正裝表和一塊運動表,立馬被我提醒——第一次買表,做減法,選一塊預算範圍內最合適的,分拆的結果很有可能未來兩塊都不滿意。


手錶玩家的這 11 個等級,看看你在哪一級?


這樣選表的好處在於以後回頭看時,會發現省了過渡的錢。更重要的是,之後再買時,會更加清晰自己想要什麼。

我所看到大多數讀者的第二塊表,基本有兩個特點:選不同的品牌,或不同的風格(比如從正裝表到運動表,反之亦然)。


手錶玩家的這 11 個等級,看看你在哪一級?


再有更多預算的,會開始追求複雜功能(比如群裡一位起點頗高的妹子,買完 PP4947 後,開始饒有興趣研究寶璣陀飛輪了)。


手錶玩家的這 11 個等級,看看你在哪一級?


再往後,普通消費者並不會輕易涉及古董表,反而有一種可能,在達到自己消費能力的頂端後,會開始往回買。

比如我自己,較早買了 PP 年曆(實現人生某一個階段的一步到位)後,我開始回頭買勞力士迪通拿,喜歡過香奈兒的一塊 J12,對歐米茄超霸也情有獨鍾,還特別愛寶珀女表的顏,對曾經擦肩而過的寶璣鵝蛋還心存讚美,覬覦愛彼閃瞎眼的霜金皇家橡樹,甚至打算買一塊 Oris……


手錶玩家的這 11 個等級,看看你在哪一級?


其實到了這個階段,就真的屬於 " 喜歡錶 ",可以拋開一切外界標準,而不是被 " 性價比 "、" 名氣 "、" 能否高位出手 " 這些問題所制約。

某種意義上來說,女人買表比男人更純粹,因為在 " 喜歡 " 這件事上,就不能有太多計較。當然女人選擇也多,畢竟大把的鑽石,沒幾個人抵擋得了。

為什麼我不同意 " 鐘錶產業是騙人的 " 這個觀點?這也讓我想起大家對於 " 鑽石是 21 世紀最大的騙局 " 類似的評論,差不多意義。

很多時候,產品價值就是由人賦予的(連黃金都是),但生活本就如此,事實上它比虛無的比特幣之類有意義多了,因為它精緻充滿美感,潛移默化提升審美。

之所以有表迷認為手錶騙人,是因為最終把它當成了一門生意(比如計較一塊表出手後虧了幾千上萬),在一番買賣後發現沒賺到錢,心存不滿。

但真正的喜歡不求回報。千萬別想著買表能保值,它如同衣服一樣,是消費品,伴隨生活,搭配裝扮而已。

能喜歡上機械,進而研究機芯運作和美感也當是收穫一個愛好,偶爾能遇到價格堅挺還能漲的手錶,就歡呼自己賺到了吧。

之所以寫這個,是因為這些日子接受到不少讀者的諮詢,充滿了猶豫和權衡,無非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感受——小處不計較才是大智慧。

花錢買的不僅僅是物品,還有愉悅的心情和人生經歷,這又如何拿錢來一一衡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