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滿手下的將士,連殺七十位武將,為何人人稱讚?

歷史上有一個叫做後周的國家,可能許多人對其很陌生,但是這個國家對中國歷史的進程起到了深遠的影響。那麼又何出此言呢?原來後周就是被趙匡胤奪取的國家,由於奪位過程並未發生激烈戰爭,趙匡胤得以直接獲得一個比較完整的國家,而且後周的國力並不差,那麼後周這個國家又是靠誰強大起來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柴榮(郭榮)

皇帝不滿手下的將士,連殺七十位武將,為何人人稱讚?

柴榮年少時家道已經中落,雖然不至於流離失所,但也不再是大富大貴之人。但好在他有個姑媽是郭威的妻子,而郭威卻是後周的開國皇帝。從這點上看來,郭威也是個能力極強的人,也確實如此,他治國有方,在他繼位時期,後周百姓也算是在五代十國這個亂世中比較幸福的了,但是郭威卻有個大問題,就是沒能留下子嗣,這可是個硬傷。他一直在尋找繼承人,在這過程中,因為柴榮辦事謹慎小心,待人有禮,深受郭威喜愛。郭威有心立其為太子,於是將其收為養子,讓他跟隨自己學習武藝和布兵謀略,柴榮也確有才能,在戰場上驍勇善戰,屢戰屢勝,郭威更堅定了自己的心思。

皇帝不滿手下的將士,連殺七十位武將,為何人人稱讚?

郭威去世前,將皇位留給了柴榮,柴榮也因此改名為郭榮。五代十國期間,各國混亂不停,民生凋敝,國家破敗,而後周國內並不在最強的那一梯度,國家安全不能保障。而柴榮本人是有雄心壯志的,他想要像秦始皇一樣統一全國,建立一個強大的富裕的統一國家,百姓不再流離失所,國家不在戰亂不停。

皇帝不滿手下的將士,連殺七十位武將,為何人人稱讚?

但真正接觸到自己的部隊,他才發現自己的宏偉夢想有多麼難以實現。軍隊效率低下,上級長官喝兵血卻不作為,下級士兵懶惰成性。不過這也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連年的戰亂不知何時才能停止,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第一想法,這還是小兵的心思。將領更是隻顧自己的利益,不聽上級命令,消極抗敵,臨陣脫逃,叛亂反戈的事時有發生,只是問題太多柴榮暫時顧不得。但是有一次契丹南侵,柴榮親自出擊,契丹將領如狼似虎,驍勇善戰,而反觀自己的一方將領,竟然害怕逃亡了。若不是柴榮身先士卒,後周的陣型早就被衝散了。戰後柴榮大發雷霆,他準備好後罰一罰這些不知輕重的將士,統計之後竟高達七十人。他的軍師勸他先不要動他們,否則將會出大事,柴榮卻下定決心,無情的公眾斬殺了他們。這一下震懾軍隊將領,他們再不敢像從前一般,後周百姓人人稱好,也無人說他殘暴。

皇帝不滿手下的將士,連殺七十位武將,為何人人稱讚?

從此之後,上級將領再也不敢肆意妄為,一批盡心盡力的人被提拔上來。下級士兵也逐漸得到足額的軍餉,在加上上級將令嚴格的要求他們,他們在戰場上十分勇猛。柴榮從此創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國家也日益強盛。

皇帝不滿手下的將士,連殺七十位武將,為何人人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