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縣:浪裡潮頭踏歌行

佳縣:浪裡潮頭踏歌行

佳縣縣城新貌

佳縣:浪裡潮頭踏歌行

上世紀80年代的佳縣縣城一角

佳縣:浪裡潮頭踏歌行

榆佳工業園區多晶硅項目

佳縣:浪裡潮頭踏歌行

滲水地膜旱地穀子大豐收

佳縣:浪裡潮頭踏歌行

穿梭在棗林中的高速公路

佳縣:浪裡潮頭踏歌行

老年灶讓農村老人安享晚年

佳縣:浪裡潮頭踏歌行

移民搬遷新村

佳縣:浪裡潮頭踏歌行

上世紀80年代黃河渡口

佳縣:浪裡潮頭踏歌行

遊人體驗黃河漂流

歷史無聲,歲月有痕。2013年以來,隨著佳縣創 建省級衛生縣城,山城面貌每天都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實現了自建縣以來的8個“從無到有”,結束了佳縣 縣城歷史上無電梯、無公交車、無水洗公廁、無垃圾填埋場、無汙水處理廠、無紅綠燈、無人工綠化、無天然氣 的歷史,這8個“從無到有”,只是佳縣借力改革開放的大潮取得大發展的一個縮影。

40年來,佳縣以加快農業發展為基礎,大力推進 工業發展進程,著重打造旅遊服務業,促進經濟社會發 展,全縣呈現出工業經濟強勢崛起、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文旅事業蒸蒸日上、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商業市場 異常繁榮、交通道路四通八達、幸福指數節節提升的景象,獲得省級衛生縣城、省級旅遊示範縣、全省雙擁模 範縣等榮譽稱號。

統計數據顯示,佳縣地區生產總值由 1978 年的 0.28億元迅速躍升至2017年 的50.51億元,經濟總量翻了 7.49番。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由 1978 年的 150 元增加到 2017 年的 27442 元,與 1978 年相比翻了7.5番。

改革開放之前,佳縣產業結構一直處於農業為主的單 一模式,第一產業佔比長期保持在 80%以上,產業結構落後。改革開放以來,佳縣根據 自身縣情特點,立足資源優 勢,在強調農業基礎地位不變 的同時,大力支持大型企業入駐工業園區,著力打造全域旅 遊業。三次產業結構在調整 中不斷優化,三次產業比由 1978年的81.1∶6.3∶12.6變為 2017年的22∶39∶39。

40 年來,佳縣不斷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 善農業生產條件,農村經濟 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同時,廣大農民實現了農林 牧漁全面發展,農業基礎更加 穩固,農村經濟協調發展。 2017 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 到 18.66 億元,是 1978 年的 62.9倍。

佳縣依據“工業強縣、產業富民”的戰略規劃,大力發展非公有制工業,不斷加快工 業化進程,隨著榆佳工業園區的日趨完善,全縣整體工業規 模不斷擴大,工業總產值從 1978 年的 258 萬元增長到2017年的25.1億元,翻了9.9番。同時,佳縣國有、集 體、個體、私營、股份制競相發展,各類服務業迎來了快 速發展。2017 年,第三產業增加值19.69 億元,是 1978年的572.4倍。

佳縣還堅持“做大旅遊”和“做新文化”兩手抓,以 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為契機,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產業,構建起五大旅遊板塊。

40年來,佳縣從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入手,注重整 體謀劃,補齊短板,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城鎮化率達到 36.02%。同時,交通網絡不斷完善,運輸能力不斷增 強,運輸效率不斷提高。2017年,全縣公路總里程達 到2112.35公里,是1978年的4.5倍。

不忘初心,心繫民生。40年來,佳縣按照全覆蓋、 保基層的原則積極推進社會保障事業建設,將民生“蛋 糕”越做越大“,以民為先”的樂曲譜寫到千家萬戶。來源:榆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