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圪蹴起”的紅棗,富起來的棗農

“圪蹴起”的紅棗,富起來的棗農

“圪蹴起”的紅棗,富起來的棗農

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佳縣木頭峪鎮王寧山村村民劉芹連把兩個空筐子架好,第三趟往返自家的棗園。

“圪蹴起”的紅棗,富起來的棗農

劉芹連打棗,愛人翠娥在撿棗

愛人在地裡打棗忙得緊,劉芹連也是個勤快人。24歲他接過父親的班開始種棗樹,一種就是三十年。

小時候家裡棗樹只有十幾株,“竄天”一樣長到20米高,每年結果的數量不錯,質量不行,全是小蛋蛋。

棗打回來,劉芹連裝上一麻袋,黑起爬起來,走上20里路到木頭峪鎮去賣棗。七八十斤的棗,一斤能賣上一毛八分錢,就是一年的收成。

“圪蹴起”的紅棗,富起來的棗農

擁有4500畝棗園的王寧山

王寧山村有4500畝棗園,是黃河沿岸的紅棗主產區,也是優生區。

老話說“桃三杏四,棗圪蹴起就是”,說桃樹三年杏樹四年頭上就結果了,棗樹最快,長的像大人圪蹴著一樣高就開花結棗了。

但紅棗讓王寧山人得了益,又讓他們犯了難。紅棗十年九欠,2014年,全村貧困人口223名,貧困發生率達到了15%,昔日的富裕村“衰落”了。

“圪蹴起”的紅棗,富起來的棗農

今年劉芹連家的棗已基本銷售完畢

劉芹連說,那時務棗就靠運氣,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那幾年他們最多一年能賣到五萬塊,最少(2014年)才賣500塊。因為紅棗最怕開花和成熟時的連陰雨,雨水讓正值膨大期的紅棗開裂、掉落,甚至面臨絕收。

“圪蹴起”的紅棗,富起來的棗農

務棗30年的劉芹連

而那幾年,整個佳縣偏逢連陰雨,雨一場場下,地裡爛得沒有棗。

為了挽救這項支柱產業,佳縣推廣老棗園綜合改造,利用降高塑形豐產技術給棗樹“理了發”,從原先的十幾米降到三米高,既便於管理,又方便水分輸送到頂端,樹體有限的營養得到均勻分配,更重要的是,棗的成熟期得以推遲,避開雨季,裂果率降低不少。

“圪蹴起”的紅棗,富起來的棗農

劉芹連與岳母一起晾曬紅棗

今年,劉芹連家棗園產棗27000多斤。除了賣棗,村裡給大夥集中培訓釀酒技術,按照三斤棗釀一斤酒,酒價每斤15元,劉芹連又增加了一筆收入,而全村預計產棗200多萬斤,好棗基本已經售罄。

村酒廠現在正在抓緊收酒,每年,村裡的酒廠能從村民家收酒5萬到10萬斤。王寧山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杜軍鋒說,20斤紅棗釀酒的經濟效益最高能到150元。前天,西安一家企業來王寧山買棗,一訂就是4萬斤。

村裡還辦起了養豬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入股,釀酒小作坊蒸餾剩餘的酒糟作為飼料,豬場的糞便,經過腐熟形成有機肥,追施棗樹,生產有機紅棗。

有機紅棗—紅棗原漿酒—酒糟—原生態土豬—發酵有機肥—有機紅棗,產業鏈長了,劉芹連們的日子也越來越敞亮。

本刊記者 徐旻禾 馮雪峰

“圪蹴起”的紅棗,富起來的棗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