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把“中國特產”帶回去,想出口到其他國家,卻四處碰壁

我國的可耕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三,在這片土地之上孕育出太多的植物。在田野里長滿了千奇百怪的花花草草,這些野生植物在經過幾千年的品種改進,很多植物已經成為了頗具食用價值的蔬菜和水果。

印度把“中國特產”帶回去,想出口到其他國家,卻四處碰壁

到了現在,有更多的野菜野果子開始了人工育種,成為市場中常見的一種美味。

亞熱帶、熱帶地方的水果品種更豐富,不同口感的水果也出售到全國各個地方,甚至也有一些水果已經出口到了國外。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種水果,口感上甘甜可口,本身就汁多皮薄,自然是受到了市場的歡迎,這種水果就是荔枝。

印度把“中國特產”帶回去,想出口到其他國家,卻四處碰壁

要知道在2000多年前我國就已經開始了人工的種植和培育,楊貴妃可是為了品嚐這種水果,讓士兵快馬加鞭從南方帶過來,因此它也有“妃子笑”的美稱。

吃過荔枝的朋友都知道,果肉晶瑩透亮,看起來就像是一種藝術品。本身的汁液就比較充足,品嚐上一口瞬間充滿味蕾,讓人吃了之後還想吃。

正因為有這麼好的食用口感,荔枝的市場價還是很貴的,價格達到了5-8元,多數農民依靠規模化的種植實現致富的道路。近年來由於種植的人太多,種植面積增加,以至於出現了滯銷的現象,收購價不過幾毛錢一斤。

印度把“中國特產”帶回去,想出口到其他國家,卻四處碰壁

荔枝本身的產量比較多,且種植起來比較簡單,所以才會吸引這麼多人的種植。不僅國內的種植面積擴大,荔枝也被大量種植在印度。

作為我國的原生水果,在18世紀的時候就已經被引種印度生長。印度本身的氣候環境就比較優渥,荔枝來到這裡後產量和生長速度都有了提高,果農們也開始投入到荔枝的種植中。

印度把“中國特產”帶回去,想出口到其他國家,卻四處碰壁

我國的荔枝現在已經出口到多個國家,深受歐美市場的喜愛。印度看了眼紅,他們把這“中國特產”帶回去種植,也想要出口到其他國家去,可卻四處碰壁,目前為止並沒有取得太突出的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實也怪他們自己,畢竟果蔬的生長再好,如果環境汙染的問題嚴重,那水果的食用安全性也沒有保障。印度的自然環境汙染比較大,經常會發生荔枝中毒的事件。這樣國際上自然不買賬,就算價格便宜,產量再高,也不受待見。

印度把“中國特產”帶回去,想出口到其他國家,卻四處碰壁

不要以為佔有氣候上的優勢,就可以在國際的貿易中佔有先機。印度因為環境問題而失去了賺錢的機會,我們也要引以為戒,配合國家環保政策的同時,也要保護好我們自己的環境,這樣才能長久發展,你們說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