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戰場上,怎樣杜絕戰馬累死?成吉思汗用此辦法簡單搞定!

古代戰場上,怎樣杜絕戰馬累死?成吉思汗用此辦法輕鬆解決!

從不少的史料和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戰馬對於古人的作戰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將士們對馬的感情也是特別深的,比如唐太宗早年征戰時就有好幾匹戰馬陪伴著他奮勇殺敵,後來,唐太宗下令將這幾匹馬的樣子雕刻在了自己的陵墓上,以此來緬懷它們,這就是著名的昭陵六駿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由於古代戰爭是需要長途跋涉的,所以戰馬的作用就很明顯了,那麼這些戰馬也會感到累,那麼怎麼杜絕馬被累死呢?其實蒙古的騎兵就用了一種方法,輕輕鬆鬆解決了這個問題。

古時候戰場上,怎樣杜絕戰馬累死?成吉思汗用此辦法簡單搞定!

蒙古最初是個草原王國,雖然後來他們入住中原,但依然還是改變不了他們是草原人的本質,他們對馬是十分重視的,更有許多貴族在死後要用戰馬來陪葬,當然這也是有級別要求的,隨葬的馬匹數量越多,那就說明墓主人的身份更高貴。我們還知道,蒙古的疆域越來越大,成吉思汗的鐵騎曾踏到歐洲地區,開創了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國,令周圍的國家聞風喪膽。因此,蒙古帝國是急需大量的戰馬來維持軍事上的需求,也是為了擴大騎兵的力量,提高他們的戰鬥能力,為此他們還建立了專門的驛站,方便信息的傳遞。

古時候戰場上,怎樣杜絕戰馬累死?成吉思汗用此辦法簡單搞定!

除了這些原因外,蒙古人還喜歡馬的優良品質,他們認為馬能耐寒,善於長途跋涉,蒙古的馬更是耐力十分長久,再加上馬的身材並不算高,人騎著時間久了也不會過於勞累。由此看來,蒙古騎兵的英勇善戰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戰馬的靈活性。並且在水源不夠的情況下,還可以喝馬血。馬的用處這麼大,無論是在古代的戰爭上,還是在當時的生活當中,它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既然這麼重要那肯定要想出辦法解決累死問題了。

古時候戰場上,怎樣杜絕戰馬累死?成吉思汗用此辦法簡單搞定!

戰場中,失去戰馬局面就會變得很被動。在成吉思汗與札木合分裂時,他們就進行了一場大戰,那就是著名的“十三翼之戰”,成吉思汗下令,每個騎兵都額外準備好幾匹戰馬,讓他們在戰馬勞累的時候能夠及時換一匹馬繼續戰鬥,也可以讓戰馬有喘氣的機會。蒙古騎兵都是英勇善戰的,可見戰馬給他們做出了不少貢獻,增強了他們的實力。成吉思汗的這種方法就很合理,征途特別遠的時候,甚至每個人會配十幾匹戰馬,真是不可思議,但這也是巧妙的方法,有效地保存了騎兵實力,解決戰馬累死的問題。戰場上如此,當時的生活當中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