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祠堂漸行漸遠,曾經的封建殘餘,今天有必要讓人們重新拾起,並發展恢復嗎?

頤和文旅


很有必要。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的,家譜祠堂也在變化,現代家譜、祠堂早已不是所謂的封建殘餘。家譜的很早,魏晉隋唐時期,譜牒盛行,與國家選官制度相結合,所以士族門閥控制者國家政治,譜牒是辨別身份的證據之一,甚至需要國家出面組織編纂。宋以後,隨著科舉制度盛行,庶民之家開始撰修族譜,族譜雖然還是宗法制度的產物,但其逐漸走向普通之家,成為與國史相對的“家史”的一部分。祠堂亦是如此,在宋代只有官員才能有家廟,到明清以後,庶民之家都可以建祠堂。

新中國成立以後,曾多次將譜牒與地方史志相比,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後,譜牒更多是記載一個家族的歷史文獻,而祠堂也逐漸變成公共的活動空間。再者,所謂的封建殘餘是和封建時期宗族相勾連的產物,像封建時期宗族控制著大量的族產、族長等有著很大的族權,但現在宗族早就沒有了固定的族產,族長也沒有任何權利控制任何族人,所以宗族的性質也就發生了變化。也正因此,族譜等這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優良的家風等這些宗族因素也恰恰正是我們今天所倡導的。


楚邾


家譜祠堂肯定有必要重新發展恢復及傳承下去。祠堂是家族集會議事的公所,供奉祖先的牌位、舉行祭祀祖先活動、是舊時族權的代表機構。在古代,只有官爵者才可以建家廟、祭祀祖先。儒學大師朱熹在《家禮·祠堂》明載:“君子將營宮室,先立祠堂於正寢之東,為四龕,吹奉先世神主。”封建時期多是聚族而居,極其重視宗法的百姓,以《家禮》為準,在當時就紛紛在居家之堂設先世神位、或建立家廟或祠堂以祭祀祖先。較大的祠堂建有前院、享堂、寢殿,形同皇宮、結構宏偉、工藝精美、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大多集建築、雕刻、繪畫、書法、文學於一體,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久遠的傳統文化,成為一個村或一氏族的形象。



祠堂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產物,是宗法、習俗、祭祀、娛樂、禮儀、教育等家族文化的載體。是一個個家族內部獨立的管理單元,協助地區管理鄉村同族人一切事務活動,包括婚、喪、壽、喜等事時的活動場所,也是舊時的學堂、議事廳,革命時期的辦公所、生產隊時的食堂。當代修繕完好的還成為老年活動中心。



聚資修繕一新的祠堂。祠堂的建築文化、宗法文化,能成為新一代年輕人認識古建築與宗法的好教材。

解放後特別是60年代的“除四舊”運動,祠堂糟破壞或改造成辦公場所,祖宗牌位,和家譜等皆被焚燒破壞,南方或較重視傳統宗族文化的地區,較多祠堂得以保存。因為年久風化或受破壞嚴重的祠堂,近些年來紛紛重新聚資修繕恢復,好讓傳統的尊祖敬宗文化、忠孝禮義等優秀思想得到弘揚與傳承。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總記錄,是該家族的發展史,記錄家族人物的風雲,家族的興盛衰落、流轉遷徏。家譜追根溯源、凝聚血親的基本意義是一貫的;家譜具有極強的教化功能,家規、家訓、家風一脈相傳,幸福和諧家庭油然而生。


使志安寧之秋


好問題!首先講,家譜祠堂的新立,可以說百害而無一利。尤其各家族譜志上云云“共結千秋義,同締萬代盟,為國之棟樑之類的美言”,且從表面上來講,你是團結了本族長幼及世代後輩,凝聚力是有了;孰不知,中華民族在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致今已是幾千個姓氏,各家自有長短密疏之分,無法比擬。比如說,某一省內就有一部分的華夏姓氏為尋宗問祖而建立了各自族群的祠堂,而且有一部分還把祠堂弄的勝似宮殿般輝煌大氣。請問意義何在?比如說那些人少而又弄不了這般輝煌宗祠的小姓,就低人一等?難不成每家也都如是來弄一弄?難不成弄的越好越闊氣,就證明了你這一群就為國家做的貢獻越大?其實不然,自古為國之棟才也大有小姓人在!

總的來講,弄一弄也好,反正幾大姓又幾大姓面前,那些小姓就只有聞屁響的份不是?!


官人520


f祠堂是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家譜是記載著一個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蹟的書。家譜祠堂相互結合,記錄了一個家族的興衰成敗,也提供了族人供奉祖先,繼承傳統精神的指示場所。


現如今,社會發展迅速,為了對未來的追求,人們東奔西走,走南闖北,遠離了家鄉,親戚族人之間分散各地,疏於交流。幾輩人下來,幾乎已經相互不認識不瞭解,而家譜的意義此時尤為重要,讓後輩們能夠追根溯源,而祠堂也是族人相聚的重要場所,是先人留下的精神所在,對後人有著警示教育的作用。

家譜祠堂不僅對今後的族人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歷史也有著重要的意義。研究一個家族的興衰成敗,可以以家譜記載和祠堂建築等作為資料參考,為後人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蘇式生活


好是“很好的"?目的意義呢?建祠收款時,說得天花亂墮,如何宗族親,兄弟情!每人幾百。有些祠堂的禮義,廉恥如何?8.90歲老人去開光,連站的地方都沒有,途中專車沒位子,後生可畏搶先了!到時吃飯,差點找不到。主持者:皆是顯擺人,出風頭的中年人!老者靠邊站,當作乞食人!閒時兄弟之間勾心鬥角,小集團或黑社會,你欺我詐!比解放前的宗族禮義,廉恥,考順道得差之十萬八千里!總的一句:有錢人不分老幼專卑要顯擺!要髙高站在族人之上!無錢人無奈!老人可憐!

有些地方,族人的生活是事,都受那些小集團理事的控制。私人建房的錢財由他掌握,過年過節拜祖,平常拜山上老祖,煙花爆竹香紙的錢,由他們統一收。統一買祭品,並統一指揮叩首!解放前老祖宗傳下,這些宗教活動是自由的,各拿各的青香或祭品表示對祖宗的考敬就得了!既不勞民傷財,又不傷人感情!也沒有強迫廠感!現今這樣做法,不少人敢怒不敢言!想不到落後愚昧到此地步!《不是個人意見,是代表不少敢怒不敢言者》


白尾俠7688


大到國家有國史,小到城市甚至縣城有地方誌。家譜也是記錄一個家族繁衍的歷史。而祠堂就如同家一樣,是凝聚家族成員的一個象徵。

(圖為東莞橋頭鎮逕聯古村羅氏宗祠)

祠堂其實並沒有遠去。在東南沿海的福建、廣東一直存在,而且一些村子富裕起來,祠堂也建得更漂亮。


(圖為東莞鳳崗鎮雁田村鄧氏紀念館)

在一些保存比較好的古村落,小小的村子就有好幾座甚至超過十座之多。因為在當地繁衍生息的時間比較久遠,除了開宗的祠堂,還有自己家族的祠堂。這些祠堂有的也是經過那個年代,被村民保留下來的,也有不少現在被列入當地文物保護。比如廣州的黃埔古港,就有一條街好像就叫祠堂街。


(圖為東莞石牌鎮江邊村黃氏宗祠)

去到這些古村落,最精美的建築常常就是祠堂。除了列入保護的古建築,現在的祠堂已經不是過去那樣,僅僅是家族祭祀、議事的場所,變身為當地村民休閒聚會的地方,有些還兼有老年活動中心的用途。有這樣的一個交流的場所,就不至於象城市那樣鄰里之間都無交流。



(圖為東莞樟木頭鎮官倉村蔡氏宗祠)

現在的年輕人家族觀念開始淡漠,但隨著年齡增長,覺得就會慢慢迴歸傳統。當有一天想要尋根的時候,家譜就是最好的可回溯的依據。
(圖為深圳寶安鳳凰古村文氏宗祠)


whitedeer


家譜祠堂是舊時產物,除有歷史文化傳承外,真正的作用不大。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在講計劃生育的今天,此產物對純女戶的心理精神是極大的傷害。女兒出嫁了,所謂“鎖廚房門”絕戶了,修家譜族譜對他(她)們有用嗎?雖這些人口頭上講沒關糸,男女都一樣,可心裡的“痛”是無法消除的。而講家譜祠堂的人,家裡有“男丁”心裡自然高興樂意。在農村,特別是春節祭祖,純女戶的心靈上特易受傷害,她們在幾千年形成的傳統面前,是很弱小的,真的“欲哭無淚”。另一是房姓介限,講過頭了舊時的姓與姓、戶與戶之間的“鬥殺”又將重演。搞家譜祠堂是村裡所講的“強人與好答事的人”,他們去“牽頭”是有“利”的。做這些事最好是有個“度”,適而可之。


雙方人1


封建殘餘怎麼聽著像貶義詞?

孔子致力恢復周禮,讓人懂得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這其中有糟粕,但也不會不會全是不好的東西吧?

尊祖敬宗我認為是做人的根本,知道家族從哪裡來,如何延續的,有什麼樣的優良傳統,才能更有力的教育下一代,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會不會做事就沒底線了?

過去的族長制,族規鄉約,對家族乃至村莊的管理,其優點還是有的,至少避免了機構臃腫的毛病。

家譜祠堂雖然經過十年浩劫丟失的都差不多了,但通過我們一代代人的努力,不僅能恢復,而且還會發揚光大的。

有家才有國,真正愛家了,才能真正愛國,只會大談愛國的,關鍵時刻,家國比誰賣的都快。


雲譜文化


這絕不是封建殘餘,這恰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至今一些地方對家譜保存完好,且規範傳承續譜,難能可貴!

常言道,不知譜,忘了祖。家譜是用來表明同宗家族世糸血緣關糸以及遠近的,對了解家族和家庭的血緣關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族國血肉相關,愛家愛族愛國,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多少民族英雄,愛國志仕名垂千古!也是某族,其家永遠的榮耀。國有史記,家有家譜,關於譜的傳承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現今,要搞這公益話動,我看非常不容易!關鍵在於人們是否有高度的重視?別地我且不談,就說我所在這古老長安一帶鄉村,是搞不起來的!原因可歸結以下。一,大部人們不很重視,當做大事的只是極個別很有文化的愛好者。二,這完全是民間活動,雖是筆墨輕事,但關係家家戶戶,組織工作繁雜細緻。三,絕大多數村沒有譜的基礎,最多不過囗頭傳說,極少文字資料。多數村連取名字譜也記不完整。四,村子這些年人員變動大,流動多,分佈全國各地,調查登記,實屬不易。四,按譜取名,本是譜最基夲的規定。就我村及鄰村來說,從六十年代左右起,人們取名離譜,離譜的名字已用於身份證,戶口本,及其多種證件。可說是絕無更改的可能。而缺了這最重要,最直觀的取名字譜,更談不到族譜的訂續。五,從現今來看,農村宗族構成,遠近關糸,尚且清楚。大部老者名字尊譜不亂,可說是往前追溯尚可,但往後卻己經亂了譜。因離譜取名,無從認定輩分。現在出現了以年令論大小,亂稱呼,這就亂了輩分。六,改革開放,農村巨大變化,不少農家在城市買房定居,遠離了原村和夲族。卻有外來落戶的,城鎮化改造分開或合併的。這些,對譜事更增加了譜事的難度。

立譜續譜事,在我們這將成為歷史。按譜取名的老一代已花甲之上,在過十到二十年。人們從名字上無從區分輩分高低血緣遠近。單是這婚姻關係上,我看難免出差錯!我們的祖先,遠古時就知道《同姓人不能結婚》,血緣關係越近後代不健康。現代的人,更知道血緣關糸越遠後代越聰明。要麼婚煙法律都做了明確規定!

今天討論《譜》的事,我認為不但是民間優秀文化遺產繼承問題,也關糸到優生的重大問題。.


琵琶嘴


說封建也就罷了。還殘餘。咱們華夏文明所剩骨血不多啦。目前太多不土不洋的群體,屬於祖宗文化迷失者,再也讀不懂祖宗的經典了,比如:吃著美國漢堡,說著英語,星巴克優雅喝著咖啡,一開口反對中醫,再一開口周易是迷信。又說佛教外來宗教,我道教弟子必須反對。他們,她們,好多人高學歷。是祖國的棟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沒有自己的信仰,沒有祖宗基業,拿什麼去征服世界,凝聚人心呢?關於迷信,老夫的態度是,是人迷信,而非祠堂迷信,每個人都要有一顆中道的心,去評判祖宗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