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社會科學和人的素質

浅谈社会科学和人的素质

社會發展出現了分工,分工是必要的,可也造成了人的畸形發展。如何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或者說如何使人全面發展,而不是為了謀生把自己變為某種工具?

浅谈社会科学和人的素质

就現階段來說,社會還無力實現這個目標,但是為療治畸形發展給社會帶來的危害,從科普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認為是必要的。這些年來,由於工業的畸形發展使生態環境破壞給人類的生存所造成的危害,已經引起社會的嚴重注意;但是人的畸形發展給人自身、也給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尚未引起應有的注意,實則這個問題已經造成的危害是盡人皆知的。

人的畸形發展危害之一是:自然科學家不懂哲學和社會科學,在面對經驗事實時缺乏批判頭腦,由於缺乏歷史知識,認不清新騙局的本貌。

浅谈社会科学和人的素质

比如說,人在幾千裡外“發功”,可使某種需要高溫高壓才能進行的化學反應發生。假如稍微帶點批判頭腦,就不會輕信這樣的事實。我們我們可以發問:即使發功者確有所謂“功”,那麼,他如何定向、定位?他如何保證只使設置的實驗發生而不影響其它?他的功在路上有沒有障礙?如此等等,可說是漏洞百出的,但竟能獲得一些人的高度輕信。

所謂哲學頭腦,就是批判的頭腦;所謂批判,就是分析,分析事物的內在矛盾。這種分析,也是科學發現的契機。如果一個科學家只知相信眼見的經驗事實,其上當受騙可說是不能避免的。

浅谈社会科学和人的素质

與哲學並行、能夠使人聰明的,就是歷史。歷史上,那些登壇作法、呼風喚雨的方士,其理論根據就是氣的遙感作用。然而也有人早就指出:氣,就是力(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能),而力的作用是遠近不同的。因而當代所有宣稱能夠施放外氣、產生重大作用的氣功師,不過都是古代方士、巫師的後裔。假如我們知道這些歷史,就像觀音菩薩知道某某妖怪的底細一樣,就可使它現出真面目。而所有作妖者,一旦現出原形,也就無計可施。

浅谈社会科学和人的素质

危害之二,是學文的不懂自然科學。所以一旦有人從自然科學角度提出問題,學文的就自認無知。假如這些問題是正確的,自然應該聽從;假如這些問題是錯誤的,先就自認無知,也就無法識別。當前偽科學、真巫術氾濫,許多都涉及文科領域;許多從事文科的人們自認不懂自然科學,因而自認在科學問題上無發言權,是使這些偽科學、真巫術無障礙傳播的原因之一。當然,學文的不應該干涉自然科學裡的具體問題,原則上,任何外行都不該干涉非專業的具體問題,但在涉及本專業的內容時,也自認沒有發言權,缺乏起碼的自然科學修養,也是人的畸形發展所帶來的危害。

使自然科學家學點哲學和歷史,使社會科學家懂點必要的自然科學,並且從上而下、或從下而上促使文、理兩科學生和從業人員加厚自己的基礎知識,就像蓋房加固基礎,在當前,可以抵禦偽科學、真巫術的侵害,保護科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在長遠,則是提高全民族素質,加快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從更遠的目標來說,也是我們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人的能夠全面發展,做一點工作。

為此,我建議:

一 樹立“大科普”觀念,端正對科學的認識,真正地、而不是口頭的承認社會科學也是科學。

二 編寫通俗的科學發展史,科學發展史不僅要反映科學發展的成果,也要反映科學發展中的曲折和教訓。

三 編寫通俗的哲學史讀本。讀本不僅在展示哲學發展的成就,更重要地是要展示哲學思想的創立過程,展示不同哲學思想間的批評,和在批評中深入認識的過程,以鍛鍊我們的思維能力。

四 編寫“科普文庫”,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分初級、高級兩部分。其中不僅要展示過去的科學成果,更要展示過去科學發展中的曲折和體現的智慧。

浅谈社会科学和人的素质

徵 稿 啟 示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微信公眾號歡迎賜稿!

稿件內容以反偽破迷為核心思想,科技哲學、科學與公眾、世俗人文主義、科技倫理等領域均可涉及,旨在將科學探索結果無偏見地告知公眾,避免公眾上當受騙。

稿件一經採用,我們將奉上稿酬。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

崇尚科學 反偽破迷

您的關注和轉發,是對科學事業最大的支持!

浅谈社会科学和人的素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