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法國之間到底是個怎樣的關係?有何依據?

YOYO小魚


金燦榮在一次講演中說過"歐洲只有兩種國家,一種是小國,一種是不知道自己是小國的小國",而這個不知道自己是小國的小國指的就是法國。

既然法國以"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自居,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他的外交政策,也就是說法國絕不可能唯美國馬首是瞻,而實際上法國也一直在國際社會上扮演著一個桀驁不馴的角色。

至於雙邊關係,法國只是追求自己的獨立自主和大國地位,並不是要與美國分道揚鑣,甚至徹底決裂。法國依然是美國的核心盟友,法美關係也一直處於鬥而不破的狀態。雙方勾心鬥角是難免的,在各種國際事務上,法國更願意從自身以及歐洲的利益出發,而美方訴求的優先級則要低很多,所以拌拌嘴,使點壞在所難免。但大的方向不能錯,畢竟美國離不開歐洲,同樣也無法忽視法國,而法國也同樣不能失去美國。

法國對美國三心二意的態度傾向主要是受到二戰後兩次軍事冒險接連失敗的刺激。

1946年,法國開進越南北部地區,開始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戰爭歷時8年,1954年法國承認東南半島三國獨立,其勢力退出亞洲。

1956年,英法兩個協同以色列進攻埃及西奈半島,妄圖重新控制蘇伊士運河,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最後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聯手干預下鎩羽而歸。

接連的兩次失敗讓法國人明白一個道理,美國並非一個可靠的盟友,美國也不可能犧牲自己的利益來保護他的盟友。從此,法國開始試圖擺脫美國的影響,利用自己在歐洲的獨特影響力,重新復興法國,並藉助歐洲建立一個獨立於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第三極。

獨立的軍事指揮權和核武器使用權;

從1958年4月開始,法國就開始大規模地研發自己的核武器,並於1960年2月13日,法國第一次核武器試驗在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中成功,標誌著法國從此也進入到擁有核武器的強國之列。之後法國又在1962年拒絕了美國的“多邊核力量計劃”並於1966年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但仍保留成員國地位)。

推動法德和解;

兩次軍事冒險失敗後,法國人終於開始客觀的看待自己在二戰後的綜合實力,想要讓法國成為獨立於美蘇的第三方,就自己的實力遠遠不夠,必須聯合歐洲的另外一個大國---德國。所以法國開始推動德法和解,1963年法德兩國在愛麗捨宮簽署了,實現德法和解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

緩和法蘇關係,率先與中國建交;

時任法國總統的戴高樂反對美國包攬對蘇事務,要求法國在對蘇事務的發言權,為此他於1960年邀請赫魯曉夫訪問法國,並於1966年訪問了蘇聯,法國因此提高了法國在歐洲的發言權,增加了法國外交的迴旋餘地。戴高樂領導的法國還於1964年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成為首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成為唯一能同時與中美蘇三家對話的大國,提高了法國的大國地位。

反對英國加入歐共體;

第二次中東戰爭失敗後,英國做出了和法國截然不同的選擇,當時的英國決定臣服於美國的領導,為美國馬首是瞻。因為這種特殊關係,法國認為英國會成為美國打入到歐共體內部的一隻楔子,為此戴高樂幾次否決英國加入歐共體的申請。直到現在就1971年,英國表示英美特殊關係已經被"自然關係"所取代,法國才接受英國加入歐共體。

從以上的幾個事例可以看出,法國的確在為恢復其大國地位做出種種努力,像這樣的國家是絕不會心甘情願的只做美國的馬仔,反應到國際政治上,我們就經常會看到法國跳出來不遺餘力的反對美國的一些舉措,

伊拉克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但不得不說,小編認為法國就是一個"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和英國人惡鬥了上百年,最後的結果卻是隻能在英國人的身邊撿點殘羹剩飯。等到世界重新洗牌了,卻又讓德國人按在地上摩擦,眼睜睜看著曾經自己施捨過的小乞丐成為兩超之一,而自己卻只能憑藉著海外殖民地給自己混一個五常。終於又把蘇聯熬垮了,自己辛辛苦苦拉起來的歐洲又變成了德國人都歐洲。

歸根到底,各種皇圖霸業、雄心勃勃,最後卻只能嘆息一句"這實力不允許啊>_

金燦榮老師的話雖然有些傷人,但卻一點沒說錯。。。。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整整忙了三個月,終於算是搞完了,可以靜下來寫點東西,這是回來後的第一篇回答,感謝您的閱讀^_^。



聽聞知事


四個字:源遠流長。證據:矗立中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一句話: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法美關係自1776年美國立國以來經久不衰。 特別是1778年的法美之間的條約和軍事支持對美國在獨立戰爭中戰勝英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法國的情況很糟糕,收益很少,債務沉重,這些都是法國革命和最終向共和國過渡的原因。

美國與法國的關係一直是非常不錯的,當然這裡要排除掉1798-99年的美髮逐漸都準戰爭和二戰期間反對維希法國(同時支持自由法國)的戰爭。

進入21世紀,由於兩國在伊拉克戰爭上的分歧,美伐的關係有所降溫,不過,自那以後,兩國關係又有所改善,美國對法國的好感度在2016年達到了87%的歷史新高。

蓋洛普的結論是:“在2003年兩國外交分歧惡化之後,法國和美國在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方面找到了共同利益,這一使命對兩國來說都已成為共同的使命。

2016年11月川普當選總統後不久,75%的法國成年人對他持負面看法。大多數人認為他會損害美國與歐洲的關係,威脅世界和平。

在法國右翼勢力中,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的一半支持者反對川普,儘管他們在移民和貿易問題上與產品有很多相同的觀點。

2017年7月12日,美國總統川普應法國總統馬克龍邀請訪問法國。兩位領導人討論了反恐和敘利亞戰爭等問題,但淡化了他們分歧嚴重的話題,特別是貿易、移民和氣候變化。

2018年底,川普總統就民族主義、關稅、法國二戰戰敗、歐洲軍隊計劃以及現任法國領導人的支持率等問題攻擊了馬克龍總統。

在此此前,川普在停戰日訪問巴黎,受到法國和美國的嚴厲批評。人們原本預計特川普會出席在艾尼馬恩美國公墓舉行的儀式,1918年,美國和法國軍隊在這裡擊退了德國軍隊,但由於下雨,他取消了行程。

去年12月,川普總統錯誤地將《巴黎協定》與“黃背心運動”抗議活動聯繫起來。法國外長讓-伊夫·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憤怒地回應說:“我對川普說過這句話,法國總統也說過:‘隨我們的國家去吧。’”

同樣在去年12月,法國總統馬克龍批評了川普從敘利亞撤軍的決定,稱:“所謂盟友就是並肩作戰。”這對一個國家元首和軍隊首腦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

馬克龍還高度讚揚了前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稱他是一個“可靠的夥伴”;而後者在川普宣佈從敘利亞撤軍後辭職。


閒看秋風999


法國是美國最古老的盟友,初期美國獨立最依賴法軍,相當於抗美援朝法國扮演了中國的角色,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就是法國送的,二戰後法國獨立,法國在非洲有軍事基地,依然每個洲有領土,在美國的全球戰略有時幹利比亞,,也需要借力法國,現在的現狀法國是歐盟的軍事領導,法美既有合作也有衝突,但是還是一個家庭,法國又是常任理事國,法國的聲音基本代表歐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