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师团长是什么级别的官?

血色浪漫8858


二战时期,日军的编制是比较特立独行的,采用了

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这样的编制。

而师团则是日军基本的战术兵团,是二战之前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后来因为战争规模的扩大,日军在师团的之上又设立了军、方面军、总军三个级别。

因此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最高一级固定编制是总军,当时整个日本陆军一共有六大总军,分别是:

中国派遣军、关东军、南方军、第一总军、第二总军、航空总军。

中国派遣军便是侵华日军的主力部队,也是日军成立的第一支总军,首任司令官为西尾寿造,后期的司令官为冈村宁次,军衔均为大将。


(大将是是二战时期第三等级的军衔,在大将之上还有元帅和大元帅。日军中的元帅基本属于荣誉军衔,一般授予突出贡献的大将,二战时期日军产生了6位元帅,基本都是战争狂人。大元帅则是属于日本的天皇,也是日本的最高战犯)


总军之下,便是方面军了。日军的一个方面军下辖两个以上是军,司令官的军衔为中将或大将。如侵华日军的华北方面军,人数在20万左右,首任司令官寺内寿一 ,军衔是大将;而缅甸方面军兵力高达30万人,但第二任司令官木村兵太郎当时的军衔是中将。

方面军之下,就是军。日本一个军的司令官基本是中将军衔。如长沙会战的主力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兵力在10万之上,其历任司令官冈村宁次、园部和一郎、阿南惟几、冢田攻、横山勇在当时都是中将,后来有些人升大将。

接下来便是师团了。

日军一个师团的人数并不是固定的,人数从1.1万人到2.8万不等。

比如说一个四单位制的甲种挽马师团,满编的人数为2.8万人,人数要远超当时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师,略少于国民党军队的一个满编军。

而到了战争的后期,日军一些由独立混成旅团扩编而来的丁种师团,下面只有三个步兵联队,兵力在1.1万人左右,大概和国军的一个满编的师差不多。

整体而言,日军中师团与师团之间人数相差也是比较大是,但师团长基本都是中将军衔。


胡史乱翔


直奔主题,日本的师团长相当于少将和中将军衔,官职也和国军中的军长、师长差不多,但是日本的师团长一般都是少将军衔,要在这支军队中考核一到两年,才可以晋升到中将。不过这也只是走个形式,师团长主要还是中将居多。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二战中的冈村宁次在提升师团长之后就是中将军衔。

有人说二战时期的日本一个装甲师就相当于现如今中国的一个集团军,说这话其

日本的一个师团,最开始是完全效仿德国的师编制,人数大约在18000人,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也一直在变动。

二战时期,日本主要就是以师团作为基本的作战单位,师团长即中将,同时也是日本军队的中流砥柱,他们已经具备了打动局部战争的能力。

日本师团还分为四个级别

甲种师团人数在28200人;

乙种师团人数在24400人;

丙种师团人数在15500人;

丁种师团人数在11000人;

日本的陆军编制中

师团相当于军,对应的军衔是中将或者少将;

旅团相当于师,对应的军衔是少将

联队相当于团,对应的军衔是大佐

大队相当于营,对应的军衔是少佐

中队相当于连,对应的军衔是大尉

小队相当于排。对应的军衔是少尉。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羽评郡主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一些基本的概念,那就是基本战略单位,和基本战役单位。比如二战时期,美军的基本战略单位是师,而德军和苏军基本战略单位是军,而基本战役单位全世界都基本上是师。

用今天的编制规模来说,我军基本战略单位是集团军(军),而日本二战时期的师团就是基本战略单位,也就是与我们今天的集团军相当。

但是日本军队规模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尤其是常备师团长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所以有其特殊性,比如说著名的肉蛋将军乃木西典在1894年当上第二师团长,在1896年乃木西典作为中将作为台湾总督,用今天我们国家的职务来说,就是至少也是副国级或者是省部级+中央政治局委员。也就是比我们现在的集团军军长高一些。

还有像东条英机,他在1936年出任中将,担任关东军参谋长,1938年就作为陆军次官,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1940年出任陆相,相当于国防部长。

日本自卫队分为五个方面队,相当于我国的战区,但是战区司令也就是陆将补(相当于中将),而师团长也是陆将补,所以说现在的师团长和我们的集团军军长相当,但是在他们的系统中,还是要比我们的集团军军长稍微大一点点,毕竟自卫队最高只有幕僚长(相当于上将),只有一人,但是从师团的地位以及各种关系来说,是相当的。


木荣雨北


全面抗战爆发后,虽然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军队人数也占据优势,但是面对武装到牙齿日军,拥有海陆空全面优势的日寇,却败多胜少。虽然我们并不愿意看到,但是,残酷的事实却是,在战场上,日军的一个师团可以击败中国的好几个师。

例如在第一场大规模会战淞沪会战中,日军出动的兵力为11个师团,中国迎战的军队高达79个师,徐州会战时,日军近九个师团,中国军队则为64个师。而且,最残酷的是,日军以劣势兵力,却依然压着中国军队打。中国前期的几个大规模的会战,虽然奋起抵抗,将士们也极为英勇,但中国军队依然多以失利告终。



日军的师团是什么编制?跟中国军队的师一级一样吗?日军的师团长又是什么级别呢?

也许是日本极端敏感又拧巴的自尊心所赐,虽然日本的军队编制袭自德国,但日军的编制依然那么与众不同,它不同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军队军、师、旅、团、营的编制,日军的编制为:军、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


日军的师团是日本陆军的基本战术兵团,也是日军最高级别的固定编制单位,日军师团的最高长官为师团长,军衔一般为中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的军衔,虽然也有元帅和大元帅,但一般作为荣誉军衔,因此,日军师团长中将的军衔,在日军的序列中已经相当高了。日军更高一级编制“军”的司令官,军衔也多为中将。

1888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将国内的六个镇台改为师团,将皇宫的警卫改为近卫师团,这也是日军最早的师团。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满足日军疯狂扩张的贪婪野心,日军由战争初期的17个常设师团,疯狂的扩充为100多个师团。

这些规模庞大的部队,为了适应不同战斗的需求,日军的师团也分为了甲、乙、丙、丁四种等级。甲级师团最高,约有28000多人,乙级师团24000余人,丙级师团则有15000余人,最低级的丁级师团,则只有11000人。

从日军四个级别师团的数量也可以看出,虽然很多人习惯性的将日军的师团与中国师级部队相对应,但实际上,哪怕日军最低级的丁级师团,人数也依然有11000余人,丝毫不弱于当时中国军队甲种师。

而事实上,当时的中国军队,除了中央军嫡系部队,大多数的中国军队,一个师人数都在三千到七千人之间,人数少的师,甚至比不上日军的一个3800人的联队。

而战争初期,中国面对的日军部队,是日军最精锐,也是战斗力最强的17个常设师团,这些日军师团高达近3万人,仅人数就堪比中国的一个满编军。因此,除了装备、训练及海、陆、空方面的劣势,人数的不足,也是一个中国师不是日军师团对手的重要原因。


鸢飞九天2018


整个二战期间,日军的师团长基本都是中将军衔,不分常备师团、特设师团或者是警备师团,也不分后来的“甲乙丙丁”师团。当然,尽管都是中将师团长,还是要分为三六九等,因为二战期间日本的大将军衔是很难晋升的,所以日本陆军中央的许多重要职务、包括野战部队的军司令官和大部分方面军司令官都是中将,这就有说道了。

(陆相板垣征四郎)



总体而言,二战日军的将级军衔设计过于简单,既没有国军的“一二级上将”,也没有什么“中将加上将”特殊军衔,由此造成了中间多两头少的“葫芦状”。到战争中后期,由于急剧扩军,好些少将旅团长水涨船高升为师团长后,为了师团级别的适配性,匆匆忙忙晋升了中将,但资历和重用度是不一样的。

所谓资历,要考虑这些中将师团长在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一些人没有)的毕业时间,陆军大学还要拼下是否“军刀组”;所谓重用度,是要看“站队”,因为主管人事的陆军大臣职务,以坂垣征四郎、畑俊六和东条英机这个团伙把持时间最长,板垣和东条又是“哥们”,不被他们所喜的师团长上升空间很小;其它就要综合战功或裕仁的了解程度了。

(陆相畑俊六)

日军师团长以上的职务,虽然也是由陆军省军务局提名,但必须经过裕仁天皇的批准。同时,日本的“总军”级的总司令是大将,但参谋长的适配军衔是中将,比如“中国派遣军”的板垣、南方军的冢田攻、关东军的秦彦三郎等,不过方面军以下司令部的参谋长就是少将了。

一般来说,一等主力师团的师团长(近卫和第一到第六)可以直接回东京任职陆军大臣、陆军省次官、教育总监和参谋次长,这里比较特殊的是“陆军三巨头”的参谋总长,作为日本陆军的头号人物,必须要求是大将军衔,比如载仁亲王、杉山元、梅津美治郎等。但陆军大臣(陆相)和教育总监可以是中将,1938年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直接回国出任陆军大臣,而教育总监安藤利吉接手师团长,就证明了这个规则。

在升任军司令官的优先度上,一等主力师团也有特权,隶属于关东军的第二师团,1937到1938年的两任师团长,梅津升任第一军司令官,冈村升第11军司令官。

(首相兼陆相东条)

二等主力师团的师团长(第七到二十师团)选任军司令官和方面军司令官时,优先度仅次于一等,比如《亮剑》里那个筱冢义男,就是从第10师团长的位子上升为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官的,司令部驻太原。再比如第13师团长内山英太郎,差点在陈诚反攻宜昌时切腹,后来升为华北方面军第12军司令官。

其它师团的师团长就没有一定之规了,完全看前述三个条件的满足程度了,而番号100以外的师团长更不受待见,如果得不到晋升,一旦解除师团长职务后回不了陆军中央(军部的二级部长适配少将军衔),也成为不了天皇的“军事参议官”,那就只能转为预备役或直接退出现役。

(最后一任陆相阿南)

比如阿南惟畿,晋升中将担任陆军省次官时,因为与主官板垣不睦,被板垣打发到山西109师团任师团长,这就是下放,因为是特设师团。畑俊六上台后再拉回陆军省任次官,不久出任第11军司令官,虽然还是中将的位置,但这就是晋升。在杉山元之后,阿南惟畿终于成为陆军大臣,可惜是最后一任,日本很快投降。

还有一些中将衔的“冷板凳”可以成为师团长的去处,比如什么航空总监、兵器总监、陆军士官学校和其它军校的校长等等。

(杉山元等日军高级将领)


度度狼gg


抗战神剧中,中日双方发生大的局部战役中,日本军队陆军经常出现师团级的战斗单位,一个师团往往能独自对阵国军多个军级作战单位,可见其师团的战斗力非常强悍。

其实,一个齐装满员的日本陆军师团,人数大约在28000人左右,近似于其他国家的军级战斗单位,战时下辖3个旅团,同样旅团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师级作战单位。

由于二战时期,日本陆军都已是制式装备,战时能得到陆军航空兵空中火力掩护,以及独立的战车联队的支援,加之师团下辖炮兵联队的火力突袭,所以日本陆军师团的战斗力,远远在国内数个军级作战单位之上。

一个独立的师团,往往能够长途奔袭,深入纵深数百公里作战,而不怕被国内军队数个军包围包了饺子,由于武器装备性能悬殊,二战时期,还没有一个齐装满员的日军师团级战斗单位被全歼,所谓的大捷中,总有旅团、或联队级成建制单位的日军突出重围。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师团长的基准军衔就是中将,这和其他国家陆军中将军长相同,少将旅团长也和其他国家的少将师长相同,从军衔级别和部队人员配置,可以判断师团就是其他国家的军级,旅团就是其他国家的师级。

战时日本陆军的编制为军-师团-旅团-连队(日文原文如此,为了不至于和其他国家的连级战斗单位搞混淆,就翻译成了“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相当于其他国家兵团(或集团军)-军-师-团-营-连-排级战斗单位。

其对应的基准军衔为军司令官中将(极少数大将);师团长中将;旅团长少将;联队长大佐;大队长少佐;中队长大尉;小队长少尉。

其中,大将相当于其他国家的上将,大佐相当于其他国家的上校,大尉相当于其他国家的上尉。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对本文有不同意见,欢迎参与讨论。


国平军史


二战日本陆军以师团作为战略单位,满编人数可达三万余人,相当于国军一个军的兵力,师团长基本上都是由中将级别的将领担任。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陆军大本营根据战争需要分别成立了总军、方面军、军的作战指挥体系,总军司令都是由大将担任,方面军辖一个或者多个军,司令由大将或者中将担任;军辖一个至多个师团和各种混成旅团组成,军司令官都是中将担任,而师团长也是由中将担任。

被炸死的第15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

二战日本之所以会出现严重的军衔与级别不对等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日本从古代到明治维新前等级制度根深蒂固,除了天皇外平民百姓只有名没有姓(也是日本名字奇葩的原因吧),虽然明治维新吸取了西方先进文明,但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不仅参透到了普通百姓,也渗透到了军队之中,而这种等级观念也孕育了日本人只能墨守成规、按部就班。

也正是因为这种等级制度,军队将领的晋升也要讲究论资排辈,一个中将需要任职满五年以上并且按资历顺序向天皇提出奏议才有可能晋升为大将军衔,而这一规定直到1941年后才由东条英机老鬼打破。对于哪些没有背景或者靠山的中将,想要靠能力、或者战绩等晋升为大将的几乎不可能(除了战场上死后追赠的),例如有日本第一兵家、战略家之称的、策划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儿;还有曾任关东军第一师团长、日军野战军团第11军司令官、第16方面司令官的横山勇等致死都是中将级别军衔。

也正是因为军衔与级别的不对等,二战日军指挥官经常不执行上级的命令,例如1938年的徐州会战末期,日本大本营曾下令寺内寿一大将的华北方面军,不准擅自追击在兰封等地后撤的国民党大军,而寺内寿一根本不听大本营的命令而下令土肥原贤二的第14师团孤军深入越过兰封以西,蒋介石下令程潜的第一战区12个师务必给予围歼,但由于国军嫡系作战不力,第14师团凭借强大火力最终打破了程潜的合围计划。


赛门军略


抗日战争开启的时候,日本就已经是一个可以和列强们并列的工业国家了,虽然与美国、德国、苏联这种大国相比日本的底子显得有些薄弱,但是在1931年他们攻占下东北、获得庞大的资源之后,他们在面对当时民国这个几乎是农业国的落后国家来说,却仍然有着巨大的优势。

抗战早期日本军队远胜于我们的强大

师团虽然在日本国内是师级单位,但是如果与当时我们国家的军队相比,那他们的师团无论从人数、还是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绝对不差于我们的军级单位。

而且因为他们军队的训练精良、侵略早期士兵单兵素质的强大,所以从战斗力上来说,早期的日本师团是可以以一当几、同时力战我们国家几支军队的。

正因为这种战力的差距,导致了抗日战争早期我国在正面战场的大会战中伤亡率远比日本高得多。

就如同抗战的第一场会战淞沪会战中,当时国军损失了30多万人的战力,而日本才仅仅死伤了4万多人。


而像台儿庄战役这样在抗战中有着非常积极意义的大胜,我国与日本的伤亡差距也非常巨大。

台儿庄战役中我国军队一共伤亡了5万多人,而日本军队则伤亡了2万多人(日本自己记载1万多人)。

当时我国军队的伤亡量比日本大了一倍之多,从这个明显在当时处于下风的战比却被当时人们视之为大胜的情况上来看,我们应该可以感受到当时敌我双方的战力对比。

在日本侵华的早期,他们的战斗力相比于我们确实是非常强大的。

日本的师团长以及旅团长、联队长

而当时日本的师团长虽然名号听起来不是特别显赫,但是在当时的我们军队看来,日本的师团长却一个个都是难缠的大人物。


如果能击毙一个,绝对是可以拿来宣传很久的大新闻。

日本的师团长相当于我们的军长,他们的军衔一般都是中将军衔。

日本的每一支师团里都有两个旅团和四个专门在前线作战的步兵联队还有其他三个炮兵、辎重、骑兵联队,也就是说一般有七个联队左右。

日本的旅团就相当于我们的师级单位,日本的旅团长差不多类似于我们的师长,军衔一般是少将军衔。


日本的联队差不多相当于我们国家的旅级单位,只不过比旅小一点、比团大许多,处在旅和团的中间。

而担任日本联队长的军官则是他们的大佐,相当于我们的上校。

不过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师团一样,日本当时的旅团和联队战斗力都非常强大,很多时候,日本的旅团是可以直接和我们的军级单位对战的。

不过这样巨大的战力优势却并不是完全绝对的,在抗战后期我国的远征军进入东南亚获得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先进装备之后,日本军队在战斗力上对于我们的碾压优势已经逐渐减小,这个时候他们想以一敌几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这就是日本的师团长,日本中将级的长官、相当于我们的军长。


孤客生


笔者不太清楚这个问题,他想问的是这个中将师团长是在日军作战部队中的职务大小,还是在整个日本陆军中,这个中将师团长大概可以相当于中国军队的什么官职?

这个师团长在作战部队中大概是可以相当大的官职了,而在后者这个中将就难说了。

看到别人一些回答,读者大概是想知道这个日军师团长中将在这个部队中的指挥能力吧。也就是说这个日军师团长这一级别的官职吧。

就笔者来说的话,不知道。

日军这个师团长军衔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

在日军后期的时候,这个中将师团长的任命,也就是师团长人选是问题上。已经变成了是个中将就行的情况发生了。

一些回答者口中,这所谓的人事,和任职在后期师团长来说比较奇怪了。

以日军的师团来说,我们一般认为这个日军步兵师团的中将师团长,他们一般都是步兵学科出身的人来任职的。

日军第二次设置的114师团,师团长三浦三郎在担任师团长前的主要经历是宪兵队的干活。也就是此人并未直接指挥步兵部队。在比如第五师团的末代师团长山田清一。他在接任师团长以前,主要是在后方担任非步兵部队作战的职务。

大概会有读者奇怪,为什么笔者在解释这个师团长职务上要先解释一些人的履历。

这其实就是日本军队的一个奇特之处了。日军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中将是不能升迁为大将。所以在日军一些比较高级的军官上,比如说这个军方面一级的司令官。他也是由中将担任的。然而,我们就不能认为中间这个职务就特别大了。

因为日军大将不足的关系,所以日军日军一些部队的指挥官,从师团长还有一些军司令官,他们都是中将担任的。因为这个原因,就笔者来说,不知道该怎么用现在的观点,来形容日军师团长一级的官职。

仅仅从作战部队指挥来说吧,因为地方到处都是中将,所以很难说这个中将到底该是谁指挥谁了,这还仅仅是从日军陆军方面。日本海军日本海军的一些地方最高指挥官是中将,但是他们这些中将手下的最高指挥官,也就是也就是舰队司令,他们军衔也是中将。

我们如果想现在的军一级别来形容日军,用这个级别来和二战时候的中师团长对级别,那是绝对错误的。

对日本人来说这个师团长,他不能说是军级别的,因为师团内部的情况变化。在人数上,日军一些师团不是我们认为的“一个师团两万日军”。一些师团麾下只有一万多人。在人数上,比中国同期师是类似的。

如果只看师团长的军衔,仅仅从这个师团长的权力来说,师团长这个职务他最多只能指挥的了手下的师团。脱离师团,如果到了日本,一个师团长其实没有多大权利。而且,在地方,日军师团长不能干涉地方行政事务。他最多只能约束自己手下的士兵。绝不能对地方的警察局下命令。


魏博镇节度使王前策


日军当时最大的作战单位是师团,相当于中国的师一级,日军只有在大的会战才会组织军团,所以师团长虽说和师长差不多,但实际比师长权利,管的人数多一些。军衔一般是中将,也有大将,但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