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方法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怎样启发才能让孩子“异想天开”?

喜欢我请加油讨厌我请继续


我是一个五岁女孩的妈妈,怎样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启发孩子“异想天开”的能力,我的观点是:让孩子在爱和自由的氛围中成长,能最大程度地锻炼他/她这方面的能力。



我女儿两岁多时,我和她一起看家里养的小乌龟在缸里爬,她说:“妈妈,小乌龟为什么背着小书包啊?”

三岁时,她能把小马宝莉第一集的台词原原本本地背诵出来;

四岁时,她的美术课上作品总是内容很丰富,有背着“蝴蝶翅膀”的蜗牛,有带着“心形”斑点的七星瓢虫,有长着人鱼尾巴的仙女等等;

这几天她迷上了用朋友送给她的机器人故事机听《西游记》,这之前,她没有看过《西游记》。一边听一边拉着我问“为什么孙悟空可以把金箍棒插在耳朵里?”,“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金色好看还是银色好看?”,“白骨精是男的还是女的?”……

她的幼儿园老师说她的语言和想象力都很丰富;美术课老师说她的作品每次都跟别人不一样;舞蹈课老师评价她很活泼开朗。

可能与很多想象力创造力丰富的孩子相比,我女儿没有多大特点,也没有太“异想天开”。但她从一个早产四十天,体重只有4.6斤,在保温箱里住了一个星期的小姑娘长成今天的样子,我已经很欣慰了。



我说说我的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指出。

1、多阅读

女儿六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读一些育儿大号推荐的绘本,如《我爸爸》、《我妈妈》、《月亮的味道》《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等等;再大一点,给她定了《东方娃娃》杂志,很不错的书;后来就读《不一样的卡梅拉》、斯凯瑞金色童书细节的《忙忙碌碌镇》以及《疯狂校车》等等。

家里书很多,有她专门的两个书架,现在有时能自己看上半天。

我认为阅读是一本万利的事,成本不高,锻炼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变得专注,培养一生阅读的习惯等等。

当然,以前有朋友问我,这本书现在给她读,她听得懂吗?我说,一开始不要求她能听得懂,当她看到里面的图片,听着妈妈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是一种享受。

孩子对于语言和场景的习得能力,有时是会超出我们想象的。



2、保护孩子童贞的心

儿童教育家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里说,孩子的美术、舞蹈、音乐等等才能都有敏感期,在敏感期正确地引导,能很大地激发他这方面的潜能。

孩子在一两岁时喜欢拿着笔在墙上到处乱画时,你是及时制止了他,还是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她所画的圈圈线线?

下雨时孩子要去满是泥坑的水里肆意地跳来跳去,说是要像佩奇一样跳泥坑,你是呵斥他这样做会弄湿裤子并且会着凉感冒,还是看他虽然脏脏的一身但充满兴奋和快乐的眼睛而默许?

当她把所有的花花绿绿的衣服穿在身上,然后把颜色复杂的发卡都戴在头上,兴奋地来问你5说妈妈我漂亮吗?你是用不想看她的语气说你这是穿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呀?还是认真地看一会儿说,你这样的打扮挺特别的?

孩子在两三岁时,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这个时期非常关键,也许你无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就摁灭了他冉冉升起的某一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生活要有仪式感。

让孩子思维开放,拥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也需要家长有意识的培养。比如生活中的仪式感,让他对很多事物会有新的了解。

我同事的女儿上幼儿园中班时,在圣诞节的前几天,非常期待圣诞老人给她送的礼物。结果我们同事对女儿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她的女儿哭了。

我想,在孩子什么都相信什么都期待的年纪的里,多配合他扮演他所需要的角色,可以不让他发现。等到他长大后某一天突然明白了真相,他一定会记得美好的回忆,并因为父母的爱而感到幸福。

我女儿一直相信牙仙子的存在。所以她每天都乖乖地刷牙,虽然她爱吃糖,几乎每天都吃糖,但她没有因为吃糖而坏过牙齿。她还在期待不久后她掉了牙齿,牙仙子给她换上更漂亮的牙齿呢。

还有很多方法,比如家长自己也要有想象力,善于给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间,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带孩子去上一些思维开发的课程等等。



让孩子有想象力创造力,有“脑洞大开”的能力,我相信,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都会有这方面的能力。

以上为个人观点。

欢迎不同意见,留言探讨。


英语老师Minnie


这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这里只能从一个侧面谈谈我的认识。

什么是思维?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比方说别人给你一个牛油果,你只知道它叫牛油果,其余一无所知,你会怎么办。你可能会看一看,会捏一捏,闻一闻,然后分析判断该怎样吃,如果你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吃,你可能上网查或问别人怎么吃,然后按照这些方法尝试弄来吃。认识牛油果的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他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它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怎样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几则案例如下:

案例1:明明妈妈在明明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读很多的故事,后来听书软件发明出来后就让明明听书,从三岁起明明养成了听书习惯,后来明明上了小学,老师发现明明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别好,上课的难题和公开课的难题都由他来答,而且总是回答得很精彩。其实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好比盖房,语言则是砖石,如果能够丰富孩子的语言输入,孩子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都会在无声无息中得到发展。当然,看书和听书都具有此功效,书籍和故事就像营养,越多越能滋养孩子的脑袋。

案例2:兰兰的妈妈爸爸自小就和兰兰做“找不同”的游戏,随着年纪增长,这种“找不同”从书本延伸至生活,如秋风起,妈妈就让兰兰找找今天与昨天的不同等,长期通过找不同的游戏锻炼兰兰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对比,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多锻炼就有提升。

案例3:小高的爸爸从三年级起几天利用晚上时间教小高云一道奥数题,一开始小高畏难,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大有进步,做题不那么难了,还渐渐爱上挑战难题。钻研奥数,其实是学习思考方法的好载体。

至于怎样培养孩子异想天开,也是个宏大的问题,个人认为不要刻意培养所谓的异想天开,因为很容易让孩子剑走偏峰,凡事为了独辟蹊径而钻牛角尖。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护”二字,当孩子出现奇特想法的时候要耐心聆听,并适时询问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就是要引导孩子具体说出想法,你的聆听就是给予孩子最大的尊重和肯定,你的询问就是让孩子感到你在聆听和沟通,足矣!不要硬生生地说夸孩子的想法多么多么的好,这容易误导孩子钻牛角尖。





教育私房菜28621612


不请自来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也关心这件事,其实不管是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是启发孩子的“异想天开”,首先都是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只有孩子真正开始自己思考时才能有效起到锻炼的作用,生活中就有很多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机会,但有时因为我们为孩子承担了太多而错失了这样的机会。

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式在我个人所了解的有限信息中,我把它们分为“在生活中和通过刻意的辅助方式或工具”两种方式来帮助孩子进行思维能力的锻炼。


1、生活中是指——例如:孩子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去做,自己的问题也尽量让他自己去解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给予孩子引导增加孩子(我能行)的自信心。当我们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探索、思考并执行时,不仅锻炼了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在以后遇到问题时孩子不会总是要依赖别人来帮忙或是觉得自己不行。


2、刻意的辅助方式或工具——例如:拼图和积木类的玩具就是让孩子在玩耍中开动自己的大脑思维,绘画也是锻炼孩子异想天开的想象力的好方式,还有很多其他的辅助类方式和工具:比如帮助锻炼思维,开发大脑类的益智类书籍,亲子互动类的小游戏、围棋,象棋等等。

我自己更倾向于在生活去锻炼孩子的独立思维,因为孩子总是会长大的,也总是要独立的,而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锻炼方式,当然其他的工具类方式我也在用,除了是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外也希望孩子在思考的同时,能保持一定的专注力,所以算是多管齐下吧。回看我们这个“育儿问答专栏”里的各种问题,也真是应了《知否》中那一句经典台词“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Nicer个人成长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看到什么就让孩子联想,越丰富越好。遇见问题,就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办法越多越好。每次都下意识的让他比上一次多想出至少一条思路。

不要给孩子讲故事,安安静静的做好听众,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力、控场力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