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養雞知識:瞭解豆粕、菜粕、棉粕的營養區別

1、豆粕

大豆經過提取豆油後的一種副產品,一般成不規則碎片狀,顏色為淺黃色或淺褐色,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按提取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兩種。一浸豆粕是指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後的副產品;二浸豆粕是指先經過壓榨取油再經過浸提取油後的副產品。一浸豆粕生產工藝較為先進,蛋白含量高,是目前國內現貨市場流通的主要品種。

2、菜粕

是以油菜籽為原料,經過提油後的產物。壓榨取油後得到菜子餅,浸提或預榨浸提後得到菜粕。

3、棉粕

是棉籽經過壓榨取油後得到棉餅,在經過浸提工藝將裡面的殘油分離出來後得到的一種微紅或黃色的顆粒狀物品。

物理成分

1、豆粕

是一種高蛋白原料,無需脫毒即可用作飼料。其中蛋白質含量為40%-48%,賴氨酸含量為2.5%-3.0%,色氨酸含量為0.6%-0.7%,蛋氨酸含量為0.5%-0.7%.

2、菜粕

菜粕的粗蛋白含量在34%-38%之間,特點是蛋氨酸含量高(僅次於芝麻餅、粕),賴氨酸含量亦高。而精氨酸含量低,是餅、粕飼料中含量最低的。

菜籽粕的有效能值偏低(澱粉含量低、菜籽殼難以消化利用)。

礦物質中,鈣和磷的含量均高,硒和錳的含量亦高。特別是硒的含量是常用植物飼料中最高的。

3、棉粕

棉粕蛋白質含量一般為44.32%,僅次於豆粕的蛋白質含量48%,而高於菜籽粕的蛋白質含量36.04%。精氨酸含量高達3.6%-3.8%,而賴氨酸含量僅有1.3%-1.5%,只有豆粕的一半。

壓榨率

1、豆粕

國內大豆壓榨豆油和豆粕,壓榨率大約為80%的豆粕和16.6%的豆油。

2、菜粕

國內油菜籽壓榨菜油和菜粕,壓榨率大約為的60%菜粕和35%的菜油。

3、棉粕

目前國內棉籽壓榨棉籽油和棉粕,壓榨率大約為39%-42%的棉粕和12%左右的棉籽油。

是否需要脫毒處理

1、豆粕

豆粕無需經過脫毒即可用作飼料。而且豆粕中富含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在不需要額外加入動物性蛋白的情況下,僅豆粕中含有的蛋白質和氨基酸足以平衡家禽和豬的食譜,促進它們的營養吸收。只有當其他粕類單位蛋白成本遠低於豆粕時,豆粕才有可能被替代。

2、菜粕

菜粕在一定溫度和水分條件下,經過菜籽本身含有的芥子酶的酶解作用而產生異硫氰酸酯、唑烷硫酮和腈類等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可引起甲狀腺腫大,從而造成動物生長速度下降,繁殖力減退。

單寧則妨礙蛋白質的消化,降低適口性。

而芥酸阻撓脂肪代謝,造成心臟脂肪蓄積及生長受到抑制。使用前需進行一定的脫毒處理,並且使用時要加以限制,具體喂量應根據菜粕中有害成分含量而定。經過脫毒處理的菜籽粕喂量可以加大,而“雙低”油菜籽生產的菜粕喂量要受限制。同時,應結合菜粕的氨基酸組成特點,適當搭配其它餅粕。

3、棉粕

棉籽中含有對動物有害的棉酚及環丙烯脂肪酸,尤其是棉酚的危害很大。在制油過程中,由於蒸炒,壓榨等熱作用,大部分棉酚與蛋白質、氨基酸結合而變成結合棉酚,結合棉酚在動物消化道內不被動物吸收,故毒性很小

肉用雞飼料應少用含殼多的棉籽餅、粕,以免影響生長,雞對棉酚的耐受力高於豬,但蛋用雞飼餵棉籽餅、粕會造成雞蛋在貯存期間發生變色反應,即蛋白呈現粉紅色,蛋黃呈現綠黃或暗紅及斑點狀。

使用棉籽餅、粕配製飼糧要注意氨基酸平衡,尤其是棉籽餅、粕的賴氨酸含量低,且利用率差,應注意添加賴氨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