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玉米(河北)

文|耿怀山(河北)

人民公社生产队年代,每到秋收时节,社员们都起早贪黑的抢收庄稼,多少年来形成一个不成文的俗规:下午干活到下半晌时,干活的人们有些累了饿了,中间都要歇一气,歇气时队长就会组织自己生产队的社员们在田间地头烧一些玉米填补一下饥饿的肚皮。那香喷喷、带有几许柴火气味的烧玉米,咬一口,软软的香甜香甜的……那滋味至今仍回味无穷。

烧玉米时,先用小镢头在地下刨出一道道像沟渠一样的小沟,上方宽度恰能搭住长一些的玉米,深度约有15公分,一头进干柴,一头排浓烟,然后在玉米地里掰些挂着红红绿绿的玉米须的圆鼓鼓的玉米,剥下皮,个个露出饱满的泛着金灿灿光亮的玉米粒,玉米尾端的玉米柄要留长些,以利烧玉米时不易烫手。处理好的玉米一字横摆着平架在挖好的土沟上面,然后寻找一些较干的玉米尖和玉米叶,在架好的玉米下点起旺火,开始烧烤玉米,不多时,玉米逐渐变的焦黄泛黑,飘出扑鼻的焦香,这时玉米就烧熟了。烧熟的玉米先不要忙于吃,需用嘴轻轻地吹一吹,用手重重地拍打几下,或用玉米叶子青草什么的擦一擦,除去外面的一层草木灰,咬上一口,软软的香甜香甜的,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烧玉米(河北)

烧玉米前选择玉米是关键。烧玉米时偶尔会发出“啪啪”的声响,这表明是有老玉米的缘故,这样的玉米吃起来既硌牙,口感也不会太好。若选的玉米太嫩了,等烧熟后会凹陷成两张皮,吃起来素然无味。最佳选择是半老不嫩的玉米,用大拇指甲轻轻一掐,能掐的动且有些许溢出的乳白色的浓浓的水。烧玉米的火候也很讲究。火猛了,玉米会烧糊,里面也不会熟透;火小了,吃起来会出现生涩的味道。烧玉米时要细心耐烦,还要一边烧一边翻转,那样火候才会均匀,才不会出现半糊半生的结果。

社员们吃玉米时形态各异。有的拿起烧熟的玉米直接就啃,啃几口嚼嚼咽下,再接着啃;有的将玉米先掰成一小节一小节的,然后分着吃;还有的用手把玉米一粒粒的剥下来,剥上一把塞进嘴里,边吃边剥。待大家吃完烧玉米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啊!好家伙,无论男女老幼都是五花脸,全变成黑胡子老头了。

烧玉米(河北)

烧玉米还有一种烧法,那就是先点燃堆起的干柴,将从玉米杆上掰下来的玉米,不用剥皮,直接放到火堆里,等干柴燃尽后,再用火灰将带皮的玉米覆盖起来,过一会将火灰翻动一下,以达到火灰里的玉米受热均匀。等玉米烧熟后,剥去外皮就可以吃了。这样烧出来的玉米很卫生,一丝一毫的草木灰都沾染不上,与用铁锅蒸熟的玉米味道差不多,不过,这种烧法耗时长,容易影响队里活计,社员们一般不会采用。

那个年代,年幼的我们在秋假里跟随下地出工的哥哥姐姐们玩耍时,也能沾上哥哥姐姐的光,享受到那样的待遇。每每我们一群小伙伴去洼里打羊草或打猪菜时,趁护青的不注意,钻进玉米地里偷掰几个嫩玉米,再捡些干柴来,在壕沟里,或者无人光顾的土岗子上,点起一堆野火,用硬树枝叉起玉米就烧起来,吃完后将火灰及玉米芯用土埋好,还不会留下痕迹。那时的孩子们也很有集体主义观念,凡是自己生产队的玉米地都会远远地绕开,而是偷掰其他生产队的玉米。

烧玉米(河北)

那时,在家里烧玉米也是经常的事。秋天,上午或傍晚帮母亲烧火做饭时,从生产队里分来的玉米中拣出一些较嫩的,剐去玉米皮,用铁制火柱子叉起来,直接放进灶膛里烧,在当时,吃着那香甜的烧玉米,真不亚于现在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儿时的经历至今仍记忆清晰,就如同刚刚发生在昨天。回味起那时烧玉米吃的情景,那特有的甜香味道依然在脑海飘荡。

烧玉米(河北)

烧玉米(河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