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帥連夜遷營躲過一劫,他說:別問我怎麼知道的,照辦就行

主帥連夜遷營躲過一劫,他說:別問我怎麼知道的,照辦就行

調露元年,即公元679年十月的一個夜晚。正在西域出征的全體唐軍將士突然聽到主帥難以置信的消息:全軍即刻遷移到旁邊的高岡之上紮營!消息出來,各支部隊的將官們以第一時間來到元帥營帳,求證這個命令的真假。

此次出征,是因為東突厥阿史德溫傅、奉職兩部落謀反,推舉阿史那泥熟匐為可汗,當地二十四州酋長雲集響應,聚眾有數十萬之多。先前唐軍蕭嗣業平亂,開始打得有聲有色,後來卻因防衛鬆懈,被偷襲軍營,以至於打敗。所以,唐高宗命令在西域很有威望的裴行儉來征討。

主帥連夜遷營躲過一劫,他說:別問我怎麼知道的,照辦就行

裴行儉曾經屢立大功,就在上半年仍然不打一戰而擒獲叛亂的另一部突厥可汗。這一次,裴行儉帶足了三十萬兵馬,就是要將突厥叛軍一掃而空。此時,他們已經駐紮在突厥可汗的北部,為了襲取教訓,特地挖好了戰壕。士兵們已經勞累了一天,好不容易贏得了休息的機會,怎麼又要連夜搬離?

將官們聚集在元帥營帳,人數越來越多,聲音也越來越響。很多人都立下過赫赫戰功,他們不畏生死,但實在不理解這個決定,都要向時任襄道行軍大總管的裴行儉討個說法。

主帥連夜遷營躲過一劫,他說:別問我怎麼知道的,照辦就行

裴行儉卻很淡定,他只說了兩個意思,一是搬離的命令有效,必須立即執行,二是違抗軍令者,定斬不赦!

這就是死命令了,作為軍人,特別是久經戰陣的唐朝軍人,他們習慣了服從。理解要服從,不能理解也要服從,可以質疑,也可以抱怨,但必須執行。因此,當裴行儉將這個決定重申之後,剛剛還群情激憤的將官們立即安靜下來,再也無人多嘴。

主帥連夜遷營躲過一劫,他說:別問我怎麼知道的,照辦就行

他們一一回到本部,將最高命令傳達下去,士兵們一個接著一個被叫醒,有些還以為是突厥人前來劫營。儘管極不情願,也極不理解,但唐朝軍隊優秀的素質仍然發揮了巨大的效率,人數眾多的唐軍轉移到裴行儉指定的高岡之上,而且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同樣還挖好了戰壕。

裴行儉看著這一切,長舒了一口氣,自己也轉身回去休息。

半夜時分,裴行儉被自己的親兵喚醒。原來,此時天降暴雨,所有將士幾乎在夢中驚醒。他們心有餘悸地看到,撤離之前的地方,由於地勢較低,已經被積水淹了足足有一丈深。

主帥連夜遷營躲過一劫,他說:別問我怎麼知道的,照辦就行

同時,又有大批的將官們再次趕到元帥府,他們在慶幸之餘,又感到非常不解:這裡是西域荒漠,平時雨水很少,怎麼會有這麼大的風雨,而這麼大的風雨,總管又怎麼會知道,畢竟很長時間都是萬里無雲啊!

裴行儉笑了笑,很自得地說:你們只用按照我說的做就行了,不用管我怎麼知道的!

主帥連夜遷營躲過一劫,他說:別問我怎麼知道的,照辦就行

沒有人認為裴行儉是故作神秘,他們反而是奉若神明。有這樣的將軍統帥,小小突厥又怎麼敵得過三十萬唐軍?士氣馬上就提振起來,唐軍在隨後的戰鬥中奮勇爭先,大敗突厥。可汗阿史那泥熟匐被部將所殺,首級獻給了唐軍,而大將阿史那奉職被生擒,唐軍順利平叛,得勝還朝。這一段連夜搬營的插曲,並非口口相傳的野史,而是記錄在了《新唐書》中:

大軍次單于北,暮,已立營,塹壕既周,行儉更命徙營高岡。吏白:“士安堵,不可攏。”不聽,促徙之。比夜,風雨暴至,前佔營所,水深丈餘,眾莫不駭嘆,問何以知之,行儉曰:“自今第如我節制,毋問我所以知也。

主帥連夜遷營躲過一劫,他說:別問我怎麼知道的,照辦就行

若問裴行儉怎麼知道的,可能還是由曾經的名將蘇定方傳授。當裴行儉剛剛明經科中舉後,就被蘇定方一眼看中,將用兵指法傾囊相授,並且告訴他沒有別的人選,只有他才是最合適的。戰爭本來就不是單純靠武勇靠血性,一名優秀的元帥就是要知天文地理,裴行儉完美詮釋了這一點,避免了唐軍的重大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