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這四十年的變化,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體會,尤其是來自我區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工作者們,他們都有切身的感受,今天我們就來聽聽,這些基層工作者們對時代的見證。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正在給病人看病的是區中醫院主任中醫師袁靜。28年來,袁靜一直堅守在醫療崗位上,耐心細緻地接診病人。她認為醫生對待病人除了治病救人的本分,更多的應該用真摯的情感予以慰藉和幫助,簡單來說就是“微笑服務”。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郫都區中醫院主任中醫師、門診部主任袁靜告訴記者:微笑服務我覺得是一個有溫度的服務,醫生在接診過程中,不僅僅是一個醫療技術的傳遞,更是一個情感的交流,我在這二十多年的行醫過程中,我一直奉行的是用真心去為病人服務,儘可能力爭用簡便、有效的方法為提供醫療服務。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袁靜1990年參加工作,見證了區中醫院從郫筒街道南大街58號搬遷到342號、“舊”院向“新” 院轉變的過程。翻出一摞摞泛黃的病例本,袁靜也翻開了對上世紀90年代的記憶。

90年代沒有電子病例,所有的病例都是一字一字手工記錄,如今有了電子病例,診療工作方便了不少。袁靜還翻出了幾張區中醫院的老照片,讓我們直觀感受到區中醫院的歷史變遷。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袁靜說:“這張照片就拍於1990年,當時我剛剛到醫院,醫院當有2500個平方的建築面積,這個舊樓的後面還有一棟樓,還有一棟五層樓的住院樓,這個照片上看不到,然後醫院完全不具備急診急救能力,晚上九點鐘我們上夜班的時候還要關醫院的大門。”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1992年12月,中醫院新址動工修建,從佔地面積2畝擴建到16.1畝,建成後的新院成立了急診科,住院部內設置了創傷外科,正式開始收住車禍傷病人,改變了原來住院部只有內科的局面。1996年,醫院引進PK-1200型全身CT,開創了郫都區醫療系統外傷檢查的先河,結束了長久以來頭部外傷病人檢查往返成都等上級醫院的歷史。 近10餘年來,區中醫院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2007年,醫院順利加入成都市120醫療急救網絡,打破了成都縣級中醫院沒有120的歷史。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2009年中醫院名醫館正式成立,醫院開放床位由2006年的120張擴大到216張,醫院職工總數達326人。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外科大樓的落成,讓區中醫院成為一院兩重症監護的院區,同時在手術方面,也引進了先進的設備和技術。近兩年來,隨著郫都首家醫養中心——郫都區中醫老年醫養中心正式對外開放,以及“健康與發展研究中心產學研基地”落戶該中心,未來中醫院將開創中醫健康事業、養老產業雙輪驅動的新局面。

目前區中醫院已逐漸成長為地區集中醫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以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為特色的三級乙等中醫醫院,全院現有在崗職工七百餘人,其中有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共計一百餘人,開放床位六百餘張。醫院擁有4個省級重點中醫專科和4個市級重點中醫專科。擁有西門子原裝進口64排螺旋CT和1.5T磁共振等先進的診療設備。醫院的特色中醫專科和微創外科水平走在了同級醫院前列。同時,醫院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多家大型三甲醫院建立了合作關係,讓郫都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先進的診療技術。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來自基層的見證 郫都區中醫院

袁靜向記者介紹:“醫院從一個普通的醫院發展成為現在的三級乙等中醫院,特別是近十年變化非常明顯,專業技術人員逐漸增強,學科逐漸細分,併成為成都市中醫藥大學的附屬醫院,今年年底我們將搬入新的院區,未來醫院將建設成為一個三級甲等的現代化國際化醫院。”

區中醫院的發展變化是郫都醫療事業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未來,區中醫院將從純醫療型醫院向醫教研一體的教學型醫院轉變,發展建設成為雙向驅動、三位一體的“新”醫院,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健康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