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方言眾多,沒有“普通話”的古人是怎麼交流溝通的

有沒有人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是怎麼去了解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歷程的,還有一些歷史上的故事我們是怎麼知道的呢,相信很多人就會說了看一些古代文獻或者記錄知道的,或者是在看電視觀看一些影視作品的時候瞭解到的。這些都虧了古人的記錄才得以讓後世的我們去通過遺留下的書籍瞭解歷史,知曉古人的生活和思想。這所以的一切都要依靠文字的傳遞。

中國地大物博,方言眾多,沒有“普通話”的古人是怎麼交流溝通的

其實在很早以前就出現過各種各樣的文字但是因為不統一所以大家相互之間是看不懂對方想表達的意思的,就像是在今天和一位外國人交流一樣,沒有學過對方的文字和語言是非常難以溝通的,在古代最先發現這個問題的就是秦始皇了所以在統一了六國之後,為了能夠便與六國之間的交流於是秦始皇也統一了戰國時期的古文字,設立了以秦篆為官方文字的標準,減小了地域之間的差異,雖然大家在語言上的差異還是無法消除,但是用統一的文字已經就可以大致的交流和溝通了,《中庸》裡有這麼一段話“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說的就是。

中國地大物博,方言眾多,沒有“普通話”的古人是怎麼交流溝通的

儒家思想中統一的概念,後來被秦始皇作為法家思想而實現了,雖然出發點不同但是最後的結果都是統一了,從這點上來說秦始皇也算是立了大功的。對於我們後世來說更是一種福利了。

中國地大物博,方言眾多,沒有“普通話”的古人是怎麼交流溝通的

但是雖然文字是統一了卻出現了別的問題,在當時文字的使用還是需要一些有文化的學者才能知曉的,而普通的沒有學習過文字的百姓們交流還是要依靠口頭講述的,而我們中國地大物博,因為山河的分隔有很多不同的種族和部落,講話的語言上就會有很大的差異,到今天來說就是我們常說的方言。在今天南北口音的差異依然是十分明顯的,四川話和福建話簡直無法交流,但是好在我們現在已經有了普通話,會說方言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運用普通話和外地的朋友進行正常的交流。但是在沒有文字通用和沒有普通話的古代你想像過是什麼樣的嗎?大家可以試想一下 在當時的蘇軾是一位四川人他說的應該是四川話,而北宋時期的皇帝卻是一位河南人,想象一下兩人是怎麼樣交流的呢,難道是用著四川話和河南話互相交流的嗎?再舉個例子來說,康有為是廣東人,而在當時的光緒卻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那光緒能不能聽得懂康有為說的港普呢?

中國地大物博,方言眾多,沒有“普通話”的古人是怎麼交流溝通的

普通話是我們呢現代漢語中才出現的一種概念,在古代還沒有,那古人有沒有一種統一的語言進行交流的呢,在歷史的記載中,古代的普通話被叫做“雅言”,是用國都地區語言為標準設立的,歷史上最早的三個朝代夏商周,因為定都都是在河南,所以當時的“雅言”就是河南話,室以洛陽為中心的河南話。而到了漢朝周平王遷都洛邑所以洛邑地區的話成為了當時的“雅言”。到了秦國文字的統一,秦國的國都便到了咸陽,因為位於關中所以在當時的雅言就是用的關中話,漢朝時候用的就是陝西話和河南話了。

中國地大物博,方言眾多,沒有“普通話”的古人是怎麼交流溝通的

到了元朝時期,蒙古人建國“雅言”就變成了蒙古語。後來因為遷都北京,所以就使用了北京地區的方言作為“天下通語”,到了宋朝很多人變衣冠南渡,到了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因為南京話相對完整的保存了“中原正音”,所以明處時期南京官話作為通用的標準語言,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南京居民進入北京,所以南京官話還是在通用,直到雍正年間,雍正注意到了語言交流這一方面的問題,所以特地設立了一個機構叫做正音館,正音館主要就是專門推行以北京話作為基礎創立的北方官話,這“北京音”其實就是在元朝時期的舊北平話里加上點南京話,在加上滿族語音的綜合要素三種融合在一起創立的“北京音”成。一直說到我們今天的老北京口音,就是從這裡演化而來的。

中國地大物博,方言眾多,沒有“普通話”的古人是怎麼交流溝通的

這麼看來其實在古代也是有所謂的“普通話”的,古人的智慧是真的不容小覷的,我們今天想到的一切問題他們都已經想到過了,並且還想到了解決的辦法,就事推行朝廷官話,類似於現在的普通話是一種官方的通用話,這樣就可以保證大家之間可以正常順利的交流,不然還真是沒有辦法想象蘇軾在朝廷說著四川話是怎麼樣像皇上提出意見的,而康有為又是怎麼用港普對著光緒侃侃而談的,畫面太美我不敢想啊,想到就覺得一定是非常搞笑了。

中國地大物博,方言眾多,沒有“普通話”的古人是怎麼交流溝通的

所以後來一口粵語的康有為學習了朝廷官話才得以和光緒正常交流,也正是這種官話的推行使得大臣們雖然來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思想和語言,也能夠共同的在朝堂之上和皇帝一起討論國家政策。而普通的百姓們呢因為在古代的交通不是很方便,通訊的手段也是沒有現在的這麼發達,不能去太遠的地方進行通訊,所以中國雖然是很大但是當時的人口流動卻是很小的,所以大家一般不會去離居住地太遙遠的地方,那大家的口音也是差不了多少還是可以正常的進行日常生活的交流的。

中國地大物博,方言眾多,沒有“普通話”的古人是怎麼交流溝通的

而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各種科技的發達,我們即使是去遙遠的外國也是不用擔心語言不通的問題,有著手機和各種翻譯軟件的加持,還有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可以通用的英語,而在現在學習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很多外國人不僅能夠熟練地說出普通話更甚至很多還會說一些方言,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很有趣的現象,隨著漢語言的發展也看出中國的發展是越來越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