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康熙是不折不扣學霸,這才是真正的文武雙全

康熙帝他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刻苦讀書,但絕不迷信書本。他不恥下問,但絕不盲從。凡事都要問一個為什麼,能動手實踐的,一定要親自試一下。“囊螢夜讀”中的窮孩子是晉朝的車胤,靠苦讀成才,後來做了大官。這個美麗生動的故事代代相傳,到康熙這裡,已經傳了十多個朝代,超過了一千年,從未有人提出過質疑,但康熙卻沒有輕易相信這個古老的故事,他要親自試驗一下。在承德避暑山莊的夏夜,他和身邊的人一起捉了幾百只螢火蟲,放在絹袋裡,試驗“囊螢夜讀”,他就用那個絹袋來看書,結果壓根就看不清楚字。康熙得出結論,書上說的並非都是真理,不可盲目輕信。

原來康熙是不折不扣學霸,這才是真正的文武雙全

康熙中年時曾患過一次瘧疾,太醫院的御醫百般調治,卻不見好。這時,西洋來的傳教士獻上一種名為“奎寧”的西藥,雖然很多人反對他服用,但是他堅持要試一試。試驗的結果非常好,藥到病除。康熙十分高興,下令在皇宮內建立一個實驗室,讓西洋傳教士主持製藥。自此以後,康熙不僅自己服用宮中自制的西藥,還賞賜給大臣們。

原來康熙是不折不扣學霸,這才是真正的文武雙全



為了解決黃河泥沙淤堵、壅塞河道的問題,康熙在北京附近的永定河進行試驗。他把一些與群臣議定的設想,在永定河試行,把河道截彎取直,浚直河身,以直流衝沙,效果很明顯。此後,當負責黃河河工的大臣請示把黃河的兩處急灣浚直時,康熙成竹在胸,告訴他說,我看永定河治理試驗的辦法很好,河身直,河底深,所以淤沙盡皆沖刷,今治黃河亦用此法,方為有益。為了解決河水沖刷對堤岸的威脅,康熙派人用樹枝、秫秸、石頭捆成“塌”,用來加固堤岸,在永定河試驗後,康熙命在黃河施行。治河大臣不同意,認為永定河水勢小,可以用塌,而黃河水勢大,難以用場。面對臣下的反對意見,康熙並沒有以勢壓人,只是說:“姑試用之。”治河大臣試用後,“河堤果然堅固”,自是心服口服。

原來康熙是不折不扣學霸,這才是真正的文武雙全

康熙一生進行過許多方面的科學試驗。他以一株偶然發現的高大水稻做種子,以此為本,代代繁衍,培育出色香味美、生長期短、適合於北方種植的“京西稻”。他借外出巡視的機會,到田地裡觀察蝗蟲的生長情況,試驗、研究治理蝗蟲危害莊稼的辦法,提出在冬天就挖掘蝗種,消滅幼蟲,開春提前耕地,把蝗種深壓地下,不使其長成成蟲,叫做“去惡務絕其本也”。

原來康熙是不折不扣學霸,這才是真正的文武雙全

他向西洋傳教士學習天文、數學知識,親自觀測,親自演算。他外出巡察、征戰,都帶著測量儀器,親自對途中經過地區的方位、高度、距離進行測量。他還組織了全國的大地測量,試製了大量的測量儀器,繪製了被稱為當時世界上最好、最精確的《康熙皇輿全圖》。

康熙一生進行了大量的科學實驗,從中學到了豐富的科學知識。但雖然貴為皇帝,也不是想做什麼、學什麼,就能做成什麼、學成什麼的。對通醫懂藥,會給人開方看病的康熙來說,大概最遺憾的是沒能親自參與人體解剖了。他曾讓一位西洋傳教士給他翻譯了法國出版的《人體解剖學》,也曾秘密支持別人藉機會進行人體解剖,把看到的人體器官的情況告訴他。但固於封建禮法的強大壓力,這位求知若渴並勇於實踐的皇帝也不得不有所顧忌,最終書翻譯完了,只能藏在宮中自己閱讀,未能公開印刷推廣到民間。儘管康熙認為:此書出後必會造福世間,人命或可挽救不少。但那位奉命觀察人體內部器官的人也被警告,不得為外人道也。

原來康熙是不折不扣學霸,這才是真正的文武雙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