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這道美食,李世民、武則天、蘇東坡……都大為稱讚!

汝州這道美食,李世民、武則天、蘇東坡……都大為稱讚!

有地方特色的風味小菜,個人認為是不適合流水線大批量生產的,那種批量生產的的地方小菜,很容易被工業化痕跡所掩蓋,從而失去其獨特的味道。就盛行汝州的芥菜絲來說,手切的口感最佳。

潔白如玉的芥菜絲裡,暗含著一種荷花般高潔的氣質。因為無論外貌如何醜陋的芥菜疙瘩,除了外皮,無一例外地潔白如玉、質地硬朗。除非有人有特殊的要求和口味,一般情況下,它不適合與能改變顏色佐料搭配,比如醬油、辣椒油、醋等。但是,為了看起來不那麼素,老汝州人會把紅蘿蔔切成絲,在芥菜絲裡放上少許,這盤菜看起來便熠熠生輝,色味香俱佳了。

汝州這道美食,李世民、武則天、蘇東坡……都大為稱讚!

手工芥菜絲的做法很簡單、很樸實、很接地氣。先將芥菜洗淨,將上面長的鬚子、有稜角的有汙垢的地方用刀削掉。將洗好的芥菜先切片,再切成細絲。將芥菜絲撒上精鹽、花椒、辣椒攪拌均勻,入味。鍋內燒適量水,加入足量精鹽,加入少許花椒大料,熬煮,開鍋後倒入盆內放置至涼 。將芥菜絲用筷子夾到盛有湯料的盆內把芥菜絲都放進去以後,用筷子摁平,使芥菜絲都浸泡在湯內。蓋好盆蓋,密封,醃製三天即可開蓋食用。

芥菜,在老汝州被人稱為芥菜疙瘩。芥菜疙瘩表面上疙裡疙瘩,看起來不僅毫不起眼,而且坑坑窪窪,稍顯醜陋,彷彿野生的菜根。其質地稍硬,手切時很是費力,加工時要將芥菜一一洗淨,置於菜板,先切成薄片,再切成細絲。切時會有“咯吱咯吱”的聲音。如果不經常切或一次切很多,很容易將手掌磨得生疼,手掌靠近食指的地方甚至能磨出水泡,讓人隱隱疼痛。但芥菜很出菜,一個芥菜疙瘩能切出一大盤菜來。

手工切出來的芥菜,潔白如玉、細若豆芽,異香撲鼻,竄味十足。

汝州這道美食,李世民、武則天、蘇東坡……都大為稱讚!

問了度娘,得知芥菜是十字花科,蕓薹屬下的一種。芥菜是我國的土著菜品,遍佈全國各地,是百姓餐桌上一道常見的小菜。其栽培品種僅我國就高達800餘種。

芥菜全身都是寶,芥菜疙瘩削皮後,可直接切絲醃製,吃起來也是清新爽口。當然,芥菜皮也是一道美味的小菜,炒芥菜皮的時候,要先將芥菜皮洗乾淨,水焯後用清水浸泡,然後旺火重油這麼一炒,吃到嘴裡既有韌勁,也軟綿可口,清香味美。

芥菜如此美味,當然也在歷史上留下一些逸聞趣事了。

據傳早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曾避難在少林寺,吃到此菜後大加褒獎;武則天遊嵩山時,不料染了風寒於石宗河,食用此菜後病情大為緩解近乎痊癒,隨納為御菜。每日早餐必備此菜,沿襲至今。芥菜富含維生素A、B,醃後有一種特殊的鮮味和香味,可促進腸胃助消化增食慾的功效。

汝州這道美食,李世民、武則天、蘇東坡……都大為稱讚!

想當年,蘇東坡被謫黃州,自己栽稻種菜,肯定也栽了不少芥菜。其有詩為證:“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他還曾發明一種“東坡羹”,便是將蘿蔔、芥菜等混合而煮,不過講究火候和佐料,否則便煮成了一鍋豬食。

美食家袁枚也很推崇芥菜,認為:“新鮮蠶豆之嫩者,以腔芥菜炒之甚妙”。他還發明一種芥菜吃法,在冬天,圍著爐子,紅袖添香,做蠟梅芥菜羹。冬天芥菜還不可採食,用的應是醃芥菜心吧,這種吃法,是有點小資情調。

當年慈禧太后在宮中,也特別喜歡吃醃芥菜心,據說因為覺得好吃,還賞過廚師四十兩銀子。《長宮詞》裡曾有詩記載此事:“芥菜青青薦嫩秧,御冬蓄旨酢鹽霜。”

芥菜這種尋常之物,在那些文人雅士筆下,硬生生變成了文化,變成了情調。

其實,只要我們懂得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用一顆心去細細品味,吃著芥菜絲,品著小酒,也同樣能品出文化,品出情調。

芥菜還是一種具有藥物價值的小菜。據《本草綱目》記載:“芥菜性辛溫,歸鼻、肺,入腎、胃二經,除腎經邪氣。”有滋陰補腎、宣肺化痰,利氣溫中,解毒消腫,開胃消食,提神醒腦、通鼻塞,明目利膈之功效。主治腰疼腎冷、肺寒咳嗽、胸隔滿悶、寒腹脹痛、肝虛目暗、小便黃赤不通、黃疽、痰滯、便秘、瘡癰腫痛、頭瘡癤腫、耳目失聰、牙齦腫爛等病症。

汝州這道美食,李世民、武則天、蘇東坡……都大為稱讚!

資料顯示,芥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營養價值很高,長期食用具有提神醒腦、解毒消腫、明目利膈和寬腸通便等功效,醃著吃更是質脆爽口,餘味無窮。當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魚大肉吃得多了,看到油膩的大餐就沒了胃口。為此,來一小碟清淡素雅的醃芥菜,一碗小米稀飯,一兩個饅頭,簡簡單單吃個飯,既儉約省心,又健康時尚。看來過簡單生活,吃粗茶淡飯不只是一種養生之道,一種返璞歸真,更是現代人一種明智的選擇。

用芥菜絲下酒,於很多汝州來說,倒是一種不錯的享受。一碟芥菜絲,澆上一點醋,喝一口酒,夾一點芥菜絲入口,那清脆彈牙的咀嚼,酒香與芥菜絲特有的刺激夾雜一起,頗是愉悅的享受。

芥菜絲,這平凡的,充滿大地深情和芳香的佳餚,不知道曾支撐起多少個溫暖的日子。即使現在,仍能勾起人們忘不掉、剪還亂的殷殷鄉情和鄉愁。

切好的芥菜絲用陶盆密封置放,可保持新鮮芥菜的嫩白透亮和原生態營養。即開即食,口感清脆、淡香獨特、絕無僅有,餘味繞齒,回味無窮。其獨特誘人的口感,清脆中不乏筋道,齒縫餘香,回味無盡,讓人不能自己;在快意咀嚼中散發出特有的芥辣味,讓人每次品嚐都開壇涕淚,為之折服,聞香垂涎。人們喜歡芥菜絲,喜歡的的正是這沖鼻的感覺。

但芥菜立場堅定,個性鮮明,絕對不是“萬金油”,與什麼食物都能相配。古書就特別記載,芥菜不可與鯽魚、兔肉同食。就像一個頗有個性的人,愛憎分明,毫不含糊。在我看來,芥菜更適合與那些普通的食物相配,像前面所寫到的那些配食,而不適合與那些所謂的美味佳餚相配。

老芥,做一棵菜也要有品質和尊嚴,質本潔來還潔去,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只留美味在人間。我欣賞你。

又想起做人來。有些人的人生註定將成為一道聞名的招牌菜,有些人的人生雖不能算是一道名貴菜餚,卻也色香味俱全,有些人的人生盡其努力,仍不過是一道家常小菜……而大多數人覺得這輩子能做個像芥菜這樣的配菜,也不枉世間走一回。

手工切好的芥菜絲,一次是吃不完的,為了剩下的不至於壞掉,所以記著,吃的時候,一定要用乾淨的筷子夾哦。

(作者李曉偉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汝州市作家協會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