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海的《俠隱》,在《邪不壓正》裡早就名存實亡了

张北海的《侠隐》,在《邪不压正》里早就名存实亡了

2010那年,馬邦德讓子彈飛出了一片火爆;2014年,馬走日跌落神壇,離地獄只差一步之遙。不論好壞都經歷過的姜文,也不知道為什麼,唯獨看上了張北海的《俠隱》,讓這部讀完有點寡淡的作品作為自己“北洋三部曲”的終章,畢竟書中文風和姜文的風格完全不在一個世界。

這部作品究竟講了些什麼?姜文的改編和原作有哪些不同?原作作者張北海又是何方神聖呢?

张北海的《侠隐》,在《邪不压正》里早就名存实亡了

書中主角太行派李天然的復仇,是用的火槍,而不是像電影中彭于晏那樣用一身功夫,書中的李天然甚至還會從背後偷襲,即便書名有個“俠”字,他的種種做法也讓自古以來的“俠氣精神”略顯出了卑鄙的一面

可自從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卑鄙”佔領高地,不論是北洋還是北平,都跟著祖輩留下來的規矩一塊消亡了,“俠氣”不在,李天然只能順勢而為從孤膽英雄變成一個執行任務的人。這一切就像《邪不壓正》裡的姜文的自嘲“窮途末路”,心酸的表示把希望放於天地,聽天由命吧。

张北海的《侠隐》,在《邪不压正》里早就名存实亡了

一、 超越武俠的文化小說

《俠隱》這部小說看上去特別武俠,但其實它並非傳統典型的武俠小說,它更像是一本風土民情志。裡面對於江湖、武功、門派的描寫無甚特點,但直指民國北平的那股鄉愁卻是化不開的濃郁。主要講述了青年俠士李天然,為尋找師門血案元兇,深入古都的衚衕巷陌的故事。在《俠隱》中,天賜大仇的李天然,大多數的時候就像個散淡的閒人一般,不常見他身上的義憤填膺,也沒見他眼裡噴薄而出的血海深仇。很多時候,李天然要麼在屋頂穿房過院要麼就在衚衕裡走街串巷。

小說對老北京的描寫味道醇厚,細節精確。可以說張北海筆下的北京,是“老百姓的清平世界,有錢人的天堂”,現代與傳統、市井與江湖、最中國與最夕陽、最平常與最傳奇統統合為一體,創造了一個理想的城市。真正的老北京早已消亡,可張北海卻用他的文字使它復活,活得

栩栩如生

张北海的《侠隐》,在《邪不压正》里早就名存实亡了

從富貴人家的大宅子到尋常人家的四合院,從雍和宮到大柵欄,1936年的北平如畫般事無鉅細的展開,尤其是文章中對食物的描寫,更令人慾罷不能。比如對冬天不可缺少的烤肉,來了一段極具畫面感的描寫“他帶羅便丞下了院子,站在火盆那兒,教他先用大筷子把蔥絲和香菜放在炙子上墊底,再把羊肉撥到上頭,翻了翻,六七成熟,再把碗裡的汁兒往上一澆,再又撥弄了兩下。烤得肉嗞嗞冒著煙。李天然一下子全撈進了碗,一隻腳踩在板凳上,另一隻立在地上,‘來,吃吧!’”

這段烤肉和我們現在吃的烤肉可大不相同,它極其講究的需要一張超大的桌子,然後再在桌子上弄上個大火盆架好大鐵板,整套裝備備齊,是為“炙子烤肉”。

你要是問吃個烤肉而已,和“武俠”有什麼關係?當然有,仔細想想,想吃肉的人為了要夾到一塊肉,必須要一隻腳踩在長條凳子上,一隻手拿著長筷子,另一隻手拿著調味碟。外面套著長衫的,必須將長衫脫下,將袖口挽起來,穿著西裝的,必須將西裝領帶一一脫開解下,否則領帶衣服要是被火盆裡的火燒著了,可是沒有人賠償的。如此費勁費心思的吃法,老北京人把它叫做“武吃”。而21世紀的現代人吃烤肉,有時只需坐在桌子旁等著師傅烤好端過來,這叫做“文吃”。

张北海的《侠隐》,在《邪不压正》里早就名存实亡了

這一武一文的不同之處,很好地體現了“武俠”世界中即將下線的“武”字。至於“”嘛,則在“”裡見真知。過去的老北京約人喝酒,可不像現在這樣隨便去個酒吧喝完走人,他們是一定要去有大酒缸的酒館。這種酒館裡的桌子,就是一個超大型酒缸上面鋪一塊木板子,來喝酒的人圍坐在酒缸旁歡快暢飲,這種不羈風貌才尤為適合俠客。

张北海的《侠隐》,在《邪不压正》里早就名存实亡了

很明顯,在張北海的眼中,如此充滿俠氣的吃吃喝喝,也是“俠”的另一面。以至於李天然最後殺了日本特務後,第一感想居然是“舒服極了,比餓了吃碗西紅柿炸醬麵還過癮,只是又想細嚼慢嚥,又想一口吞吃半碗。”

類似這樣的對食物對北京的描寫在文中很多很多,看多了不免也會有些拖沓,一部分讀者看完以後表示張北海根本寫不了“武俠”,武俠的世界就應該像金庸像古龍那般快意恩仇。可在我看來,張北海讓俠客大隱隱於市,是其用心的特殊之處

話又說回來,張北海13歲就和家人搬去了臺灣,從臺灣師大畢業之後又去了美國,一個華僑對北京的記憶還停留在童年時期,他在書中對北京的所有描寫,不論是風貌亦或是政治局面,都是靠他翻資料加想象寫出來的,對北京唯一有真實記憶的,除了“吃”之外,貌似也沒有了

雖說“吃”這個因素難登武俠界的大雅之堂,但無論是戰亂時分還是和平年代的任何時期,“吃”總歸是斷不得的

,不“吃”日子又如何過下去呢?雖然低微,切入點頗偏,可那大大小小的食物裡也藏著北京的魂。

二、 雅痞學霸張北海

其實當你真正讀完《俠隱》,你不會發覺作者在童年還不怎麼懂事之時就離開的平津。七七事變發生的時候,張北海的父親張子奇是天津的電話局長,後頭被日本人盯上。日本人綁架了張家兄弟姐妹逼迫張子奇加入偽政府,順便交出英租界的電話局。英勇的張子奇不受威脅,把孩子們都送去了租界的外國學校,只可惜“珍珠港事件”爆發後,英國和美國對日本宣戰,英租界最後也成了日本人的領地。走投無路的張子奇在1942那年,舉家前往臺灣逃難。

在臺灣,張北海度過了自己思想最為複雜,感情最充沛的少年時代。長大後他曾說過自己相當討厭五十年代的臺灣,不論是時代風氣還是教育體系都太過於保守。日本的權威加大陸的傳統,壓得張北海這樣一個受過西方教育的人喘不過氣來。

张北海的《侠隐》,在《邪不压正》里早就名存实亡了

在學校,他喜歡和女同學聊天甚至開玩笑,還和女生一塊兒吃飯。上課也閒不住,熱衷於向老師提問,和老師搞辯論。一個學期過去他的成績倒還算優異,可就是品行方面不及格還被學校開除。輟學在家的張北海過得愜意極了,整天寫寫日記,打球釣魚,還看電影,張子奇覺得兒子可不能這麼散漫下去了,便讓中國著名作家葉嘉瑩過來給他做私人教師。可以說張北海能有深厚的國文功底,多虧了葉嘉瑩。這是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更令人想不到的還有張艾嘉居然是他侄女。

1962年張北海為了逃開臺灣那壓抑的氛圍,去了洛杉磯南加州大學念文學專業。到了美國之後唸完碩士又去讀博,讀到一半放棄,去了加油站、花店做零工,這就是張北海的青春歲月。當時60年代的美國,嬉皮士、搖滾、黑人民權運動、女權運動、性解放運動讓全美人民沸騰不已,這些所有對張北海來說“簡直是震撼”!

张北海的《侠隐》,在《邪不压正》里早就名存实亡了

1971年,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合法恢復,當時聯合國還缺一個英漢翻譯,張北海突出重圍,在上萬人的競爭中拿下了這個職位去了紐約,把這份工作做了一輩子。在紐約生活了幾十年的張北海工作之餘也會寫很多關於紐約的文章。

60歲以前他專心寫作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以敏銳的觀察、幽默的筆調描繪美國社會。在《美國:八個故事》《人在紐約》等書中,他從小處著手,描寫從紐約地下鐵、牛仔褲到搖滾樂等小事。60歲以後,從聯合國退休,張北海的寫作對象從紐約轉到北京,從現代美國社會轉向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寫作體裁從散文轉向了武俠,他花了6年多時間,寫出自己的第一本武俠小說《俠隱》

在開始寫《俠隱》之前,他回過幾次北京,後來在書中借李天然的口吻說出“北平不是我的家”,就像幾十年後重回北京的張北海,北京也不是他的家,他只不過是個遊客,在北京走走逛逛吃吃喝喝然後做做夢。這個夢就是《俠隱》,一場關於北京的大夢。

後來這個夢被侄女張艾嘉賣給了姜文,打開了《俠隱》由夢境變為現實的大門

三、 《邪不壓正》無關張北海,就像《俠隱》無關姜文

2007年,《俠隱》在內地出版後,曾出現十多個製作方想要買下版權改編成影視作品。但張北海是2015年才學會使用智能手機,他無心應付這些製作方,便把委託權交給了張艾嘉,後來張艾嘉把《俠隱》交付給了姜文,在這之前張北海連一部姜文的作品都沒有看過。

瞭解姜文之後,張北海評價姜文是一個敢於冒險的導演,把《俠隱》交給他挺放心的。而姜文看中《俠隱》不是被複仇所吸引,而是被裡頭貼近自己童年的老北京給徹底迷住,那種輝煌的破敗感令人心動。這種心動的感覺在《邪不壓正》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周韻身後斑駁的紅牆彭于晏在屋頂上飛簷走壁,等同於姜文小時候在部隊大院時的上房揭瓦。

张北海的《侠隐》,在《邪不压正》里早就名存实亡了

可如果看過原著又看完電影之後,你會發現兩者之間的氣質差別甚大。原著中的李天然是一個心事重重的人,25歲的青年卻有一顆50歲的心,18歲除了他全家慘遭滅門,死裡逃生去了美國,整容後回北平又趕上了亂世,一心報仇的他活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在電影中,李天然成了一個肌肉結實、陽光自信的大男孩,和原本內斂壓抑的李天然截然相反

张北海的《侠隐》,在《邪不压正》里早就名存实亡了

另一位男主姜文扮演的藍青峰,在原著中有點像《讓子彈飛》裡的張麻子,有點神秘色彩,參加過辛亥革命還去日本留過學,在馮玉祥手底下做過參謀,和李天然相遇時,他是北平勢力很大的民族企業家。在書中他的出場次數很少,但到了電影裡,藍青峰已然變成了整個事件的

幕後操控主導者

张北海的《侠隐》,在《邪不压正》里早就名存实亡了

除了以上兩點,其實不管是《俠隱》還是《邪不壓正》,都在用自己主觀的方式表達出“曾經的北平”,張北海的北平,前面說過是靠遊子迴歸後,用雙腿和味蕾重新親密起來的故鄉。但對於在北京土生土長的姜文來說,他還原了一些更為宏達的東西。原來他在參加訪談時就說過,要把梁思成哭著喊著要保護的老北京給還原出來,所以我們才在電影中看到了大片灰色平房,以及能走路能騎車的房頂

张北海的《侠隐》,在《邪不压正》里早就名存实亡了

把一部作品拆得留骨不留肉,變成自己的東西,一直是姜文的拿手好戲,在情節上姜文的天馬行空估計無人能敵。無論是《讓子彈飛》還是《一步之遙》,現如今《邪不壓正》的問世宣告“北洋三部曲”已正式終結。姜文帶著觀眾吃火鍋到西餐,現在又帶大家去了四合院吃私房菜。

至於北平,不論是小說還是電影,它都已經離我們太過遙遠,遠到我們早已不見它的蹤影......

—END—

長按上方指紋即可快速免費關注

【第一電影票房 服務於影視創業者】

2013年5月創立

專業互聯網影視數據平臺

每天發佈最權威的國內外票房數據

致力於中國優秀影片的宣傳推廣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5萬+用戶 影視圈全覆蓋

商務、項目合作請聯繫 :17701336570 (微信)

☎: 010-85560807

北 京 方 寸 博 宇 文 化 傳 媒 有 限 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