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蒲市古鎮)(2676字)

沅水在如夢令的四仄韻一疊韻中變成長江的一部分,他伸長手臂將蒲市古鎮緊緊的摟在懷裡。蒲市古鎮像一個不動如山的將軍,守護著神秘湘西文化水路交通的東南大門,把7800年前的高廟文化遺址當成一段回憶來銘記,也把3000年的人文歷史都融入城市骨子裡,讓蒲市古鎮兼具傳承與發揚的真諦。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也許還有一種聲音被收藏,被回收,那就是鏈接鳳凰古城的通道,把一種神秘古老的文化收入靈魂的宏大敘事中,也把一種淳樸和善良的吶喊加入其中。這是一座“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這是眾多繁星中最閃亮的那一顆,現在的城市急功近利,油汙和急躁沾染了天空,早就看不到星星的全家福了,只有那麼一顆閃亮的星星守護著月亮,像一顆永不熄滅的白炙燈忠實的亮著,朋克式的秩序和規律得以與古韻古味融為一體。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蒲市古鎮連接著西南雲貴川渝四省,像珍瓏棋局中最重要的那一顆棋子,又像是哈利波特中的巫師棋,這個歐洲歷史中最重要的劉易斯棋,把所有的滄海桑田功過成敗都納入襁褓。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這是一座文化底蘊深邃的城,歷史上很多文人騷客為他寫詩作文:有寫離騷跳汨羅江讓我們每年有粽子吃的文學鼻祖屈原,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的唐代大詩人王昌齡,這位大詩人還有一句詩也特別膾炙人口: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句也是這位仁兄寫的,這也是我可以脫口而出的少數幾句唐詩之一。也有寫邊城的大作家沈從文,那個帶著眼鏡,微笑內斂的老爺爺,我有個好朋友特別喜歡他愛人楊絳先生寫的《我們三》,很久沒聯繫我這位好朋友了,前日在路上碰到,互相說了你好就沒話說了。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蒲市古時候是一個軍事重鎮,後來因為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商業發達,慢慢的就越來越富裕,這裡四通八達,水路暢通,是土家族和苗族自治州,我偶然的機會知道苗族人家裡都供奉著蚩尤,蚩尤大王是苗族人的祖先,那年蚩尤大王帶領九黎部落大戰我炎黃二帝和華夏民族還歷歷在目,現在我們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56個兄弟民族中的一分子好兄弟,拿的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身份證,真是造化弄人啊。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蒲市古鎮是個4A級旅遊景區,用岳雲鵬的話說是:4個尖炸景區。鎮子內有200多座明清古宅,這是多麼豐厚的一筆歷史遺產呀,窖子屋蘊藏著風水的密碼,這是一座素有“小南京”稱謂的古鎮,他水能資源豐富,礦產資源殷實,還有一座“蒲陽書院”保存完好,傳說在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辰沅水靖兵備道道尹傅鼎在其增設書院,並從屯田項撥穀420石,作為師生的膏火費。書院初名“浦陽書院”,師生寄住文昌閣(今浦市醫院)。嘉慶十八年(1813年)才正式在大定門(今浦市中心小學)修建書院。以“四書五經”為主要教材,上課採用大課堂。主講者多為山長,有時成績優秀的學生也登臺講授。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廢科舉,興學堂,改為“官立高等小學堂”。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還有高山坪古驛道位於瀘溪浦市到高山坪段,長約10公里、寬1~1.5米,青石板鋪砌,是湖南境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驛道修建於明洪武年間,源於明王朝廷“防苗,治苗”的民族歧視政策。2011年3月,高山坪古驛道被公佈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還有很多文物古蹟,名勝仙葩因為資料中沒有出現筆者不知道就不在此一一贅述了,這裡也有很多特產和美食比如:浦市鐵骨豬,浦市鐵骨豬屬於湘西黑豬類群,原產瀘溪縣浦市鎮,是湖南省地方豬優良品種,因其骨質緊密、堅硬如鐵而得名,經測定它的骨強度列全省地方豬之最。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浦市人習慣把餛飩叫做餃兒,實因其與餃子都是用麵粉做皮,內裡包肉的緣故。為了區別,便把個頭略小的餛飩叫做了餃兒。當然還有人會在餃兒的前面加一個小字,喚做小餃兒。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蒲市甜橙,傳統名果,主產於瀘溪縣浦市鎮,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果形端美觀,果皮色澤橙紅鮮豔,果肉細嫩化渣,汁多籽少,風味香甜濃郁,是上佳水果。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還有曲腔幽雅,表演樸實,富有鄉土特色,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的辰河高腔,這是一個流傳地區較廣而頗有聲譽的傳統戲曲劇種。初步考證,辰河高腔發源地是瀘溪浦市鎮,形成時期系在清代道光至咸豐年代,是從弋陽而來,屬戲曲四大聲腔弋陽腔範圍。辰河高腔這個劇種形成的初期,是以堂會形式在一些私家演唱,辰溪最早的圍鼓堂是"桂和堂"成立於清代咸豐年間,後來又成立了"積慶堂"、"協和堂"、"佳和堂"、"少和堂"等等,高腔就是在這種堂會形式下,不斷研討、實踐,改造而逐步豐富完善起來,終於成為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新的劇種,是我國戲劇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山花。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還有苗族挑花,苗族挑花主要流行於貴州中部以西到雲南等地區苗族中。花線有的喜用深藍色和水紅色,有的喜用橙黃色套以其它雜色。挑花針法與刺繡不同,是以平布作底,挑制時,先用線勾出輪廓,再按圖案隔一根紗或幾根紗插針,不能錯亂,而且多是背面挑,正面看。花紋多呈幾何圖形,常常是紋形不同的幾小朵花拼成一大朵,外套菱形方格。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還有踏虎鑿花,踏虎鑿花,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特有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因起源於該縣踏虎村而得名。踏虎鑿花源於苗族服飾的紋樣藍本,花樣繁多、品種齊全,這種剪紙不是用剪刀鉸出來的,是用刻刀鑿制完成的。多用於繡花底樣和慶典、祭祀活動中的裝飾品,在湘西苗族服飾領域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被稱為“繡在衣服上的文明”,踏虎鑿花以其獨特的民族特色,鮮明的藝術個性,精湛的工藝技巧飲譽國內外。列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其實蒲市古鎮是一位阿娜多姿土家族少女和一位正值妙齡的苗族少女,她們在百花叢中,綻放著屬於她們的美麗。她們和她們的人民將苗嶺斗篷山的起源當作標杆和傳奇,將大鯢的出生和死亡放入沅水的時間窗內。把未來和現在持平成一條地平線,將那些稀少的細胞放入安全的名詞中,讓活躍和小確幸成為一個個終極的關懷。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將長生鱖鯮胭脂魚的命運悉數珍藏,將蒲市古鎮的天空駝在一面鏡子上,也包括雲煙做的水袖,把青衣的吟唱也穿在身上以及她的妖嬈和美妙,也包括她的小情緒她的唱唸做打,小小的閃電和雷鳴。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其實蒲市古鎮的鄉愁是一隻蒼鷹,也是小天鵝舞,也是一隻遊歷在母親臂彎裡的大鯢,這個貪玩的孩子,總是覬覦夕陽後邊的寰宇。只有在深邃的眼睛後邊才能找到光的方向,蒲市古鎮總是停留在那裡等我,在我伸手可觸的心臟。其實我不該過早的煽情,我要寫很多的名詞,比如那64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讓它們在我的字句中永生成一個童話。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和國家地理,物理和生物一起活在蒲市古鎮的世界,沅水的懷抱裡。我會疏遠它們,讓它們與地球另一邊的我擁抱。還有植物和魚類我都要擁抱,要讓它們成為筆下的印象派油畫,我要莫奈在沅水中復活把柔軟的蒼穹一點點裝入它的音容笑貌中,讓一次想念來的柔韌而剛強。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古老的東方早已把她的含蓄隱匿在她的靈魂,而西方船艙裝滿了舶來的長風與她的肌膚碰撞,這些智慧的花千樹佈滿了人們的夜晚,也把幾百年征戰攻伐沉戟折箭消散於夕陽西下,歷史的天空總有無數巧合且覆水難收。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人間的青萍之末總是晚於愛情和懂得,原諒她吧明亮於夜晚的月亮都稍稍岑寂,那些綠了沅水兩岸的新草年年都來,那些囚禁在典籍中典故又跳上古渡頭,那些引人向善的禪宗公案都忘了白蘋洲。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蒲市古鎮是永遠的家不管路途多遠遊子都會抵達,蒲市古鎮是一個精神的山總要攀上高峰,

他是燈塔給迷路的人以希望,蒲市古鎮是風箏,沅水是風箏線,不管走了多遠家鄉就在那裡不離不棄。

「在榆林寫的散文7」(蒲市古鎮)(2676字)作者:北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