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始末

格林纳达位于加勒比海东部的小安的列斯群岛南端,西濒加勒比海,与巴拿马运河遥遥相对,东临大西洋,扼加勒比海出入大西洋的东部门户,战略地位非常突出。格林纳达于1974年2月7日宣布独立。

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始末

格林纳达风光

格林纳达独立后,成为英联邦成员国,由统一工党执政。以埃利克·盖里为总理的统一工党政府奉行亲西方和亲美的政策,引起了在野党“新宝石运动”的不满。“新宝石运动”又称“争取福利、教育和解放的联合进军”运动,成立于1972年,由格林纳达亲苏联和古巴的人士组成,主张“恢复一切民主和自由”,举行“自由和公正的选举”,实行“经济革命化”,建立“人民参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该运动于1979年3月13日发动政变,推翻了盖里政府,成立了以莫里斯·毕晓普为总理的新政府。毕晓普政府成立后,在外交上奉行向苏联和古巴“一边倒”的政策。大量接收苏联和古巴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成立“人民革命军”和民兵队伍;由古巴派出工程部队在岛上修建新的“旅游机场”,其主跑道长达3000米。美国总统里根认为“格林纳达已经成为苏联和古巴的殖民地,用来作为输出恐怖行动和颠覆民主的基地”。如果格林纳达被苏、古完全控制,由格林纳达、古巴和尼加拉瓜三国的机场构成的“铁三角”,将使作为美国传统“后院”的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处于苏、古作战飞机的威胁之下,美国海上运输线的畅通和本土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格林纳达有成为“第二个古巴的危险”。由此,美国便不断向毕晓普政府施加压力,处心积虑地试图推翻格林纳达的亲苏古政权,将其纳入自由国家之列。随着格林纳达形势的发展,格实质上已逐渐成为美苏争霸和美古矛盾的一个斗争焦点。

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始末

迫于美国的压力,毕晓普政府开始采取措施缓和与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1983年6月7日,毕晓普还亲自访问美国,并与美国达成了一项“谅解”。但是,毕晓普的上述行动引起了政府内部以副总理科尔德和政府军司令奥斯汀为首的亲苏古“强硬派”的激烈反对,并且前苏联和古巴对此也耿耿于怀。10月13日,强硬派突然发动政变,将毕晓普软禁起来。19日,数千群众在首都圣乔治游行支持毕晓普,并将毕晓普解救出来,随之,这些人与政变者发生冲突,毕晓普又重新落到政变者手中,当天便被秘密处决。20日,军方接管政权,并成立了以奥斯汀为首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格政权落入亲苏古的强硬派手中。

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始末

强硬派的上台使美国里根政府有足够的理由担心,奥斯汀较之毕晓普将更为激进、危险,更能给美国带来威胁,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清除他。就在奥斯汀夺取政权5天后,里根政府以保护美国侨民为由,对格林纳达毅然发动了军事打击。八千名美军仅用了3天时间,以19人阵亡、116人受伤、损失9架直升机的代价,就将格林纳达两千多名守军击溃,基本肃清岛上的抵抗力量,并控制了首都圣乔治,将奥斯汀等人抓获归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