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兵”将被列入失信名单 陕西发文严惩拒服兵役者

【讯】近日,陕西省出台《关于对全省履行兵役义务领域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引发社会关注,“拒服兵役者将在社会寸步难行”成为热议话题。这份盖有25个红印章的文件,只有薄薄6页纸,2000余字,缘何能引发热议?

“逃兵”将被列入失信名单 陕西发文严惩拒服兵役者

在中国,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是每个适龄青年应尽的义务,然而,也常常有极少数青年因怕苦怕累,服役思想不端正,想方设法拒服兵役……(图片来源:中新社)

拒服兵役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北京《解放军报》14日报道, 新兵起运后的一段时间,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武部政委韩元涛打电话时间突然多了起来。原来,该县大学生新兵刘某应征入伍后,不愿适应军营生活而心生退意,韩元涛得知情况后反复做工作,并向小刘家人说明情况,后在双方的共同劝说下,小刘决心留在部队好好干。

谈到拒服兵役这个话题,延安市富县人武部部长高军民坦言,近几年,陕西出台一系列优待措施,适龄青年参军热情不断提升,但也有新兵到了部队后想打退堂鼓。“通过役前教育训练,可以发现一些有思想问题的人员,这时候较容易采取针对性措施,但也有的思想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很难事前发现。”

摊上拒服兵役的新兵,部队也很头疼。陆军某防空旅政委严鑫苦恼道,面对个别人员不适应部队纪律约束、逃避兵役义务的行为,各级骨干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做思想工作,此类事件还可能影响其他战士的训练生活和思想情绪,“应该明确惩戒措施,产生震慑效应”。

“逃兵”将被列入失信名单 陕西发文严惩拒服兵役者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学员在军事技能比武竞赛中。(图片来源:中新社)

严惩拒服兵役者

对此情况,2016年,陕西省出台《关于征兵工作退兵问题惩处办法》,文件对拒服兵役者采取罚款、限制出国等惩处办法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很快,陕西军地发现实际情况与想象中的效果还有不小差距。

“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法规落实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现象还存在,对拒服兵役者进行惩处时,措施难以从严、难以落地的问题比较突出。”采访中,西安警备区司令员胡泽反复强调这个问题。

鉴于这一情况,陕西军地达成共识:建立对拒服兵役惩处机制。 今年3月27日,安康市平利县一位应征青年入伍后不安心服役,经教育无效后,被部队作退兵处理。平利县征兵办公室将其列入失信名单,在其户口本“兵役状况”栏永久注明“拒服兵役”字样。

无独有偶,6月14日,榆林市政府征兵办公室对拒服兵役人员作出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纳入全市严重违法失信人员“黑名单”、限制乘坐飞机、列车软卧等处罚。相应处罚在当地产生广泛影响,成效明显,最终,陕西省25个机构联合签署备忘录。

一处失信将处处受限

中国军网报道,除陕西外,近年来,中国各地也发生多起拒服兵役事件:吉林省吉林市17名青年拒服兵役;江西1人当“逃兵”8人拒服兵役被重罚;贵州省独山县在面向地方直招士官过程中,张某自愿报名应征,但入伍不久便拒服兵役……

军事专家指出,依法依规对拒不履行国防义务,拒绝、逃避兵役等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加大违法行为的代价和成本,可以持续推进凭觉悟自愿报名应征向依法服兵役的转变。

陕西省军区动员局局长范颖非则表示,国无法不立、军无法不强。拒服兵役挑战的是兵役法权威,影响的是部队团结稳定,既是一个社会法治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根基的重大问题。“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范颖非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形成,在杜绝拒服兵役人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方面发挥了诸多作用。

不光是中国 在美日法等国“逃兵”也不好过

在中国,拒服兵役将受严惩,而在海外多个国家,当“逃兵”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美国,动员法规规定,年满18岁者自生日后30天内必须到兵役机关登记,否则将被处以5万美元罚款,且不得担任公职和享受各种社会福利待遇与保障。

在日本,《自卫队法》规定,预备役人员在接到入伍通知书后,逾期3日未报到者将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在法国,法国《国民役法》规定,年满17岁不参加兵役登记者,判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接到入伍通知书拒不入伍报到者,判处1年以上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