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堂 學習貫徹習近平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研討會發言摘編

微课堂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会发言摘编

微课堂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会发言摘编

人民日報整版談脫貧攻堅戰:

凝心聚力堅決打贏

微课堂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会发言摘编

▎原標題:凝心聚力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研討會發言摘編

把握精神實質 決勝脫貧攻堅

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 劉永富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創新發展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為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行動指南,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重要論述體系完整、邏輯嚴密、內容豐富,需要準確把握精神實質:

第一,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特徵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就是為了徹底解決無產階級貧困及其背後的制度性原因,進而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是關於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科學。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深刻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解決貧困問題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的必然性。

第二,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發展為了誰、依靠誰、成果由誰共享的根本問題,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發展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的根本信念,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立場,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指明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追求。

第三,充分體現了新發展理念對脫貧攻堅的統領。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貫穿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打贏脫貧攻堅戰,要以創新發展理念推動扶貧領域改革,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從偏重“輸血”向注重“造血”轉變,著力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要以協調發展理念加強扶貧資源整合,促進區域整體脫貧能力提升,協調可持續發展。要以綠色發展理念促進脫貧攻堅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雙贏。要以共享發展理念確保扶貧成果惠民,讓貧困群眾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開放發展理念拓寬扶貧思路,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並重,為國際減貧事業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第四,充分體現了當代共產黨人和黨的領袖的深厚情懷。“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打贏脫貧攻堅戰既是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擔當,又是對歷代無數先賢和近代革命先烈對理想社會幸福生活嚮往的回應,還為全人類解決貧困問題提供中國方案,彰顯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價值追求,充分體現了他作為共產黨人和黨的領袖強烈的宗旨意識、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和深厚的愛民情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指引脫貧攻堅戰取得歷史性成就。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經驗:一是堅持黨對脫貧攻堅的領導,二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三是堅持改革創新,四是堅持大扶貧格局,五是堅持激發內生動力,六是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

決勝脫貧攻堅必須以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決勝期,鄉村振興已進入啟動實施期,正處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交匯期,我們將認真踐行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凝心聚力,確保決戰決勝,為全面小康作出貢獻。

脫貧攻堅的精神動力和思想源泉

中央農辦副主任 韓 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科學回答了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武裝頭腦,將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和思想源泉。

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強調立足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提高對扶貧開發工作重要性、艱鉅性的認識。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贏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解決的,全黨在思想上一定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脫貧攻堅戰是一場不能輸的硬仗,必須解決好貧困群眾生產生活問題,滿足貧困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需求,這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規律科學推動脫貧攻堅。科學推動脫貧攻堅,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既不急躁蠻幹,也不消極拖延;既不能降低標準、影響質量,也不要調高標準、吊高胃口,確保焦點不散、靶心不變,始終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不喊不切實際的口號,不提脫離實際的指標,不做超越實際的事情。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紮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

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強調精準精準再精準,確保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到家。脫貧攻堅工作進入到當前階段,更是要在精準、精細上做文章,下足“繡花”功夫。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是要瞄準和攻克深度貧困地區這個堡壘,著力改善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條件,著力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群眾特殊困難。要進一步強化精準思維,在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切實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強調激發內生動力,調動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積極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幸福不會從天降。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只有貧困地區的志氣鼓舞起來了,自我發展能力成長起來了,當地幹部群眾的力量凝聚起來了,精神面貌昂揚起來了,才能形成自身的“造血”能力,形成外部多元幫扶與內部自我脫貧的互動共振,確保脫貧成果可持續。脫貧貴在立志。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前提。脫貧必須扶智。文化水平低、沒有一技之長、缺乏經營能力,是貧困人口自我發展的硬制約。要通過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做好義務教育階段保學控輟、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把貧困地區的孩子培養出來,堅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這是扶貧治本之策。

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強調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構建“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要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把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

爭當東西部扶貧協作排頭兵

浙江省副省長 彭佳學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根本遵循。早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親自部署了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山海協作、下山移民等扶貧工程,親力親為抓對口幫扶和對口支援工作。這些年來,我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在高水平抓好省內扶貧開發工作的同時,把東西部扶貧協作擺在突出位置,把助推對口地區發展作為浙江分內的事來辦,五級書記一起抓、全省上下齊心幹,爭當新時代東西部扶貧協作排頭兵。

提高認識、提高站位,不斷增強扶貧協作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出發作出的大戰略、大布局、大舉措。中央安排浙江結對幫扶支援四川、貴州、湖北、吉林、新疆、西藏、青海、重慶等8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涉及31個市(州、地區)、101個縣(市、區)。這是對浙江的充分信任和重大考驗,必須高標準推進、高質量完成。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主動到對口地區進行高頻次、全方位的溝通對接,全面準確瞭解對口地區所需所盼,有力推動了“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工作要求的落實。

精準聚焦、精準發力,確保扶貧協作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對口地區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發展程度差異較大,群眾致貧因素和所需所求也各不相同,只有堅持缺什麼就幫什麼、需要什麼就扶什麼,才能不斷提升扶貧協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針對對口地區貧困群眾就業難問題,組織全省40餘所高校、職校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動員120多家浙江企業到對口地區設立“扶貧車間”,優先吸納貧困人口就業。針對對口地區有資源卻無技術的問題,組織科研院所到對口地區,幫助開發和深加工特色農產品。針對對口地區人才緊缺的問題,大規模開展“組團式”教育醫療幫扶,加強農村致富帶頭人和駐村第一書記培訓,努力為當地培養“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政府有為、市場有效,鞏固和擴大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成果。東西部扶貧協作既有利於西部地區加快脫貧、追趕發展,也有利於東部地區“騰籠換鳥”、轉型升級。在這個過程中,要發揮好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作用,藉助扶貧協作之勢做好共贏發展文章。我們制定一系列激勵政策,深化攜手奔小康行動,加強與對口地區的旅遊、人文、金融合作,鼓勵引導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到對口地區投資興業,建設了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產業園區。

用我所長、盡我所能,積極探索具有浙江特點的扶貧協作新路子。市場優勢、浙商優勢是浙江最大的兩個優勢,發揮好這兩大優勢,才能彰顯特色、形成亮點、蹚出新路。我們利用“浙洽會”“農博會”等展會、300多個“十城百店”網點和遍佈全球的市場網絡,大力拓展特色產品銷售,今年以來幫助對口地區銷售農特產品10萬噸以上。鼓勵浙商參與“萬企幫萬村”活動,設立扶貧產業投資資金。動員全省287個鄉鎮、194個村社和121家醫院、268所學校與對口地區結對,湧現出了一批先進事蹟。

堅決打贏硬仗中的硬仗

四川省副省長 堯斯丹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扶貧開發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特別是作出“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的重要論斷,把“三區三州”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集中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為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堅持把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作為硬仗中的硬仗來打,體現了深厚的為民情懷和強烈的使命擔當。深度貧困地區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於一體,是貧中之貧、堅中之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集中力量攻關、萬眾一心克難,確保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清晰指明瞭現階段脫貧攻堅的著力重點和主攻方向,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四川有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第二大藏區,都屬於“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大彝區藏區幫扶力度,採取特殊舉措,舉全省之力堅決啃下這塊“硬骨頭”。

堅持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指明瞭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工作取向和科學方法。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精準,成敗在精準。實踐中,我們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擺在首位,認真落實“六個精準”,在目標標準上鎖定“兩不愁、三保障”,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弔高胃口;在工作重點上,聚焦補齊住房安全、產業就業、教育衛生等短板,確保有的放矢、精準發力;在整合力量上,統籌用好廣東、浙江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以及省內對口幫扶、社會扶貧等各方資源,精準投向深度貧困地區最需要的環節,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堅持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了群眾自力更生的內在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具體工作中,我們在彝區藏區辦好“農民夜校”,大力開展感恩奮進教育,組織群眾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宣講。針對一些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探索創新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機制,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從事農村保潔等工作,樹立“多幹多得、早幹先得”的良好導向,引導貧困群眾在思想上願意脫貧、行動上主動脫貧,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的明天。

堅持把從嚴從實要求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保證了脫貧成效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的檢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工作要實打實幹,一切工作都要落實到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切實防止形式主義。這些重要論述和要求,是全面從嚴治黨在扶貧開發領域的集中體現,對於營造風清氣正的脫貧攻堅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對此,我們深入開展專項治理,全面落實好嚴實要求,進一步健全制度、加強監督、堵塞漏洞,切實做到陽光扶貧、廉潔扶貧,確保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

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江西省尋烏縣委書記 柯巖松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與時俱進,內容豐富,是指導我們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其中,關於扶貧扶志的重要論述有著堅實的理論基礎,讓我體會尤其深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群眾動力是基礎。必須堅持依靠人民群眾,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堅持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明確扶貧開發一切要圍繞人民福祉來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於貧困地區來說,外力幫扶非常重要,但如果自身不努力、不作為,即使外力幫扶再大,也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只有用好外力、激發內力,才能形成合力。“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脫貧致富貴在立志”,這些重要論述既來源於多年扶貧工作實踐,又緊密聯繫了當前農村實際,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生動體現。

脫貧攻堅關鍵要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從當前實踐看,有三個問題需要關注:一是精神狀態不振。個別貧困戶“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一味“等靠要”,自我發展意願不足。二是造血能力不足,以尋烏為例,全縣有超過40%貧困群體是因造血能力不足導致的貧困。三是陳規陋習難改。一些農村仍然存在不良風氣和陳規陋習,容易致貧、返貧。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近年來,尋烏縣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開展了積極探索與實踐。

以精神文化激勵人。積極實施鄉村文化重塑工程,打造“百村百節”“百姓舞臺”等文化品牌,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通過開展“六星文明家庭”“清潔家庭”“光榮脫貧戶”等系列創評活動,增強了群眾的榮譽感、上進心。

以智力扶貧帶動人。提升貧困群眾就業能力,開展了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實用技能培訓和“雨露計劃”培訓等各類技能培訓,目前已經有5000多貧困人口實現了就業。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縣累計投入了近6億元,推動農村地區義務教育有了質的飛躍。

以鄉風文明感染人。破除陳規陋習,開展了“四治”行動:治理鋪張浪費、治理不孝老愛親、治理賭博、治理迷信風,激發貧困家庭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讓脫貧實效經得起檢驗

河南省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 蔡松濤

蘭考在脫貧攻堅實踐中,感悟最深的就是,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落細,脫貧攻堅就能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就能取得讓群眾滿意、經得起檢驗的脫貧實效。

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決勝脫貧攻堅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我們在實踐中也深刻地感受到,脫貧攻堅不單是貧困地區擺脫貧困、走向小康的根本路徑,更是通過脫貧攻堅轉變幹部作風、錘鍊幹部隊伍、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舉措。具體實踐中,我們在思想認識上統攬,探索建立了黨政負責同志負總責,四大班子齊上陣的工作機制。在組織力量上統攬,在行動實踐上統攬,在項目謀劃上統攬,使資金更加聚焦於脫貧攻堅。

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明晰了實踐路徑。只有開對“藥方”,才能拔掉“窮根”。具體實踐中,我們探索建立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專項扶貧方面,研究制定了12項有針對性的具體幫扶政策,對已脫貧戶、未脫貧戶、兜底戶實行分類施策,讓貧困戶得到實實在在的幫扶。行業扶貧方面,實行臺賬化管理,推動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整體提升。社會扶貧方面,建立了以“愛心美德公益超市”為平臺,以“巧媳婦”工程、人居環境扶貧、助學扶貧為支撐的“1+3”社會扶貧模式,實現了精準愛心幫扶。

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瞭核心關鍵。在脫貧攻堅中,我們認識到一個地區的貧困除了自然條件、社會因素制約外,更主要的還是幹部群眾內生動力不足,必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用黨員幹部的主動換取群眾的互動,形成領導領著幹、幹部搶著幹、群眾跟著乾的合力攻堅格局。在實踐中,我們提升基層組織力,建立“支部連支部”組織架構,帶動提升農村黨支部帶貧致富的能力,開展脫貧攻堅、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美麗村莊“四面紅旗村”評選活動。轉變工作作風,激發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脫貧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標。脫貧摘帽後,我們召開了穩定脫貧奔小康誓師大會,力爭為全國貧困縣脫貧致富奔小康探路示範。

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艾四林

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何解決好貧困問題,特別是農村、農民的貧困問題,是一個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圍繞新時代脫貧攻堅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是重大的理論創新,是我們黨反貧困理論的最新成果,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新境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他強調,扶貧工作要始終以消除貧困為首要任務,以改善民生為基本目的,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方向,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欠發達地區和發達地區一樣,都要努力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這些論述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式扶貧理念,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標誌,小康社會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個人不能少,並強調要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必須全面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凸顯了我國反貧困實踐的階段性特徵,深化了我們黨對扶貧工作規律的認識。

從世界反貧困歷史看,我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為世界減貧事業、為全球反貧困作出了重大貢獻。消除貧困依然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消除貧困,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權利。”消除貧困以及衍生出來的飢餓、疾病等,實現人人充分獲得發展、享有尊嚴的光明前景,是人類的共同使命和共同奮鬥目標。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他強調,要共建這樣的共同體,就得攥緊發展這把鑰匙,堅持各國一起發展,著力改善國際發展環境,推動包容和可持續發展,努力打造甘苦與共、命運相連的發展共同體。

微课堂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会发言摘编微课堂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会发言摘编
微课堂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会发言摘编

近期爆文速覽

微课堂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会发言摘编
微课堂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会发言摘编微课堂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会发言摘编

歡迎朋友圈

微课堂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会发言摘编

投稿[email protected]

違者必究

微课堂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会发言摘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