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上涨之路还能走多远?

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坚挺格局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南方销区现货价格受产区成本和物流成本支撑也将持续强劲。在市场供需格局仍然存在改善预期的背景下,未来价格的上涨空间终将受限。

自11月份以来,国内玉米期货主力1901合约连续6个交易日震荡上行,最高突破今年9月初创下的1939元/吨的高点,上冲至1942元/吨,距离年初的高点1946元/吨一步之遥。近期玉米期价的强势来自玉米现货的强劲支撑。

市场供应压力后延

今年秋季,东北玉米价格普遍高开高走。截至11月13日,东北玉米收购价集中在1700~1760元/吨,较今年开秤价上涨80~100元/吨,同比偏高90~200元/吨。今年秋季东北气温偏高,农户不急于收割,令玉米上量有限,并未出现往年批量上市带来的集中供应压力。目前东北大地玉米收获即将进入尾声,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江南中东部和华南等地气温仍旧偏高1℃~3℃,这意味着今年东北玉米批量上冻、脱粒时间至少不会明显提前,给予东北粮价一定支撑。进入11月中旬以后,东北暴雪和华北的连续阴雨天气对玉米收购产生不利影响。产区各粮点上量不足,农民惜售看涨,玉米这波疯涨已经超出了预期。

与此同时,由于2018年黑龙江地区玉米的生产者补贴大幅下调至25元/亩,并且2019年该补贴将取消,这对于近期农户售粮心态和明年玉米种植意愿产生明显影响。今年玉米种植成本较高,补贴减少会促使农户惜售,通过卖高价来弥补损失,这也对于产区玉米现货价格有一定支撑。但随着时间逐渐步入12月份,新粮上量逐渐增加,而且陈粮库存仍待消化,玉米供应日趋宽松的背景下,产区玉米的上涨步伐或趋缓。

深加工企业提价收购

东北深加工企业陆续提高挂牌收购价提升了市场预期,截至11月13日,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挂牌收购价上涨至1700元/吨,山东多家深加工扎堆上涨,高点不断被刷新,最高上涨至2110元/吨。目前,大部分深加工企业有补库需求,希望提高收购价格留住优质粮源;对于库存充足的企业,不期望价格下跌,纷纷哄抬价格上涨。同时自今年秋季玉米开秤以来,东北主要14家深加工企业总收购量只有70万吨左右,短期市场粮源供应紧张也推动了企业提价收购。本周华北产区深加工企业也纷纷提价收购,主要原因是山东降雨影响了上量,而且淀粉生产利润丰厚,企业纷纷建立充足的库存。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现有燃料乙醇产能为322万吨,比上年增加75万吨,其中玉米燃料乙醇产能270万吨,比上年增加60万吨。实际上,10月以来,黑龙江又有3家燃料乙醇企业开工建设,规模达到90万吨,约合270万吨玉米消费量。此外,8月底龙江阜丰二期项目10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从4月开工到8月投产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虽然今年部分不宜食用的稻谷正用于燃料乙醇生产,抵消了部分玉米用量,但我国东北深加工企业的发展速度之快,也成为眼下支撑东北玉米价格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当前东北玉米价格坚挺是多方利多因素共同造成的,但风险都是“涨出来”的,后期需密切关注东北产区玉米现货动态。

综上,短期来看,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坚挺格局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南方销区玉米现货价格受产区成本和物流成本支撑也将持续强劲。需求端来看,深加工产能扩张投入生产仍需时间,非洲猪瘟疫情仍有发生继续影响养殖行业补栏积极性,临池豆粕价格的剧烈波动令市场心有余悸,玉米价格的强势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令终端市场的采购节奏并未明显加快,这也制约了玉米的需求增量。后期关注新粮上市节奏变化对市场心态的影响。在市场供需格局仍存改善预期的背景下,未来玉米价格的上涨空间终将受限。

玉米上涨之路还能走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