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本輪重汙染出動290個現場工作組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15日夜間,針對11月12-15日今冬以來京津冀地區最嚴重汙染過程,生態環境部發布官方分析解讀。

其表示,11月12-15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經歷了一次大氣重汙染過程,生態環境部第一時間向各有關省(市)下發預警提示信息,要求各地根據空氣質量預測預報情況及時啟動預警;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前往河北省保定市,實地檢查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工作開展情況;290個現場工作組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指導各地開展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及時組織環境、氣象等領域專家開展會商,對本次汙染過程進行分析解讀。

本次汙染過程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共37個城市發佈重汙染天氣預警,啟動應急響應措施。其中,石家莊、唐山等16個城市發佈橙色預警,啟動II級應急響應措施; 鄭州、濱州等9個城市由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啟動II級應急響應; 北京、天津等14個城市發佈黃色預警,啟動III級應急響應。隨著空氣質量的變化,各地陸續解除或調整重汙染天氣預警。

經初步測算,針對此次重汙染過程採取的應急減排措施,對一次顆粒物、SO2、NOx、VOCs等汙染物的全社會減排比例在15%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