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全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均未受到疫情防控影響

3月10日上午,生態環境部召開線上新聞發佈會,環境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在會上介紹說,疫情發生以來(2020年1月20日至3月7日),全國城市空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以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均未受到疫情防控影響。

空氣質量方面,337個地級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4.5%,比去年同期上升11.4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45 μg/m3,同比下降19.6%。

地表水水質方面,1817個國家水質自動站預警監測數據顯示,Ⅰ~Ⅲ類水質比例為86.1%,Ⅳ、Ⅴ類為11.7%,劣Ⅴ類為2.2%;與去年同期相比,Ⅰ~Ⅲ類水質比例上升8.5個百分點,Ⅳ、Ⅴ類下降5.1個百分點,劣Ⅴ類下降3.4個百分點。

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方面,全國累計對水源地開展監測14915次,未發現受疫情防控影響水質安全情況。開展餘氯監測1901次,受疫情防控開展的消殺工作等影響,54次檢出餘氯,佔2.8%,濃度均低於自來水廠出水標準(0.3 mg/L)。

湖北省及武漢市水源地水質方面,湖北省對234個水源地開展監測619次,水質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79個水源地開展餘氯監測96次,19次檢出餘氯,濃度均低於自來水廠出水標準。武漢市累計對19個水源地開展監測48次,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

2月1日,環境部印發《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管工作的通知》,配套應急處理技術方案。指導各地動態管理定點醫院、集中隔離場所以及接收定點醫院汙水的城鎮汙水處理廠,把握收集處理與規範消毒兩大環節,將總餘氯和糞大腸菌群數作為控制指標,組織全面排查,督促問題整改。

截至3月7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現有定點醫院2716家,接收定點醫院汙水的城鎮汙水處理廠2114座,集中隔離場所6093個。通過排查,累計發現無治汙設施、未正常運行治汙設施、末端消毒落實不到位等3類346個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

目前,全國醫療汙水收集處理平穩有序,全部定點醫院、接收定點醫院汙水的城鎮汙水處理廠以及集中隔離場所均嚴格落實消毒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