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天24小時,你和馬雲的差距在這裡

渾渾噩噩幾十年,才瞭解到一個真相,這個世界雖然有國籍、出身、財富、階級這些不可逆的存在,上天卻也給我們留一扇窗,那就是,

你跟比爾蓋茨、馬雲、劉強東、李嘉誠、王思聰,都只有每天24小時。就像每年的雙十一,60%的國人都在買買買,而馬雲、劉強東卻在盯著成交額跳動。雖然我們都是24小時,但是用什麼刻度去劃分這些時間,就決定了你是活在哪個世界的人。

同樣一天24小時,你和馬雲的差距在這裡

你知道嗎?吳曉波老師參加一個晚宴,至少要見7撥人;網上流傳的首富王健林的時間表,4點起床,6點30到機場,從印尼雅加達到海口,再到北京,兩個國家,三個城市,會見省委書記,簽約500億萬達城,飛行6000公里,從凌晨摸黑爬起,到夜幕降臨落地,我們的首富,幾乎沒有休息時間。而小鎮的人們度日如年,以天為單位,重重複復再重複,過完一年也無感。我們在職場的人們,被大小任務倒推著,通常以小時為單位,但也會在週三盼望著週末的早日來臨。有的人在工作上手忙腳亂,一天下來收穫寥寥,而有些人總能從容不迫的應對大小事務。

同樣一天24小時,你和馬雲的差距在這裡

洋米第一年工作時,經常被鋪天蓋地的雜事席捲,看似很重要的事情也不清楚怎麼下手,來一件做一件,結果一天下來人累的崩潰,事情做得質量不高,而且還有很多沒完成的,時常感慨,時間不夠用。後來接觸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才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哪。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大家都不陌生的時間管理法則。簡單概括時間“四象限”就是——大事早做,從容不迫。

同樣一天24小時,你和馬雲的差距在這裡

上圖簡單形象的把事務按重要、緊急程度劃分為A、B、C、D四象限。

A為第一象限,是最緊急最重要需要迫切解決的,如緊急事件、生活危機、deadline,這些必須要立即解決的事情。緊急事件大多一定是第二象限沒有做好,出現此類問題,要多想多總結,從事件中總結經驗,提高第二象限的執行力,避免下次重複出現此類問題。

同樣一天24小時,你和馬雲的差距在這裡

B為第二象限,很重要但不緊急。主要是提前做的準備工作,為減少第一象限手忙腳亂的工作。比如技能提升、人脈關係、疾病預防、預防措施。長期以來,80%的人之所以繁忙卻碌碌無為,就是因為沒提前規劃好。所以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很重要。要不然你的人生碌碌無為,要不然常常在“救火”。今天不做重要的事,明天全是緊急的事。70%--80%的時間用於重要不急的事情。

同樣一天24小時,你和馬雲的差距在這裡

C為第三象限,緊急但不重要。這類事情處理不好會影響到重要的事。如同事閒聊、水電煤氣費、微信聊天信息、接電話……這些不需要思考的瑣事完全可以委託下屬或其他人來處理,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快速解決和減少第三象限的事務,儘量不消耗精力,快速完成。為減少自我精神壓力,這類事情用最簡單快速的方法處理掉。

同樣一天24小時,你和馬雲的差距在這裡

D為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緊急。如追劇、刷微博、刷抖音、朋友圈、看電影、打遊戲。如果你被這類事情所困,那你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這類事情佔用你時間的比重以及時間對於你的意義。

同樣一天24小時,你和馬雲的差距在這裡

我們大多數人都把時間浪費到第四象限裡了,所以惶惶度日,碌碌無為。時間管理的本質是管理自己,改變自己,改掉不好的習慣,認真規劃自己的人生。

我們總在抱怨時間不夠用,工作和生活無法分開,其實越成功並享受了高級生活樂趣的人,是跟工作一樣把生活的時間做了科學的規劃。讓人生的每個選擇點都能從容不迫,才能有錢有閒的享受生活,而不是每天疲於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當你在生活中嘗試使用四象限法則的時候,一定會讓你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很期待看到你的進步。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