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胡同,摘“福包”,史家胡同博物馆漾着“年味儿”|十跖·展览

逛胡同,摘“福包”,史家胡同博物馆漾着“年味儿”|十跖·展览

春。人们都向往春天。

尽管新出炉的《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划出了五环以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但丝毫不妨碍我们找到那浓浓的“年味儿”。

胡同里,街道边;公园里,广场上。或许,在没有了带响的烟花爆竹后,它们就是最浓的“年味儿”了。

来,让咱们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到胡同里去找那熟悉的“年味儿”——摘福包。

逛胡同,摘“福包”,史家胡同博物馆漾着“年味儿”|十跖·展览

史家胡同博物馆院子的大杨树下。此时,欢乐,喜庆。

2018年2月6日,史家胡同博物馆里,满院子的福包,吸引了孩子们和大人们。他们是来参加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的“回家·过年”展览开幕式之读城”活动的。

逛胡同,摘“福包”,史家胡同博物馆漾着“年味儿”|十跖·展览

福包。

福包里,放着根据老北京胡同中的吉祥地名挑选出“福”、“寿”、“安”、“祥”、“顺”、“乐”等带有福气的字,希望摘中者均能沾上北京名城的福气。

逛胡同,摘“福包”,史家胡同博物馆漾着“年味儿”|十跖·展览

瞧,又是一个多福的年头。

这就是老北京的一道“年味儿”,孩子们的嬉戏中,大人们的祝愿声中,院子里的大杨树下荡漾着喜气洋洋的祥和亲切。

逛胡同,摘“福包”,史家胡同博物馆漾着“年味儿”|十跖·展览

孩子,咱们到胡同里找年味儿!

摘完福包后,孩子们和大人们走出博物馆,到东四南的胡同去找年味儿去。寻找,寻找,孩子们的眼光总是新奇和无穷的:其实,没有了烟花爆竹后的年味儿,就是胡同墙上的福字,院落门楼下挂着的灯笼,当然,还有充满这胡同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回家·过年”展览。

逛胡同,摘“福包”,史家胡同博物馆漾着“年味儿”|十跖·展览

喜庆,热闹的气氛不亚于噼噼啪啪的烟花爆竹。

在“中华年画古纸艺术”展厅,天津王树村美术研究中心展出的清代年画纸马文物,其的生动有趣,不由令人会心一笑。

在这里,既有“五路大神”这种现代人已不熟悉的古老财神,也有”雷公”“电母”这样的充满童年记忆的自然崇拜。

意外,这是一个惊喜。展品中竟然还有民间传说中“胡都之神”,其面容衣着中,我们可以老北京的城墙、护城河等痕迹,处处渗透出老北京人对家乡的那份热爱之情。

逛胡同,摘“福包”,史家胡同博物馆漾着“年味儿”|十跖·展览

孩子们的绘画。

在“读城”活动的年画讲座上,孩子们亲手尝试雕版印刷的乐趣,为家人带回一张张饱含墨香的福字,当然,还有他们合力完成的《东四南年味儿印象地图》;在手机摄影技巧分享会上,年过六旬的老街坊们举着手机,精心调整拍摄视角,希望在摄影大赛中大展身手,将即将到来的阖家团圆场面记录得更加美好。

据介绍,这个活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史家胡同博物馆共建文化合作平台的一个输出窗口,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去融合东四南胡同的文化特点,策划和展出了充满年味儿的展览活动,让附近居民和北京市居民重获那份熟悉的文化气息。

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主任董凌霄称,“读城”活动以启迪小朋友走进胡同、寻找历史与文化,还有传统民艺手工绢人制作、志愿者联盟年货大集、元宵节庙会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充实了东四南居民的春节生活,也洋溢出朝阳门街道的年味儿,“在街道和规划院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借助这个平台参与到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中来,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能力为我们的胡同街区增添色彩。”

逛胡同,摘“福包”,史家胡同博物馆漾着“年味儿”|十跖·展览

过去的回忆,总会有人拾起。

据了解,除了与北规院长期合作外,史家胡同博物馆还与以传承文化、传播公益为己任的葭苇书坊,有资深建筑师领衔的儿童教育公益组织——啊呜创想父母社群,致力于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创意设计的京合坊,有寓教于乐、服务社区的和合家社区文化发展中心等机构、社会组织来参与史家胡同博物馆文化的合作,共同丰富社区人文生活、参与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

逛胡同,摘“福包”,史家胡同博物馆漾着“年味儿”|十跖·展览

善学博雅&情感机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