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曾怒懟特朗普,她是“最不好惹”的美最高法大法官

亞太日報綜合 張詩雨

一大早,一位高齡老人不慎顛倒摔斷肋骨的消息就“撲面而來”,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她究竟是誰?

她是美國最高法院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資歷深厚且極富人氣;

她在位二十餘載,始終致力於推動性別平權,為女性爭取權利;

她兩次戰勝癌症,但卻未曾缺席一天工作;

她,就是魯斯⋅巴德⋅金斯伯格——身材瘦削嬌小卻個性坦率的“自由派”大法官。

亞太日報|曾怒懟特朗普,她是“最不好惹”的美最高法大法官

從學霸少女到律政佳人

魯斯⋅巴德⋅金斯伯格是德裔猶太人,1933年3月15日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貧困的猶太人、意大利和愛爾蘭移民聚居區中的一個工人家庭。金斯伯格是家中的次女,但其唯一的姐姐早夭,便成為了獨女。金斯伯格的母親從小給她灌輸自我努力的價值和重視良好教育的理念,在母親的薰陶下,金斯伯格在學校學習非常勤奮,成績優異。

據她的同學回憶,她非常好勝,有時甚至到了討人嫌的程度。在她高中畢業典禮的前一天,金斯伯格的母親因癌症去世。雖然母親給她留下了足以支付大學學費的遺產,但金斯伯格自己爭取到了足夠的獎學金,而將絕大部分遺產留給了她的父親。

亞太日報|曾怒懟特朗普,她是“最不好惹”的美最高法大法官

年輕時的金斯伯格

高中畢業後,金斯伯格進入了康奈爾大學,兩年後又考入哈佛大學法學院,在此期間金斯伯格面對的歧視無處不在,比如她不能進入單人閱讀室,更不能住學校宿舍,就連課本上都寫著:“土地,和女人一樣,是用來佔有的。”但她戰勝了歧視,還成為了法律評論編輯。要知道,在美國大學的法學院裡,只有最出色的學生們才能擔任此職。

1959年畢業後的金斯伯格雖然有律師資格,但由於育有幼兒,沒有律師事務所僱用她。於是她便到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做了兩年法律秘書。隨後金斯伯格把精力集中在學術研究上。她先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做研究員,後於1963年轉入Rutgers大學法學院任法學教授直至1972年。

受母親影響,致力於為女性而戰

在金斯伯格的人生中,她的母親擁有著重要地位。多年後,當她被任命為最高院大法時,金斯伯格在致辭中提及自己的母親:

她是我見過的最勇敢也是最堅強的人,可惜她離開得太早……如果在那個年代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樣有所作為,如果當時女兒能像兒子一樣被父母疼愛,她必能達到比我更高的高度。

金斯伯格曾參加很多推進女權主義的工作,在Rutgers大學,她參加了為新澤西州學校教師爭取產假的鬥爭;1970年,她與其他人共同創辦了《女權法律報》,這是全美第一份關於婦女權益問題的專門法律雜誌;她還積極參與了美國民權聯盟(ACLU)的活動。

1972年,金斯伯格成為第一位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獲得終身教職的女性。同年,她還成為了ACLU女權計劃的第一任理事長。1972年至1980年,她曾在哥大法學院任教,並且是哥大法學院第一個獲得終身教職的女性。

亞太日報|曾怒懟特朗普,她是“最不好惹”的美最高法大法官

金斯伯格畢業照

作為律師的金斯伯格在美國最高法院辯護了6宗爭取女權的案件,包括在美國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裡德訴裡德案”,這是美國最高法院第一次將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平等保護條款推及到婦女權益保障的案例。

成為“自由派”大法官

在斯坦福大學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作為訪問學者短暫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1981年,她被當時的總統吉米·卡特提名為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法官。此後她在這個位置工作了13年。

1993年,美國最高法院懷特大法官退休,最高法院出現了空缺。當時克林頓政府的女司法部長珍妮特·雷諾向克林頓舉薦金斯伯格。參議員以96票對3票通過了金斯伯格的確認。1993年8月10日,金絲伯格宣誓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二位女性、也是第一位猶太人女性最高法院大法官。

亞太日報|曾怒懟特朗普,她是“最不好惹”的美最高法大法官

在她近25年的大法官生涯中,她因在男女同工同酬、投票權、生育自主權等問題上持激烈的批評意見而聞名。在美國最高法院的政治光譜上,金斯伯格與斯蒂文斯、佈雷耶等法官一樣被認為是自由派。不過她對其他保守派法官投贊成票時也從不猶豫。和其他大法官不同,金斯伯格樂於向公眾演講,用雄辯的語言和滿腔的投入感來宣揚自己的女權理念。

大法官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

金斯伯格在康奈爾大學結識了馬丁·金斯伯格,也就是她的丈夫。二人婚後,金斯伯格便隨被徵召入伍的馬丁·金斯伯格遷居到他的服役地,俄克拉荷馬州的Still要塞。馬丁·金斯伯格退役後,夫婦二人一同考入了哈佛大學法學院。

金斯伯格和丈夫育有一子一女。丈夫一直把她當成瑰寶,到處炫耀自己妻子的聰明優秀。兩人相親相愛了56年,馬丁在寫給妻子的信中道:“從56年前我們在康奈爾第一次相見的時候開始,我從未停止過對你的欣賞和愛慕。我真的很開心見證你一步步走到了法律世界的最頂端。”

亞太日報|曾怒懟特朗普,她是“最不好惹”的美最高法大法官

金斯伯格與女兒

即使是在那段艱苦的哈佛求學時光,金斯伯格說:“我每天回到家,首要之事是陪女兒玩耍。直到孩子睡著了,才得以打開書本,做自己的事情。”

金斯伯格在煎熬中兼顧學業與家庭的辛勞,等來了回報——女兒簡•金斯伯格亦從哈佛大學畢業,之後任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兒子詹姆斯•金斯伯格成為古典音樂出版商。

癌症算什麼?字典裡只有“堅守”

金斯伯格1999年被查出患有結腸癌,接受手術、放療和化療的期間,從未因治療停工過一天。

禍不單行,2009年她又被查出患有胰腺癌,在紐約斯隆—凱特林癌症研究所接受手術,這一次也僅僅是留院觀察10天后,便回到工作崗位,同樣沒有錯過一次庭審。

今年3月,金斯伯格將度過了她的85歲生日,但是她的精力卻仍像40多歲的人一樣充沛。在教練的陪伴下,她每週都會去最高法院的健身房鍛鍊兩次,堅持做俯臥撐、平板支撐、還有舉重。

金斯伯格曾說過:

我這個年齡的人永遠都沒法預測未來,但是,只要我覺得我還能足夠發光發熱,我就會工作。

亞太日報|曾怒懟特朗普,她是“最不好惹”的美最高法大法官

霸氣大法官 總統也敢懟

嚴謹且特立獨行的金斯伯格曾“得罪”過美國總統特朗普。2016年,金斯伯格對當時還是共和黨候選人的特朗普發表批評言論。特朗普隨後在推特發文稱“金斯伯格的腦子被槍打了”,勸她趕快辭職。

雖然金斯伯格因為自己以法官身份失言進行了道歉,但年輕粉絲們反而更加追捧她,模仿她形象的各類衍生品盛行網絡。他們還給金斯伯格取了一個霸氣十足的暱稱——“最不好惹的RBG”(RBG是她的姓名縮寫)。

亞太日報|曾怒懟特朗普,她是“最不好惹”的美最高法大法官

引用知名法政譯者何帆的話:

金斯伯格大法官之偉大,與性別標籤和女權立場無關,也與自由、保守之爭無涉。她的人生,有大起大落的波折,也有金石可鏤的堅持,始終貫穿著正直、頑強、善良、敬業等美好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