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還有哪些軍事、航天、科學核心技術需要迫切突破的?

風中的銀鈴


圖為中國已經裝備的殲-20型戰鬥機


中國這幾年在軍事方面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一大批先進裝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但是中國畢竟也就是近30年來才開始高速發展,在軍事或者是航天高精尖領域依然還有不少的短板。


圖為中國的戰略導彈核潛艇


首先最大的短板就是在戰略導彈核潛艇方面,眾所周知,之前中國一直造不了超大直徑的耐壓殼,所以核潛艇的排水量一直都上不去,像中國的092系列排水量僅僅只有7000餘噸。在印度的殲敵者出現以前(殲敵者I只能攜帶4個發射管)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小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導彈攜帶數量也僅僅只有12枚,也是戰略核潛艇中最少的,由於艇體直徑非常小,導彈要伸出艇體很長一段,外面還要裝上非耐壓整流殼,就是我們俗稱的龜背。

中國未來的長征9號運載火箭,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運載火箭


至於航天領域,目前短板還是比較多的,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大噸位發動機,像RD-180這樣的大推力發動機目前中國還是短板一塊。沒有大推力發動機就沒有巨型火箭,雖然長征-5號已經被定義為重型火箭,但是運載能力還是稍稍差了一點。未來載人登月,載人火星等等都需要重型火箭來發射。至於在普通的科技或者是軍事領域裡面中國基本上已經沒有明顯的短板,甚至有相當一部分技術還超過了大多數的發達國家。


軍情繫悟空問答簽約作者,各位讀者大大點波訂閱關注吖~


軍情解析


隨著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們已經在很多軍事科技,航空航天,科學技術等領域取得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們的科技底子薄,根本很難在40年內徹底追平世界先進國家的發展水平。更不可能一下子就掌握人家用200年積累的成功經驗。所以我們還是在一定的領域,沒有做到世界一流水準。在這裡我們就回顧一下!



無論是軍事,航空,航海還是航天,我們缺少不是設計,而是所有最核心的東西。那就是發動機產業,尤其是航空航天發動機產業,這是我們目前最大的短板。我們軍用航空發動機是首位。


軍用航空發動機,我們這40年已經取得不錯成績,值得給我們的軍工人點贊。我們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個能夠獨立自主研發第三代航空發動機的國家。這主要是以WS-10系列發動機為代表的。但是我們的差距依然與世界前進水平相差15年以上的時間。

這主要表現在我們目前正在研製的WS-15發動機,推重比在10一級的,與美國的F-119發動機相當。最大推力據說在18噸,在2020年左右定型。可是這個水平是美國在2005年就已經完全掌握的,而美國目前的F135發動機都已經達到了20.5噸的推力,又有稱F-135發動機可以達到22噸的最大推力。這讓我們聽起來都是咋舌!我們的發動機領域必須還要加大努力。



還有民用航空發動機領域,我們一直都是空白,這個短板隨著長江-1000的研製會逐步北填補,但是這方面我們與世界知名航空發動機公司羅.羅,GE,普惠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我們需要學習和努力的地方還是太多了。


在航天方面,我們同樣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我們基本所做的都是地球周圍的衛星發射,為什麼我們很少聽說發射火星探測器,木星探測器一類的呢?這主要是我們再重型火箭發動機領域還是相對的落後。

我們才剛剛開始研製重型運載火箭,可是長征5號的發射失利,已經阻礙了我們的大推力航空發射計劃。擁有可靠的大推力火箭發動機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核心科技。


在航海方面,我們已經克服了燃氣輪機的瓶頸,擁有了自己WC-280,為我們的052系列,055大驅解決了動力問題。遼寧艦和國產航母的服役,下水。我們也已經掌握了航母的大型蒸汽動力技術。唯獨我們現在欠缺的就是艦船核動力技術,只要這方面我們過得突破,那麼我們的核動力航母就為期不遠的。通過最近的報道來看,核動力推進技術這方面我們似乎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在科技領域,我覺得可能涉及的會多一些,在這裡列舉一些,不做詳細解釋。只做大家參考,同時也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看看你覺得我們在那些科技領域還需要突破與發展。


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覺得科技領域第一位的就是“芯片”,還有高端數控機床,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應用,新型電池技術,定向能技術,量子計算機,量子通訊,反重力技術研究,等等吧,暫時想到這些,還會有沒想到的地方,歡迎大家提醒!!


淡然小司


首先是材料工藝,新材料和新技術、新工藝往往是相伴而生,而最不易的就是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配比。這個是各國都高度保密不願示人的重器,恰恰也是工業產品,特別是軍事、航天等極高端工業產品創新/製造的基礎。機器結構可以去逆推,基礎材料的提煉、混合、加工中的程序、火候、比例用量以及其他各方面參數,就算有成熟的參考也需要科研人員多次的試驗、配比、調試。況且這個領域是各個強國技術輸出的底線,想找參考相當困難的。

其次是精密加工技術。這個一是需要有精密先進的數控機床,這個是德國、日本、瑞典等國家先進工業體系發展的基石,當然也是限制出口的產品。工業品零件精度越來越高,需要的切、削、銑、刨、鑽等技術的難度也就越大。控制這種精密加工,不僅需要機器的靈活、穩定、精確,更需要前端數據輸入的準確、完整和細緻。這是信息時代的特徵,虛擬的數據建模和實體切削鑄造關係越來越緊密,考驗一個國家前沿科技和基礎工業水平的結合程度。這個也是沒法“彎道超車”的。雖然說現在以3D加工為代表的“加法”鑄造工藝發展趨勢火爆,但其實它還是處於初起階段,況且很多特殊的,需要堅硬度和密度的材料,對打印噴口的要求極高,成本也居高不下,從這個側面看,傳統的“減法”式操作還是會很長時間存在的,而這就需要成熟精密的加工技術,數控機床是一個基礎。

接下來,精巧的發動機,無論用於航空、航海還是民用交通工具,高效,節能,耐用的發動機都是核心。尤其是航空發動機,絕對是工業製造領域皇冠上的明珠。它要想做好得融合材料工藝、結構設計、傳動控制、燃料功耗等多領域的知識。而作為後發國家,這塊肯定是短板,必須要努力培養並多方面籠絡人才,經過刻苦的公關才能取得階段性的突破。

還有,智能/信息時代工業製造的核心:芯片。我國有豐富的稀土資源,但是芯片及其他半導體的製造卻是短板。其實說到底還是精密加工的短板,製作芯片需要高精度的光刻機,這種精密機器沒有幾個國家能造。這個專利也不是你有錢人家就賣的。優秀的芯片能讓人們在計算機運算、精密傳感器製造/控制、遙感/成像/導航、自動化控制等諸多領域取得跨越式的成就。但鑄造高級芯片的技術就不是人人都能掌握了,所以這個領域需要追趕、學習的路還很長很長。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關鍵技術需要突破,這裡就不多說了。個人想說的,一個是用人機制,人才無價,要用好人、留好人,做好人才的儲備和安置,同時塑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讓人才有歸屬感、使命感、自豪感,這樣才能多出成績,服務於國民。另外,立項、科研活動本身的科學性。基礎科學的發展需要時間的積累和寬容開放充滿爭鳴的氣氛,而不是簡單的立項—定時間—完成任務,做事不符合客觀規律和科學的統籌安排,找多少天才集中攻關都是白搭。還有整個國家人們的科普程度,對科學在生活中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個人的理解、研究、動手能力等,都會影響整個國家科技體系和工業製造體系的發展和進步。


高維腦洞


材料科學,其實細數起來,有不少呢親,

航天雖然只要俄羅斯玩,美國,中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

中國在軌交會對接技術也很牛,尤其是自主無人交會對接。

其實表面看最迫切的,是大推力重型運載火箭,就是傳說中的長征9號!建立空間站,長征5號就夠了,想繼續有實際意義的探索月球, 長征9號是前提。這就關係大推力液氫液氧發動機,這一塊,我們暫時是弱項,另外相關通信什麼的技術,都沒有問題,


傷心時吃糖


第一次條友邀請,感謝,就我的觀點回答。軍事上,需要突破的其實並不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是其載體,其中落後很多的是,飛機坦克發動機,落後更多的是航天發動機即火箭發動機技術。這些技術我們跟美蘇比,都有差距。

從軍事角度看,常規戰其實這麼說就是治安戰是當前主要戰爭形態,這方面如車用坦克用發動機,我們的東西堪用,而一旦跟美蘇發生衝突,飛機發動機就有點彆扭,不過在可見的幾年內應該可以趕上。

火箭發動機現在打仗是夠用的,但是想到領先或者說不用擔心的程度,也需要數年努力。

科技樹這玩意爬得枝幹越多,取得決定性進展的可能性越多,因此沒有落後一說


一貓談軍


有了隱形飛機✈️是否研究一種隱形導彈,使雷達檢測不到。


深了宇宙


航空發動機工作原理。我們的專家現在還不知道發動機工作時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發動機的那些部位上呢!


愛因斯坦也是民科二


普通平民的生活壓力需要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